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逾淮為枳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橘逾淮為枳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橘逾淮為枳教學設計範文(通用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橘逾淮為枳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分析:

  《橘逾淮為枳》是滬教版語文六年級下第七單元先哲智慧中的一篇,教學二課時。《橘逾淮為枳》講述的是晏子出使楚國時,楚王三次羞辱晏子中的一次。這一次楚王是想透過齊人善盜來羞辱晏子,沒曾想自取其辱。從楚王與晏子對話中看出晏子鎮定自如,機智敏捷,能言善辯的使者風範。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初步閱讀簡單文言文的能力,但理解能力上還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文言文重點字、詞、句的指導,引導學生理解文言文的整體含義以及重點語句的含義。

  教學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句。

  2、透過朗讀及教師引導,體會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過程:

  1、疏通文意找六名學生分段落疏通,提醒學生注意代詞的指代內容。其他學生做糾錯老師,指正疏通時出現的疏漏及錯誤。

  2、複述課文找兩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講解課文的大概內容。其他學生做糾錯老師,指出複述時候出現的疏漏。

  3、角色扮演四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

  一組:用古代漢語進行表演。

  二組:用現代漢語進行表演。

  4、人物分析

  教師引導:如果老師是晏子的話,老師到楚國,楚王給我美酒喝著,給我美女看著,給我美食吃著,我隨便楚王說什麼,我也不痛不癢的,逍遙自在,開開心心的。我才不反駁,浪費那些口水和腦細胞幹嘛?我這樣同學們覺得怎麼樣?

  預設:不行,你是使者,代表國家的,要維護國家的利益,不能給國家丟臉。

  教師追問:那晏子是怎麼做的?預設:說書上的例子。

  教師追問:那晏子這樣做結果怎麼樣?

  預設:書上最後一句話。

  教師追問:按理來說,自己沒有羞辱到晏子,應該是很生氣的,為什麼楚王要笑著對晏子說?

  預設:開放性的,意思符合即可。“無奈的苦笑”

  教師總結:楚王沒有羞辱到晏子,還稱讚晏子是聖人,可見他對晏子佩服得五體投地,那老師想問問大家,你從這個對話的過程感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預設:沒有唯一答案,意思符合課文即可。機智聰明,能言善辯,淡定,鎮定自若,勇敢。

  橘逾淮為枳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晏子,積累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2、透過反覆朗讀,藉助工具書及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晏子的比喻說理,感受晏子作為外交家的風範。

  教學重難點:

  1、瞭解晏子,積累實詞及重要的句子。

  2、透過反覆朗讀,藉助工具書及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晏子的比喻說理,感受晏子作為外交家的風範。

  預習;

  1、網上查閱資料,瞭解晏子其人及《晏子春秋》,重要的資訊記在語文書上。

  2、正確朗讀課文三遍,把課文及註釋在摘抄本上抄寫一遍(注意格式)。

  教學過程:

  一、簡介晏子及《晏子春秋》學生交流,老師總結

  1、晏子,名嬰,字平仲,春秋時期齊國的政治家。以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候。

  2、《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政治家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蹟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說集”,也可以說是一部最早的“外傳”、“外史”。一般認為是後人集其言行軼事而成,明顯含有誇張與虛構的成分。書中故事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語言簡煉,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世寓言有較大的影響。

  二、解題

  橘逾淮為枳:橘子越過了淮河就變成了枳。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注意這些詞語的讀音

  2、個別讀,學生糾正

  3、聽朗讀,感知故事

  四、反覆朗讀疏通文意

  晏子將至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晏子將要到達楚國,楚王聽說晏子要來,對身邊的大臣們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將要到我們國家來,我想要侮辱他,用什麼辦法?”身邊的大臣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綁一個人,從大王身邊經過,大王問:“做什麼的?”我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問:“犯了什麼罪?”我回答說:“犯了偷盜罪。”晏子到達楚國,楚王賜晏子酒,喝酒喝得正高興時,兩個官吏捆綁著一個人來到楚王身邊,楚王問:“被捆綁的人是做什麼的?”官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罪。”楚王看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擅長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晏嬰聽說,橘子生長在淮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北就變成了枳,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的味道不一樣。這是什麼原因呢?水土不同。現在百姓生長在齊國不偷盜,到了楚國就偷盜,莫非楚國的水土讓百姓善於偷盜嗎?”楚王笑著說:“聖人是不可以戲弄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五、概括內容,把握人物形象

  1、文章可以分為哪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2節),寫了寫晏子使楚前夕,楚王與其左右策劃侮辱晏子的辦法第二部分(3-6節),寫了寫晏子智挫楚王,使其自取其辱。

  2、概括文章的內容本文記述了晏子出使楚國,憑著機智善辯,挫敗了楚王的確詭計,維護了個人和祖國尊嚴的故事。

  3、楚王為什麼要侮辱晏子,從中看出楚王是個怎樣的人?齊國稱霸的盛世已過,楚國迅速躍居五霸之列,國力日盛。一個夕陽西下,一個如日中天,實力懸殊成為楚王驕橫的資本。楚王:傲慢無禮、盛氣凌人,結果自取其辱。

  4、楚王與左右策劃了什麼辦法侮辱晏子?先預設抓住齊人偷盜的情景,當晏子來到時,故意帶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齊人都偷盜,從而戲弄晏子。

  5、晏子是怎樣挫敗楚王的?從中看出了晏子是一個怎樣的外交家?晏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晏子:擅長辭令、聰明機智、維護國家尊嚴。

  橘逾淮為枳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掌握文言字詞,理解文意。

  2、品讀相關語句,分析晏子等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與難點:品讀文章相關描寫語句,分析人物形象,並體會晏子愛護國家、維護尊嚴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課文。

  1、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全文,現在我來考考大家文中的`重要字詞。

  2、現在我們仍然以小組為單位,三個同學扮演三個角色,分別是楚王、左右、晏子,還有一個旁白,我們合作翻譯全文,在翻譯的同時要注意各自的身份、說話的語氣。

  二、概述情節,感知全文

  1、文章講述了一個十分精彩的故事,誰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簡單概括文意。

  2、明確:王欲辱晏—晏智鬥王—王自嘲終。

  三、品味語言,感知人物

  1、本文雖然簡短,兩百字都不到,卻為我們塑造了十分鮮明的人物形象,請大家挑選你最感興趣的人物,結合文中人物描寫的語句,說說人物個性明確:楚王;

  ★傲慢無禮、自以為是,他知道晏子是“習辭者”,卻要“辱之”,仗著自己的國力強大,想要羞辱晏子,羞辱齊國,顯示自己的威武。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透過楚王的動作、語言描寫,看出楚王當時似乎勝券在握,目中無人,盛氣凌人,進而得意地看著晏子,且語言犀利,充滿蔑視追問:你覺得如果加入楚王的心理描寫,你認為他此時心裡在想什麼?

  ★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透過楚王的動作“笑”看出他當時的窘迫和尷尬,自己精心設計的陰謀在晏子的機智應變下以失敗告終,只能藉故自嘲,無可奈何地苦笑晏子;

  ☆晏子避席對曰透過晏子“離開座位”這個表示尊重的禮儀動作,看出晏子十分冷靜,面對楚王刻意的挑釁,他壓制心中的怒火,不露痕跡,其實是先禮後兵,可見晏子的足智多謀。

  ☆“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晏子一系列的語言描寫,第一句,慢條斯理,言在此意在彼。第二、三句,自問自答,與第一句一起暗暗地,卻又巧妙地進行比喻,第四句話鋒一轉,鋒芒畢露,將齊國的“盜”比喻為“橘”,它生於齊是“橘”,也就是“不盜”,而生於楚卻成了“枳”,也就是“盜”,爭鋒相對地反駁了楚王設下的危機,可見晏子是一個能言善辯、從容不迫、充滿智慧同樣是橘,只因生長的區域不同,名稱不同,味道不同,造成這個差距是因為不同的生長環境,而人生長在齊國不盜,進入楚國卻盜,暗示楚國的水土造成人的盜追問:你覺得當時晏子是怎麼樣說這幾句話的?你能否試讀看看。

  2、晏子面對楚王的挑釁和侮辱,從容不迫地和對方周旋,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明確:作為出使的使臣,他必須完成出使的任務,維護人格,更要捍衛國家尊嚴。

  四、複習鞏固,拓展遷移。

  1、是啊,晏子雖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揚,但是卻能言善辯,聰慧無比,我們以前是不是也學過晏子的其他故事,誰來說說看。

  2、假如你是楚國的大臣,你能否找出晏子話語中的破綻,巧妙地反擊他的論辯?

  預設;

  A:淮北的枳雖然苦澀,沒有橘味美,但是卻可以入藥,而齊人在楚國偷竊,卻是毫無益處,晏子把楚人類比為橘,略顯牽強。

  B:你說楚國的風水使人善於偷盜,那你來到楚國怎麼沒有偷東西呢?

  C:你們齊國太貧窮,沒什麼東西可以偷,我們楚國東西多,你們齊國人才偷。

  五、作業設計

  1、熟讀並逐句翻譯全文

  2、完成課後練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