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井底之蛙》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井底之蛙》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語文《井底之蛙》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 透過抓住方位,品讀詞語,瞭解蛙的小快活;蒐集與大海相關的資料,想象鱉在東海的生活,感受鱉的大快樂。

  2. 藉助白話文,在誦讀中初步感知文言文。體會“用千里之遙,不能形容海的.遼闊,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義。

  3. 將蛙的小快活與鱉的大快樂進行對比,抓住文字衝突,體會青蛙的自以為是、目光短淺,感悟寓意。

  [教學重難點]

  將蛙的小快活與鱉的大快樂進行對比,抓住文字衝突,體會青蛙的自以為是、目光短淺,感悟寓意。

  [課前準備]

  導學單

  [教學內容]

  第2課時

  [教學預設]

  一、課前動畫,回顧內容

  播放課件《井底之蛙》

  二、彙報交流,體驗“蛙”樂

  1.學生彙報交流導學單第1題,瞭解蛙的小快活。

  2.抓住“誇耀”一詞,體會青蛙的自以為是。

  3. 找出中心句、中心詞,歸納“總分”的寫作方法。

  三、遷移對比,感受“鱉”樂

  1.體會“用千里之遙,不能形容海的遼闊,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義。

  2.學生分享交流導學單第2題,並觀看大海的影片,感受鱉的大快樂。

  四、迴歸文字,揭示寓意

  1.弄清青蛙為什麼覺得自己很渺小,揭示寓意。

  2.聯絡生活,說說怎麼做才不會被別人稱做“井底之蛙”?

  五、拓展文字,以讀引讀

  認識莊子,教師推薦經典讀物。

  [教學反思]

  短短的四十分鐘,考驗的是一名教師的教學用心與教學真誠。回想這堂課,有以下這些作為自己個人教學可保留的經驗:

  一、 在課件的製作上,趣味盎然,在板書生動形象、新穎,以簡筆畫對比,突破重難點,將小快活與大快樂進行對比,由淺入深,感悟寓意。

  二、 設計巧妙,起承轉合,步步深入;彙報交流,體驗蛙樂,遷移對比,迴歸文字;課前交流,課上發言,紮實有效。

  三、 導學單體現“厚學”的理念,表格的設計與“蛙樂”總分以及“鱉樂”前後呼應,導學單起突破重難點的重要作用,抓住了空白查詢資料感受了鱉的生活,揭示了寓意,能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 注重小組合作機制,在小組中設立組長,彙報的順序先後分明,井然有序。在課堂中,我積累了很多經驗,也學會了方法,但同時也從中觀察到了自己的不足,例如本次研討活動的理念為“以生為本”,那麼是否在此基礎上,課堂的設計在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而忽略了課文朗讀的重要性了呢?“讀”因此而削弱了地位,是課堂的遺憾,也是我今後在課堂中努力的方向。

  一節課有得有失,它為一個教學課時的內容寫下一個句號,但也同時為下一節課寫下一個冒號,是教師繼續活躍在課堂上的一把標尺,我將繼續為之努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