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猴子種果樹》優秀教學設計(通用5篇)

二年級下冊語文《猴子種果樹》優秀教學設計(通用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猴子種果樹》優秀教學設計(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下冊語文《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1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語文課本第四冊的第22課《猴子種果樹》。

  這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也沒有主見,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整篇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情節,先寫猴子怎樣種果樹,再寫猴子種果樹的結果,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課文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表演,從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二、設計理念和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三維目標體系的理念,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我預設了以下教學目標:

  1、列在首位的是以文悟情的情感價值目標。讓孩子在反覆誦讀表演中懂得做事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2、其次是技能目標:透過教學培養學生賞詞讀句、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邊讀邊想,體悟處事的方法;並培養學生探究學習、互動學習的能力。

  3、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課文中要求掌握9個一類字,2個二類字,這個智慧目標是必不可少的。

  三、設計特色

  以讀為主,培養語感

  滲透學法,自主探究

  四、教學設計

  我打算先識字後學文,分3課時完成。下面我具體說說第二課時學文的教學設計。這個過程,我安排了四大板塊。

  (一)複習匯入,激發興趣

  課始,我先出示頑皮可愛的小猴子的圖片,談話激趣:小朋友,上節課我們讀了課文,認識了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一起跟它打個招呼吧!接著我問:你知道這隻猴子種了哪些樹?結果怎樣?這時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啟,也已進入課文情境,於是,我因勢利導:猴子怎麼會什麼樹也沒種成呢?讓我們到課文中找答案。

  低年級的孩子都很喜歡小動物,於是我以小猴子的圖片匯入,符合孩子心理特點,能很好地喚起學生的興趣,接著提出問題既是對上節課的複習,又讓他們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自主合作,讀中感悟。

  課文圍繞猴子種果樹展開,結構相同,語言明白如話,通俗易懂,沒有多少深奧難解的句子,因此,我在教法上採用由扶到放,從中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習方法,體現自主讀文,合作學習。

  1、指導學好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到猴子等吃梨子的急切心情,為下文的學習做好鋪墊。

  我首先創設情境: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猴子種下了一棵梨樹苗,接著讓學生看多媒體動畫演示小猴子給梨樹澆水施肥的情景,啟發想象:猴子當時會想些什麼?然後告訴他們梨樹的生長是不需要天天澆水施肥的,從而體會到猴子這樣做是因為它非常心急地想吃到梨子。然後指導學生讀出猴子的心急:是啊!這隻猴子剛剛種下梨樹苗,就急著想吃梨子,多心急呀!怎樣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呢?大家試試看!

  這一環節的設計藉助多媒體的生動場景演示,模擬展示猴子種樹的過程。充滿童趣的動畫,能激發孩子的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主動學習、輕鬆學習奠定基礎。這裡的朗讀指導,旨在讓學生體會猴子想吃果子的急切心情。簡潔而具有感染力的語言描述,順其自然的朗讀,準確到位的互動,入情入境的想象說話,為學生理解課文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由扶到放學習第2—8小節,滲透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裡我根據課文三層意思內容相近和敘述形式相似的特點,先扶後放,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讓學生默讀第2—8小節,想想說說猴子三次種果樹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整體感知這部分的相似結構。

  第二、三自然段,以扶為主。這兩小節是寫猴子聽了烏鴉的話,拔掉了梨樹,改種杏樹,結構與第四、五節、第六、七節相似,只要指導他們會學了這兩節,就為自主學好下文打好基礎。因此,在教學這兩節時,我讓學生先自己默讀課文,邊讀邊把寫猴子的做法和這樣做的原因的句子畫出來,再想想句子的意思,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農諺、梨五杏四的意思,接著重點指導好朗讀:烏鴉對猴子說話:“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要讀的急;你有這個耐心嗎?讀出對猴子的耐心表示懷疑,還要讀出烏鴉的語言個性。最後上來表演交流。教師做適當地提示與指導。

  第四、五和第六、七八節,以放為主。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習了前兩節,已經對相似結構的四、五,六、七節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這幾節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接著引導他們按照前面的方法,讀一讀,想一想,演一演,然後交流表演。在交流過程中,我重點進行朗讀指導:啟發每個人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書,可採用圖文對照導讀、個性體驗品讀、同桌感悟賽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由於這部分出現了三種動物,且他們之間進行了較多的對話,緊扣這一特點,我讓學生充分地去模仿各個動物的言語,透過他們的讀去體會各個動物的心理,喜鵲和杜鵑的話“你能等得及嗎?”“你不著急嗎?”要讀出對猴子耐心的懷疑,另外還要讀出它們不同的語言個性,讀喜鵲的話聲音要清脆悅耳;讀杜鵑的話聲音要響亮婉轉一些。而猴子所對應的想法“我也等不及”“我還是等不及”則要讀出猴子急於吃果實,沒有一點耐心的心態。

  3、學習第九自然段,感悟寓意

  第九自然段是最後一段,我讓學生聯絡前面的課文思考,設疑:故事中的這隻猴子一想吃水果,可是到頭來,什麼樹也沒有種成。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引導學生在交流、相互的啟發中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與體會。再用多媒體展示樹葉枯萎和猴子無精打采的動畫,讓學生說說此時想對這隻垂頭喪氣的小猴想說些什麼。

  這時的猴子形象與上課伊始剛種梨樹時猴子的神采飛揚形成鮮明對比,便於學生更深刻和真實地揣摩猴子此刻的心情,於是,學生會有感而發對猴子想說的話。這樣創設特定的情景,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既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增強了學習興趣,對寓意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三)、引導續編,深化情感。

  這一環節,我準備創設這樣的情境:又是一年的春季到了,大家想像一下,這隻猴子聽了小朋友們的話後,會怎麼做呢?

  意在透過續編故事,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了學生的持續發展。

  (四)、實踐拓展,內化遷移。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知識積累的開始。這一環節,我分二步走。第一步,讓學生讀一讀一些做事有耐心的一些諺語和成語,例如“欲速則不達”,還有德國的“一鍬挖不成水井,一天蓋不成羅馬城”;阿拉伯的“參天大樹從種子開始”等等;第二步,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自學其它童話,促使能力遷移。

  二年級下冊語文《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2

  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在小學語文教材裡入選了不少的寓言,集中編排在二、三、四年級的六冊課本中,這些寓言無論是選自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還是中國古代寓言,都有著:“寓體的生動形象,寓意的抽象概括,手法的諷刺誇張,語言的簡明準確”的共同特點。

  針對寓言的特點在教學策略與方法的選擇上,我打算以參與、合作、探究、體驗為特徵,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透過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在教學中,重視教學中的操作與活動,鼓勵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主調控能力,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精神,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使課堂成為學生思想活躍、情感交流、展示自我的場所。

  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課本劇的表演,故事的續編,來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學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想象、說話的能力,從中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鑑於以上考慮,本節課我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1、主體參與、合作學習階段。

  本篇課文難度較小,學生有能力自己學習。因此在課上首先讓每個學生選擇自己的好夥伴,自由組合成一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式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內容來重點學習,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透過自主學習,來達到感知課文的目的。透過合作,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以及初步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是對“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初探。

  2、激情表演、熟知課文階段。

  學生透過第一階段自學以後,對課文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與感知,為了使這種瞭解與感知更加牢固與堅實,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特創設情境:徐州電視臺將把《猴子種果樹》這則寓言拍成電視劇,想邀請我們班的同學來當小演員,師生共同扮演寓言角色,在表演時根據角色的需要,戴上頭飾和一些小道具,增添趣味性和真實感。在分角色的表演中,透過語氣、動作的誇張,再現寓體的生動情境,展示每個學生剛才的自學結果,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3、大膽創新、情感交流階段

  本階段主要以練習說話為主,透過說話練習,讓學生在表演、討論、質疑、探究中,在情感的體驗中學習知識,完善人格。鼓勵學生大膽直言,想什麼就說什麼。為此主要設計以下幾個開放性的問題:A、你最想對誰說些什麼?B、你最喜歡誰?你想告訴它什麼?C、你最不喜歡誰?你想告訴她該怎麼辦?

  學生在交流的同時又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與認識。主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意識,啟發學生拓寬思維空間。

  4、差異發展、體驗成功階段。

  我們認為學生的發展存在差異性,因此本節課在學生理解課文寓意的基礎上,針對學生不同接受層面教育的特點,透過創設情境之二:徐州電視臺的導演想在此基礎上拍攝續集,但由於劇本還沒著落,於是想把這任務交給小朋友完成。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寫,創造性的複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寓言學活,最大程度的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語言組織、表達能力。

  總之,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為學生創設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快樂的學習,而且有很大的收穫,是我這節課所著力追求和實現的。

  二年級下冊語文《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課本劇的表演,故事的續編理解課文內容,訓練學生的表演能力以及想象、說話能力,從中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課文內容,編排課本劇。

  教學難點:

  表演中的細節部分,如語氣、表情、動作等。

  教具準備:猴子、烏鴉、喜鵲、杜鵑頭飾各一隻。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開始學習了《猴子種果樹》這篇童話故事,課文講了猴子種了一棵什麼果樹?(猴子種了一棵梨樹苗)種後怎麼做的呢?(天天澆水、施肥,等著將來吃梨子)

  二、學習第九小節。

  1、猴子最後有沒有吃到梨子呢?(沒有)課文的哪一小節告訴我們猴子沒有吃到梨子?(開啟書本,指名讀第九小節)

  2、激疑過渡:猴子為什麼會什麼樹也沒種成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三、創設情境一:

  淼苗電視臺將把《猴子種果樹》這篇童話故事拍成童話劇,想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當小演員。根據劇情需要,本篇童話劇將分上、中、下三集為了拍好這幕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劇本,好嗎?

  (一)拍攝上集(2~3小節,以扶為主)

  1、自讀課文,看看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烏鴉是怎麼對猴子說的?猴子是怎麼想、怎麼做的?

  2、討論:需要幾個小演員?(3個:烏鴉、猴子、旁白)

  3、我們來對對臺詞。(男生:烏鴉;女生:猴子;老師:旁白)

  4、我們該給主角配些什麼動作呢?分三人小組分角色憐惜。

  5、比一比哪組最勇敢,指名一組上臺表演,其他同學當評委。(表演同學戴頭飾)

  6、指名同學評議。給第一組評獎。

  7、在評議基礎上分三人小組再次排練,師巡視指導。

  8、再次指名小組表演。指名評議,評獎。

  (二)拍攝中集(4~5小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表演時要注意的。

  2、三人小組排練,師巡視指導。

  3、指名一組上臺表演。

  4、評議、指導。(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再次排練)

  (三)拍攝下集(6~8小節):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三人小組進行排練,師巡視指導。

  2、指名一組上臺表演。

  3、評議,頒獎。(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再次排練)

  四、再次學習第九小節。

  1、默讀課文,思考:句中的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同桌討論)

  2、指名交流。

  3、討論:

  (1)為什麼這隻猴子到頭來什麼樹也沒種成?(因為這隻猴子拔了梨樹種杏樹,拔了杏樹種桃樹,拔了桃樹種櫻桃)

  (2)它為什麼會這樣做?(因為它做事沒主見,沒耐心)

  (3)同學們,如果你是這隻猴子,你會怎麼做呢?

  五、創設情境二:

  淼苗電視臺的導演想在此基礎上拍攝續集,但由於劇本還沒著落,於是想把這任務交給小朋友完成,有信心嗎?先請大家準備一下。

  指幾名學生講故事。評議。

  六、作業:

  把《猴子種果樹》的上、中、下集以及續集講給家人聽。

  二年級下冊語文《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4

  一、教材簡析

  《猴子種果樹》是義務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課。這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課文情節生動,故事經過的結構相似,但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在教學中,透過各種朗讀,表演,由扶到放的方法,幫助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寓意,明白道理。

  二、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閱讀”專案中指出:“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課特點,我在教學中側重激發學生對寓言故事中小動物的興趣,讓他們進入課本情境中,與小動物們“對話”,根據自己已有的認知水平正確理解課文內容,在角色體驗中大膽地讀、說、議,從而感悟本課的寓意。

  三、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教學過程:

  一、貼圖激趣,引發話題

  1、 師貼示猴子圖,說:“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你們 熟悉喜歡的朋友,她是誰呀?”(生齊說:猴子,師板書“猴子”)

  2、 師追問:在你的印象中,猴子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生談猴子的特點:調皮、聰明、靈活、可愛等)

  3、 師激趣:小朋友,尤老師今天介紹的這隻猴子很愛勞動,你看,它呀正在------種果樹呢!(教師出示課文插圖,師生齊說:種果樹,教師隨後板書)

  4、 齊讀課題,師質疑:讀了這個故事題目,小朋友想知道些什麼呢?(學生圍繞課題提問)

  過渡:小朋友真會動腦筋。不過,要解決這些難題,必須得把課文好好地讀一讀。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尋求答案吧。

  [上課伊始,由學生平時熟悉喜歡的猴子引入本課的教學,使學生一開始就產生一探究竟的興趣,讓學生對課題質疑,有效增強了學習動機。]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要求: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上自然段序號,難讀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

  (3)想一想:猴子種果樹,最後結果怎樣?

  2、指讀要求後,生自讀課文。

  3、讀後討論:

  (1)猴子種果樹結果怎樣?(師板書:什麼樹也沒種成)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的?(指生讀第九自然段、生齊讀第九自然段。)

  4、過渡:那麼,當初猴子又是怎樣種果樹的呢?

  5、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生讀後回答,猴子種梨樹很心急)

  ⑴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⑵誰來噹噹“心急”的猴子?怎樣讀才能把猴子的“心急”讀出來? (練讀、指讀、評讀、齊讀)

  6小結過渡:小朋友,從第一自然段小猴種樹的情形看,小猴應該可以吃到梨子的,可是故事結果卻是(指板書師說: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教學理念:葉聖陶說:“只有把兒童置於有趣味的好奇心的 情境中,才能引起他們的積極思考。”此教學環節未按課文原有敘述順序教學,而是引導學生追溯故事因果,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願望。〕

  三、精讀課文,感悟寓意

  ㈠ 角色朗讀,小結學法

  1、師過渡: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一隻烏鴉飛來了,烏鴉是怎樣對猴子說的,猴子是怎麼想、怎麼做的呢?(師板書並貼出烏鴉)

  2、默讀第二、三自然段。

  3、討論上述問題,師隨機板書:(梨五杏四,你有這個耐心嗎?我可等不及。)

  4、理解“梨五杏四”“農諺”(師介紹)以及指導學生找出文中有關句子回答。

  5、指導朗讀:

  ⑴ 烏鴉是怎樣對猴子“哇哇”說的?你覺得該怎樣讀呢?(指生讀,評議再讀)

  ⑵ 猴子想的話,你覺得該怎樣讀才能表現出它沒有耐心呢?(生自己練讀,指讀、評議)

  6、分角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師讀提示語,男生讀“烏鴉的話”,女生讀“猴子想的話以及猴子的動作”,讀時可用動作表示。)

  7、教師設定情境,讓學生說說:此時,若你在場,你想說些什麼呢?

  8、小結學法:讀讀、想想、演演、說說。

  〔教學理念:《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閱讀目標中特別強調讀者的個性體驗,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說出自己的體驗”等,此環節的教學旨在透過讓學生“讀讀、想想、演演、說說”,讓學生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㈡ 小組合作,體驗交流。

  1、過渡:猴子有沒有吃到甜美的杏子呢?後來它又分別聽了誰和誰的話?(師貼出喜鵲、杜鵑)又發生了一些怎樣的事呢?接下來請同學們小組自學。

  2、出示要求:根據剛才學習2~3自然段的方法學習4~8自然段。

  ⑴ 自由朗讀第四到第八自然段。

  ⑵ 用“——”劃出喜鵲、杜鵑的話,用“ ”劃出猴子是怎樣想的、怎麼做的。

  ⑶ 在組長帶領下,分角色朗讀、表演,並向小動物們說說心裡話。

  3、小組自學,討論交流。

  4、各小組彙報交流:

  (1)指名1小組彙報學習情況。(師相機板書:“杏四桃三,你等得及嗎?”“我也等不及。”“桃三櫻二,你不著急嗎?”“我還是等不及。”)

  (2)其他小組評朗讀,補充交流想說的話。

  5、(指著形象生動的板書)再讀一讀三種鳥說的話以及猴子的想法後,引讀第八自然段。

  6、 提問:讀了這一段,你又知道了什麼?你又想說什麼?

  〔宋朝學者朱熹提出,教師只是引路之人,他強調教給學生“為學之方”。對於結構相似的段落,教師完全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交流合作,既能大膽自由地體驗感受,又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四、 感悟寓意,拓展思維。

  1、教師小結後,再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說:此時,小猴心裡肯定會想什麼呢?(我種了這麼多樹,怎麼什麼也沒種成?)讓我們來幫幫它,好嗎?

  2、 學生口頭練習填空:

  猴子什麼樹也沒種成,是因為( )。

  3、 到這兒,你又想對這隻猴子說什麼話嗎?你讀了這個故

  事,心裡有沒有受到什麼啟發?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像小猴一樣?

  4、 學生交流,教師小結。

  五 課後找同學一起演一演這個故事。

  〔語文之熟是與生活聯絡在一起的,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絡,馬上就生動活潑起來。透過上一環節的感悟誦讀,角色體驗,學生已進入情境,成為許多小動物中的一員,他們情緒高漲,產生豐富多彩的思想和獨特見解,進一步領悟寓意已水到渠成。〕

  桃三櫻二,你不著急嗎?

  六、附板書

  猴子種果樹 杏四桃三,你能等得及嗎?

  (喜鵲圖)

  (杜鵑圖)

  梨五杏四,你有這個耐心嗎?

  我可等不及

  我也等不及

  我還是等不及

  (烏鴉圖) (猴子圖)

  二年級下冊語文《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5

  課程標準:

  1.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3.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4.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5.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教學內容和學情分析:

  《猴子種果樹》是一篇寓意深刻,發人深省的童話故事,寫一隻猴子因為沒有耐心,盲目聽信他人意見,不斷更改自己的種植計劃,最終什麼果樹都沒有種成。課文寫了三個內容雷同的段落:烏鴉勸猴子改種杏樹,喜鵲勸猴子改種桃樹,杜鵑勸猴子改種櫻桃樹。而每個段落在語言表達上都隱藏著相同的結構:鳥兒怎麼勸;猴子怎麼想、怎麼做。最終懂得鳥兒講的都有道理,如果你缺乏主見,就會一事無成。

  透過一年多的學習,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但是由於孩子年紀小對於課前預習還做不到,或者根本不預習,還需教師多花些時間培養孩子的預習習慣,部分學生認真書寫的的習慣也有待提高,基於此設計以下教學活動:

  教學目標:

  1、能準確識讀9個生詞,讀準“著、種”多音字,能正、規範地書寫9個生字,重點指導“拔、澆、喜”,能聽寫課後8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絡生活實際知道“農諺”是什麼。

  3、能夠知結構、用結構,分角色演一演這個童話故事。

  4、能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於求成。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規範地書寫9個生字,能聽寫課後8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抓住文章的結構,根據這樣的表達結構講述故事,並分角色演一演這個童話故事。

  評價設計:

  1、透過“寫一寫比一比”、“給多音字組詞”、“默寫生詞”等教學活動檢測目標1的達成,並進行矯正性教學。

  2、學生練習朗讀語段中的敘述語和對話語,區分兩者之間在朗讀語氣、語調上的差異,聯絡生活實際知道“農諺”是什麼等教學活動檢測目標2的達成。

  3、透過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的形式來檢測目標3的達成。

  4、師生合作,續演故事檢測目標4的達成。

  教學準備:

  學生:

  1、自學生字生詞,能正確任意指讀。

  2、自己書空筆順,想一想怎樣記住它們。學寫9個生字,用習字冊描一個,寫一個。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5遍)。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板塊一、初讀課文

  1、匯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學習22課猴子種果樹,師板書,生書空,“種”指生說筆順,說記法,出示“種”的兩個讀音分別組詞,指讀題目,齊讀。

  2、檢查預習,相機指導

  A.出示詞語

  耐心 澆水 拔掉 成活 施肥

  改種 想一想不著急 等不及

  自己先讀一讀,然後同桌互讀詞語,用心聽讀對了嗎?

  (以上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紮實訓練。)

  指名讀“著”,出示兩個讀音,指名分別組詞。

  B.書寫生字

  (1) 出示生字

  肥 澆 改 拔 耐 種 施 喜 想

  指讀,齊讀。

  (2)展示學生描紅仿影的結果

  “拔、澆、喜”字有錯,展示糾正

  範寫“拔、澆、喜”指導寫正確

  範寫“澆”字,注意沒有點,“拔”範寫,重點指導右邊是“友”加個“點”,這兩個字是左窄右寬。“喜”字的記法,“十、豆、口”

  寫時注意“豆”的最後一橫長一些,把上面托住。

  (3)生對照生字,寫得正確嗎?不對得改正寫一個。規範嗎?把自己認為不規範的再寫一個。

  C.朗讀課文

  (1)同桌合作輪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地就給同桌豎起大拇指,不正確的讓他多讀幾遍,我請讀得用心,聽得專心的同學展示。

  (2)指名朗讀,紮實訓練。、

  板塊二、聽故事,知“結構”。

  1、讓學生認真傾聽老師講故事的第一個段落,邊聽邊想“誰來勸?怎麼勸?猴子怎麼想?怎麼做?”(課件出示)

  (讓學生知道語段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結構。)

  2、指名說一說。試著讀第一個段落(2-3小結),注意指導學生練習朗讀語段中的敘述語和對話語,透過示範朗讀區分兩者之間在朗讀語氣、語調上的差異,將對話語讀得有聲有色。

  A、第一句“猴哥,猴哥,你怎麼種(梨樹)呢?”這是“勸阻”,連叫兩次“猴哥”是著急的表現,“你怎麼種(梨樹)呢?”反問句又增強了勸阻的力量;

  B、第二句“有句農諺,‘梨五杏四’。”這是“說理”,運用農諺來告知道理;知道什麼是“農諺”。

  C、第三句“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這是“再勸”,反問句再次加強了勸阻的力量。

  D、採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試著把第一個段落講下來。(2-3小結)

  板塊三:佈置作業

  課後生詞寫一遍,準備再上課默寫。

  第二課時

  板塊一:複習鞏固

  1、聽寫課後詞語。

  2、同位互查,訂正。

  板塊二:講、演故事,用“結構”。

  1、 讓學生根據已掌握的表達結構,置換“鳥名、叫聲、樹名、農諺”(出示課件)練習講述後邊的故事。

  2、 同位互相講一講。教師巡視指導。

  3、 指名講一講。

  4、 小組內分角色演一演,小組展示。

  (由於結構相同,語句相似,講、演起來自然簡單容易。學生講述、表演的過程就是運用“結構”的過程,這樣的“結構”就逐漸內化為學生的“語言結構”。)

  板塊三:敘編故事,化“結構”。

  教師扮演“猴媽媽”的角色,讓學生都扮演“小猴子”,師生合作,續演故事:

  “孩子啊,你辛苦了這麼多年,怎麼一棵果樹都沒有種成啊?這些鳥兒朋友勸你的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既然都有道理,那你為什麼還是一無所獲呢?

  如果你以後再種果樹,會怎麼做呢?……

  (在這樣的情境對話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創造性地運用文字中的語言及結構,用以交流表達,發展了語言能力。同時,這樣的追問也促發了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最終懂得“鳥兒講的都有道理,如果你缺乏主見,就會一事無成。”)

  板塊四:拓展延伸

  推薦《寓言故事》請大家回去讀,自己選一篇最喜歡的準備參加班級故事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