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和元曲的教學設計範文

宋詞和元曲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宋詞和元曲的教學設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透過對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及其代表作的學習,瞭解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明白文學是對現實社會的反映,有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就有什麼樣的文學內容。

  2、知道元曲的主要劇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對蘇軾、李清照、辛棄疾詞作品的不同風格特點及其歷史背景的瞭解與比較,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能力和文學欣賞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有關的歷史圖片和戲劇作品,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同時增強對有關歷史知識的瞭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李清照、辛棄疾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以及關漢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結是前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透過這種情感的遷移,啟迪學生關心國家命運,關注社會發展的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宋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和元雜劇

  難點:元曲的特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匯入新課:

  複習提問:宋元時期的科學技術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

  學生回答教師匯入新課:宋元時期的科技達到中國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僅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對外傳播又大大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就在同一時期,我國古代的文學藝術也呈現空前繁榮的局面。現在我們就一起學習《第14課宋詞和元曲》。

  二、學習新課:

  (一)意境悠遠的宋詞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所附蘇軾的詞,認知詞的形式。

  教師提問: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屬於什麼文學體裁?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念奴嬌赤壁懷古》不是一首詩,而是一首詞。詩與詞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現為詩的句式很整齊,或五言,或七言,而詞的句式長短不一,比較自由多變。宋朝是詞最為繁榮的時期。

  1、詞的形成。詞是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它是怎樣形成的呢?詞的產生是隨著音樂的發展而出現的。唐中期以來,音樂發展較快,而句式整齊的詩較難配樂,因為音樂是靈活多變的。為了便於歌唱,人們便按樂曲節拍來填寫歌詞,出現長短不一的句式,這就是詞。它在唐朝出現,五代得到發展,宋朝達到高峰,取得輝煌成就。

  2、成就。宋朝湧現大量的詞人,僅《全宋詞》著錄的就有1300多人,詞91900多首,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蘇軾、李清照、辛棄疾。

  利用多媒體列表講述三人成就及其特點。

  A、(多媒體顯示蘇軾頭像和《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蘇軾是四川人,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皆具極高的文學才華。蘇軾對詞的發展有重大貢獻。在他之前的詞大多拘泥於個人情感,格調不高。蘇軾拓展了詞的內容,既有關於個人情感、山水風景的,也有詠史、說理的,不拘一格。下面我們來欣賞蘇軾的代表作《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一下他的風格特點。

  學生大聲朗讀,體會其風格。教師創造意境,給予指導:讀這首詞,猶如站在一個高高的山崖上,腳下是滾滾的江水,巨浪轟響地拍打著山崖,你昂首挺立,極目遠眺,氣定神閒地望著遠處的山、遠處的水和那無盡的天……你的心情會是怎樣?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點撥:景象雄渾壯觀,心情豪邁奔放,這就是蘇詞的風格特點。

  B、與蘇軾的豪邁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詞則是另一番天地。

  出示李清照頭像及其代表作《如夢令》全文。

  李清照,山東濟南人,傑出的女詞人,生活於兩宋之交,出生於書香門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由於生活於動盪的兩宋之交,生活不穩定,她的詞風在前後期有所不同。前期清新、快樂,後期憂鬱、多愁。我們來欣賞她的代表作《如夢令》。

  學生低聲吟讀,體會其意境:這首詞的含義是——昨天晚上雨小而風急,早晨醒來,餘醉中尋問侍女,一夜的風吹雨打,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回答海棠依舊,詞人不滿地駁道,應該是綠葉多而紅花少。

  學生回答自己的感受,教師點撥:與蘇軾那種氣勢磅礴的豪邁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詞則給我們一種小橋流水般的清新與自然,而且通俗易懂,感情真摯,風格委婉,所以她被稱為婉約派詞人。

  C、南宋雖然偏安江南,在詞方面也頗有成就,其代表人物為辛棄疾。

  出示辛棄疾頭像及其代表作《破陣子》:辛棄疾為南宋傑出詞人,山東濟南人,生於南宋時期,一生關心抗金事業。曾參加過抗金義軍,多次上書要求恢復中原,但未被採納。我們來欣賞一下他的詞。

  學生朗讀《破陣子》之後,教師解釋其含義:這首詞的含義是——醉酒時也不忘撥亮燈光來看心愛的寶劍,睡夢中也似乎聽到雄壯的軍號聲,看見士兵正在吃肉,樂隊正在演奏戰歌,軍隊正在被檢閱,騎著飛快的馬,拉開強勁的弓,英勇作戰,奮勇殺敵,恢復中原,實現祖國統一,贏得愛國的美名。只可惜我已是年老無力了。這首詞反映了作者理想與現實的對立,渴望馳騁沙場,恢復中原,統一祖國,卻已不再有這個機會與能力。表現了有志報國而不得伸的悲憤,但仍可看出他那慷慨激昂,氣勢雄壯的豪邁風格。這與蘇軾有相似之處。

  透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可以看出詞在宋朝的繁榮昌盛。中國古代的文學成就,一般給予這樣的總結: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突出成就,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元曲。

  (二)“感天動地”的元雜劇

  1、元曲的形成。

  元曲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學形式?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學生閱讀課本瞭解:元曲包括元雜劇和散曲。元雜劇是透過人物的動作、歌唱、道白和舞蹈來表演一個完整的故事,它屬於一種戲曲藝術。散曲是一種新詩歌,只有清唱,沒有動作、道白,散曲在句式的長短表達上更為自由,更接近口語。元曲是一種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和接受的藝術形式,因為它不僅在內容上能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而且其表演方式也通俗易懂。

  為什麼元朝會出現這種接近人民的藝術形式呢?

  學生思考,教師講解:這是元朝城市經濟發展的產物。宋金以來,城市經濟發展較快,在一些大城市中,工商業發達,人口眾多,文化昌盛,為劇作家的創作提供了素材,同時也對文化生活提出需要,所以產生了這種來源於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的藝術形式。

  2、成就。

  元曲是元朝文學的代表。出現了大批優秀的劇作家和劇本,當時知名的劇作家有79人,雜劇有136種,其中關漢卿的作品最為出色。

  關漢卿生活在金末元初,著名劇作家,多才多藝,瞭解人民生活,熟悉民間語言,而且懂得舞臺藝術,一生中創作大量劇本,保留至今的有15個,大多反映人民群眾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抨擊壓迫者的殘酷。他最出色的作品是《竇娥冤》。

  誰知道《竇娥冤》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學生嘗試介紹,教師補充:《竇娥冤》寫了一個名叫竇娥的女子被冤枉的故事。竇娥3歲喪母,7歲被賣給蔡婆婆作童養媳,10年後又死了丈夫,生活悲苦。一天蔡婆婆外出討債,遇見壞人,被地痞張驢兒和他的父親相救。後來這兩人以此為藉口住進蔡家。張驢兒見竇娥貌美,非要娶她為妻,竇娥不肯。後來張驢兒想毒死蔡婆婆,不巧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誣陷竇娥並逼她順從,竇娥不屈。張驢兒告到官府,官府見錢眼開,竇娥受了重刑,但為了年邁的婆婆免於受刑,屈打成招,在被押赴刑場的,竇娥對這個不公的世界大加控訴,並詛咒,如果她是冤枉的,她死後將出現三件奇事:鮮血飛鏈,六月飛雪,大旱三年。她死後,果然應驗。在戲劇最後,竇娥的冤魂出場,讓她的父親為她報了仇。這個故事不可能是真實的,但它表達了作者的強烈愛憎,而且表現了人民群眾申冤復仇的願望。

  元朝時期,著名的劇作家還有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王實甫等,另有一些著作《漢宮秋》、《西廂記》等。

  三、課堂小結:

  意境悠遠的宋詞,感天動地的元雜劇,不僅僅讓我們領略了宋元文化的風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奮學習、持之以恆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艱辛。同時在李清照、辛棄疾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純了我們的靈魂。讓我們將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珍藏。最後讓我們在蘇軾的詩句中結束這節課: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