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古代詩歌的意境》教學設計範文

《鑑賞古代詩歌的意境》教學設計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鑑賞古代詩歌的意境》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鑑賞的方法,注意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全面理解詩歌內容。

  2、透過學習,提高鑑賞詩歌的能力,學會用現代觀念審視詩歌,評價其積極意義和歷史侷限。

  教學重、難點:

  詩歌表達技巧的鑑賞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考場體驗·高考試題

  1、(2007年四川卷)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淒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標題。

  答: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賞析。

  答:

  [試題解析]第一問考查鑑賞詩歌形象(關涉詩中有畫這個鑑賞點)的能力,要求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

  第二問考查對“詩眼”的理解和點活這個“眼”所使用的表現手法。題幹中“怎樣”這個修飾限制詞規定性很強,應該是詩人使用了的表現手法都要簡述到。(如果問點限制語不是“怎樣”而是“主要”,才可以就主要表現手法簡述。)

  答案

  (1)驛站秋夜難眠圖

  (2)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轉寫憂國之思,以天地淒涼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煩亂的心情更推進一層。尾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心境渲染到極致。

  二、考點探究·複習指津

  一考綱闡釋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是高考命題涉及最多的內容。有單獨考查的,也有結合形象思想感情來考查的。因此,它應該是我們複習的重點。

  表達技巧是指詩歌作者在藉助語言文字塑造形象、創設意境時,靈活運用一般創作規則和方法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而又特殊的藝術手段。它包括表現手法、表達方式和修辭手法等。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烘托、渲染、鋪墊、照應、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白描、心理刻畫、蒙太奇、象徵、用典、聯想和想象、寓莊於諧,等等。

  常見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和說明。

  修辭手法的種類很多,內容博雜。古典詩詞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對比、對偶、反問、設問、反覆、互文等。

  1、幾種常見的表現手法:

  ⑴、象徵

  象徵是詩歌慣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徵人的品德節操。比如陸游以“梅花”象徵自己的孤高不群(《卜算子·詠梅》)。

  例詩簡析:尋陸鴻漸不遇(皎然)

  移家雖帶郭,野徑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道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⑵、烘托

  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對物像的外部輪廓作渲染襯托,使物像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更加鮮明突出。如《秦羅敷》中借“行者”、“少年”等人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琵琶行》中三次寫江中之月,分別烘托了琵琶聲的美妙動聽、引人入勝和人的淒涼、孤獨、悲傷等心情。

  例詩簡析:《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⑶、襯托

  “襯托”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襯的事物顯得更加突出、形象。一般情況下,是樂景寫樂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的寫法。

  “襯托”分為正襯和反襯。正襯是指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條件來襯主體事物,如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以冰雪襯托襯梅花的堅毅耐寒(桃李與之則是對比,以顯示梅之高潔守志);反襯是指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主體事物,如:“蟬躁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⑷、對比

  對比是把互相矛盾對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表現表現手法。詩歌中的“對比”,是指把兩個相對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並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現某種意境或情感。

  例詩簡析:《越中覽古》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⑸、託物言志

  託物言志詩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徵,來表達某種志向或情感,詩中的物帶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例詩簡析:《墨梅》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⑹、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即詩人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情感、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透過描寫景物予以抒發。

  例詩簡析:《絕句》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⑺、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

  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這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詩簡析:《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⑻、虛實結合

  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實客觀景物,虛景是詩人透過聯想或想象而虛擬的景物,虛實結合更能表達出一種濃溢的情思。

  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為實,假託為虛;客觀為實,主觀為虛;具體為實,隱者為虛;有行為實,徒言為虛;當前為實,未來是虛;已知為實,未知為虛等等。

  例詩賞析:

  塞上聽吹笛(唐·高適)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天山。

  三、堂清檢測

  第一,側面烘托手法的鑑賞。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酒泉子·憶餘杭潘閬

  長憶①觀潮,滿郭②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

  注:①長憶,老是回想起。②滿郭,滿城。郭,城的外牆。

  “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是說多次夢中觀潮,夢中的景象醒來還覺得膽寒。這是運用的什麼手法?請作簡要賞析。

  答:

  這是一首寫風物的詞,詞寫錢塘秋潮排山倒海而來的氣勢,弄潮兒在狂濤巨浪中無所畏懼的表演,場面驚險。本題答案:這裡運用的是側面烘托的手法。夢中潮水排山倒海的氣勢尚且讓自己膽戰心驚,更何況它真實的景象呢!

  第二,虛實相生手法的鑑賞。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挑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有人激賞這首詩說:短短四句,悽美至極,令人悵惘不已。請從虛實相生這一角度。說說這首詩是怎樣把讀者帶人悽美意境的。

  答:

  詩的第一層(一、二句)是“去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詩的第二層自然是“今年今日”“我”看到的景象。二者有同——“桃花”,有異——今年今日人面無覓。錯過了美好事物再也追不回來。本題答案:“去年今日”是虛景,“今年今日”是實景。虛景“人面桃花相映紅”,十全十美;實景空餘“桃花依舊笑春風”,悵惘頓生。以虛襯實,把讀者帶進無限悽美的意境之中。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望江南超然臺①作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寒食

  ②後,酒醒卻諮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注:①超然臺: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城北。當時蘇軾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舊俗寒食節不舉火,節後舉火稱新火。

  ①從詞中的“諮嗟”、“休對”、“且將”這些詞語看,你認為作者在詞中要表現的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請簡要分析。

  答:

  ②請從“情”和“景”的角度對這首詞作一賞析。

  答:

  這是2007年全國卷I的一道試題。“傷春”思鄉,是遊子抒鄉愁的常用題材。雖說春未老,可是“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暮春說來就來了。時光如逝水,怎能不嗟嘆萬般,怎麼忍心在老朋友面前提起鄉愁呢?第一問,考查考生對詩歌主旨的理解,要注意“請簡要分析”的限定,不能只回答什麼心情而不作分析。第二問鑑賞詩歌的表現方法,指向很明確。

  本題答案:(1)體現的是一種作者始終無法排遣的鬱郁不得志的苦悶,以及極力想把這種苦悶暫時排遣的心情。

  (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細膩難以覺察的鬱郁之情巧妙地融合在景物與動作的描寫中,使全詞勾勒的畫面都隱隱浮現這種淡淡卻無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細風、斜柳、煙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這些景物無不與本詞所表現的感情相契合,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寓情於景的功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