六年級下冊編鐘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冊編鐘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把課堂還給學生,創造情境,調動學生人人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能力,並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利用課文,提高學生從讀學寫的'遷移、運用、創造能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獨立默讀課文,認識曾侯乙編鐘的神奇特點和重要價值,體會中國古代音樂藝術家的創造才能。

  2、幫助學生認識“橢、卸”;讀讀記記“悠揚動聽、讚歎不已、淚水漣漣”等詞語。

  3、引導學生設計節目單,提高從讀學寫的遷移、運用、創造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曾侯乙編鐘的神奇特點和重要價值,體會中國古代音樂藝術家的創造才能。

  教學難點:

  認識曾侯乙編鐘的神奇特點和重要價值。

  教學準備:

  查詢有關編鐘以及曾侯乙編鐘的圖片、文字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民族古樂器?

  2、課件出示編鐘圖片,問:這是什麼?

  學生交流對編鐘的瞭解。

  二、設定情境,確定學習目標。

  1、準備選拔最佳解說員。

  請全體解說員研究要解說的材料——課文語句。討論解說稿的大致條理。列一個小提綱。

  2、學生默讀課文。瞭解課文脈絡。

  3、交流小提綱。

  簡要講述編鐘的歷史由來。

  具體說明曾侯乙編鐘的基本情況。

  基本情況包括(1)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2)曾侯乙編鐘的主要特點:一是造型設計精巧。二是音樂效能良好(3)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效果。

  4、各解說員挑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琢磨一下,把認為應該介紹的內容整理整理,最好能夠不看書向大家解說。

  5、學生開始準備。

  6、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展示。教師隨機參與,指導評價方法。

  【學生在課堂上高興地忙碌,是主動學習的最好的詮釋。而主動學習的平臺需要教師去隨手搭建,情境需要老師去精心營造。】

  三、交流展示

  各組選派能幹的選手或有特色的選手全班展示自己的解說內容。要求大家一起注意聽,可以模擬觀眾隨時提問。

  相機指導學生

  1、理解生詞。

  2、理解重點語句。

  如:“……是我國目前出土數量最多、儲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從四個“最”和後一句的四個“方面”體會曾侯乙編鐘的重要價值。

  關於曾侯乙編鐘的特點,課文是怎樣有條理介紹的……

  透過什麼方法,介紹曾侯乙編鐘的演奏效果。(舉了倆例子。)

  四、拓展練讀。

  1、用一句話讚美曾侯乙編鐘。

  2、設計一份曾侯乙編鐘演奏音樂會節目單。

  3、有感情朗讀《編鐘賦》

  編鐘賦

  歷史的濃煙淡了

  淡化為氤氳的白煙嫋嫋

  有雷霆從地平線滾過華夏

  一縷民族的精魂

  從土地裡

  掘起永恆

  時光靜默流逝

  流逝成震動著的編鐘棒

  ……敲……

  響了龍的信念

  直了龍的脊樑

  有思緒從亙古反饋而至

  古城踏歌起舞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