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氣》的教學設計

《水和水蒸氣》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水和水蒸氣》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水和水蒸氣是小學科學三下溫度與水單元第六課。空氣中是否有水蒸氣?水蒸氣是從哪來的?水蒸氣是否能變成水?水蒸氣怎樣才能變成水……上節課學生們在討論“水珠從哪裡來”的問題時產生了一系列需要進一步探究思考的問題。本課就是循著上節課產生的這一系列問題展開水和水蒸氣的觀察研究活動。透過“水到哪裡去了”的探究,觀察、討論水從液態變成氣態時是如何蒸發到空氣中的。然後,透過“加熱能加快水蒸發”的觀察實驗活動,幫助他們理解水獲得熱量後能更快地從液態轉變為氣態。

  水能變成氣態,那麼,水會從氣態再回到液態嗎?當水蒸氣變冷後會再變成水,我們把這一過程稱為凝結。當溫暖、潮溼的空氣很快變冷時,凝結便可能發生。為了觀察這一變化,課文中學生將把一個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個裝滿熱水的小杯子上,當杯子裡的水蒸發時,水蒸氣會凝結出現在大杯子內表面上(杯壁有許多小水珠)。由此,學生可以對上節課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釋了:由於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變冷,於是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凝結。

  2、認識生活中的蒸發和凝結現象,並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實驗、觀察和分析,認識水和水蒸氣會相互轉化。

  2、透過觀察,認識到水蒸氣的存在。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意識到細緻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2、感受、體驗物質變化的可逆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水蒸氣、蒸發、凝結概念;根據生活中的現象探究水的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相互轉化。

  2、教學難點:水蒸氣與蒸發的概念。

  (三)教學準備

  小黑板、溼手帕、燒杯、玻璃片、開水、燒瓶、酒精燈、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1、引導建立“水蒸氣”、“蒸發”的概念。

  (1)揭示學生前概念。

  ①、教師:小黑板上的水去哪裡了?

  ②、學生:說說生活中水蒸發的例子。

  (2)觀察活動,建立“水蒸發變為看不見的水蒸氣”的'概念。

  ①、從事例理解:

  a、播放影片和圖片。

  b、說說蒸發是怎麼回事?

  ②、從活動體驗:

  a、小組觀察活動。

  b、小組討論:水蒸氣有什麼特點?

  c、交流彙報。

  2、引導建立“凝結”的概念。

  (1)學生實驗。熱水蒸發的水蒸氣在玻璃片上凝結。

  (2)你看到了什麼?水珠從哪裡來的?

  (3)揭示凝結的概念。

  (4)說說生活中凝結的例子。

  3、鞏固提升,尋找水蒸氣的活動。

  (1)教師演示實驗。

  (2)小組討論、尋找水蒸氣。

  4、課外延伸。

  三、試教體會

  1、抽象的科學概念如何自主建立。

  水的蒸發與水蒸氣在小學生的頭腦中,雖然從生活經歷讓他們有了一定的印象,但是還是十分模糊的,不明確的,因此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並且建立正確的科學概念,應該透過大量的生活事例以圖片、錄象等形式呈現,以及透過學生親歷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並且嘗試解釋各種現象,最終形成正確的科學概念。由於此課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是十分抽象和很難理解的內容,因此我提供大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充分深入去探究,去感受和體驗。從而突出本課的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自主建立科學概念。

  2、對加熱活動的認識。

  在本課的教學內容中,有一活動是讓學生加快水的蒸發:根據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讓學生想出各種辦法,(比如加熱、風吹等)加快水的蒸發。其實這塊內容應該是人人都能想到並能操作完成的,其目的也是為了學生髮現運用一些辦法可以加快蒸發,相比水蒸氣與水蒸發的概念,這個活動在思維難度上並不大,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嘗試弱化這個活動,讓學生說說方法,具體的操作讓學生在課外完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