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環境》教學設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環境》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環境》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理念: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轉變角色,要變教師為教練,變講師為導師。關注學生知識的生成過程,培養學生探究與創新能力,力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益於終身發展的能力。

  近年來,筆者在地理教學中特別關注這一問題,處處留意少講精講,時時注意留機會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本文就是筆者“轉變角色,關注學生知識生成過程”觀念實踐的一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初步瞭解地球的宇宙環境,理解天體系統的層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②知道太陽系的成員,運用資料認識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運動特徵、結構特徵,從中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行星;

  ③理解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閱讀“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一組圖文資訊,認識各類天體的主要特徵;利用網路等媒體,收集天文資訊,豐富對宇宙環境的認識。

  ②透過閱讀“天體系統”圖,設計相應的簡明框圖,描述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

  ③閱讀“太陽系模式圖”,歸納八大行星公轉運動的共同特點,從而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的普通行星。

  ④互動探究太陽輻射和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⑤運用相關學科知識,從溫度條件、大氣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現生命的原因。並以此推論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陽系範圍之外的天體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提出確定在宇宙中尋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見星人的方向的見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①通過了解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樹立宇宙是物質的科學宇宙觀。

  ②透過尋找外星人的探討活動,一方面激發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體驗自主、合作、創新探究過程和團隊意識。另一方面,培育珍惜、愛護人類共同的家園“只有一個地球”的意識,增強關注人類未來生存空間的責任感。

  ③透過認識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確立任何事物發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觀點;透過運用資料探討地理問題,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課標分解:

  課標: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即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運用

  資料

  說明

  說出

  分析

  普通和特殊的原因

  遷移應用找尋其他星體上的生命物質條件分析

  知道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用資料說明上,要求學生先熟練掌握地球存在生命物質的原因,然後遷移應用到在其他星體上尋找生命物質。

  重 難 點:

  重點:地球上為什麼有適宜於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環境。

  難點:認識地球是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

  教學方式:

  (1)應用“互動探究—問題引領”的探究性學習課型。

  (2)採用小組討論法,引導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探究、歸納。

  (3)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料,引導學生學會應用資料、分析資料,培養學生的地理資訊素養。

  學法指導:

  透過合作和交流,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力求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具體如下:

  (1)本講內容比較抽象,空間範圍大,需要充分發揮想像力。宇宙中天體及天體系統主要說明宇宙的物質性和運動性,這需要建立空間概念,培養和發揮空間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2)本講基礎性知識多,要善於運用圖表、資料分析地理問題。複習時要充分運用太陽模式圖,認識太陽系中的主要成員,透過八大行星的資料比較分析說明地球在太陽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進而綜合分析地球上具有生命物質存在和發展的原因。

  (3)利用比較法理解太陽輻射與太陽活動。太陽輻射是正常的長時期的太陽狀況,而太陽活動是短時間的激烈顯示。兩者的相同之處都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射能量,不同之處是強弱的差異。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1)設計、製作教師上課使用的多媒體課件。

  (2)編寫好提供給學生的學案資料。

  (3)由學生自由組合,確定課堂討論的學生分組。

  教學流程:

  環節一:自學質疑

  本環節要求學生先對教材內容進行細緻的閱讀和分析,並在小組討論和完成學案的基礎上,找出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惑。具體環節分為五個步驟(見學案的自主探究一至自主探究五)。具體教學中教師可提出下列問題,供學生討論、反思:

  ◆自主探究一:你知道天體、天體系統的含義嗎?飛行的民航飛機是天體嗎?為什麼?地球和火星可以構成天體系統嗎?為什麼?

  閱讀教材P2—4,說出天體含義及其型別,天體系統含義及其級別。

  (1)天體型別:

  自然天體:恆星、星雲、行星、衛星、流星、彗星及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等。

  人造天體有: 宇宙中最基本的天體是恆星和星雲。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恆星。

  (2)填寫下表,完成對天體系統級別的判斷:

  總星系(宇宙)

  (3)如何確定某一物體是否是天體?如何辨析兩顆星體能否構成天體系統?

  ◆自主探究二:你知道太陽系的家族成員有哪些嗎?

  閱讀P6圖1-1-11“太陽系模式圖”。說出太陽系的組成成員主要有哪幾類?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的質量佔整個太陽系的99.85%。

  ◆自主探究三:如何理解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讀P6圖1-1-11“太陽系模式圖”完成:

  (1)八大行星的運動方向有何共同特徵?

  (2)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有何共同特徵?

  ◆自主探究四: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和太陽輻射的能量來源及對地球的影響。

  (1)在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學生分析我國太陽輻射的分佈特徵。

  點撥:影響地面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主要有緯度、氣候、地形等。一般地說,緯度低,太陽高度角大,太陽輻射強;天氣晴好,雲量少,太陽輻射強;地勢高,空氣稀薄,空氣中水汽、塵埃少,透明度好,太陽輻射強。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活動主要型別

  名稱

  概念

  特點

  週期與影響

  ◆自主探究五:地球為什麼又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1)外部條件:

  ①地球在與其它行星繞日公轉時,軌道近似 ,軌道面幾乎在同一 上,繞日公轉方向都是 ,使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地球處於一種比較 的宇宙環境中。

  ②討論:如果太陽光照時強時弱,變化明顯,對地球上生命有何影響?

  小結:自生命誕生以來,地球所處的光照條件相對 ,使地球上的生物 。

  (2)自身條件:

  討論:生命存在必須具備的條件有那些?這些條件分別是什麼因素形成的?

  環節二:交流展示

  1、天體的辨析方法

  2、天體系統的辨析方法

  3、區別“太陽輻射的影響和太陽活動的影響”的方法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外部條件與內部條件的'差異性

  5、探究後,你的收穫是什麼?你還有哪些疑惑的地方?

  環節三:互動探究

  1、恆星有2000多億顆,為什麼課文介紹太陽,而不是牛郎星、織女星、比鄰星等?

  2、2008年 11月13日,美國天文學家發表了一組太陽系外四顆新發現行星的照片,這是人類首次直接拍攝到太陽系外行星圖片。它們被稱為HR8799星系和北落師門星b。研究人員至今已發現300多顆可能存在於太陽系外的行星,但都是透過測量它們的重力、速度和亮度變化等方式發現的。這次,人類首次直接捕捉到了行星的“真跡”。據此判斷科學家要了解所發現的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現象,應該注意觀測該行星的哪些特徵?

  教師說明探究過程,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探究思維過程:

  (1)假設——選擇分析問題的角度

  (2)證據——讀圖或資料尋找相關的資訊

  (3)論證——應用資訊解決相應問題

  (4)觀點——形成相關的看法和認識

  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了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時提供了探究工具,指引了探究的方向,幫助學生或自主或合作探究以便得出結論,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然後引導學生讀圖和提供的各種資料(包括教材、案例呈現、課件呈現等),運用探究思維過程,進行探究分析。

  自己設想:

  同伴交流:

  推出結論:

  學生自主探究後,師生共同歸納得出結論。

  環節四:精講點撥

  【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反映了天體系統由低到高的級別順序

  B、“嫦娥一號”衛星繞月球執行,和月球之間也能形成天體系統

  C、任何天體間都可以形成天體系統

  D、天體是宇宙中各種形態的物質的統稱,因此民航飛機在飛行中也屬於天體

  【例2】2001年4月15日,太陽出現特大耀斑爆發( )

  A、爆發後兩三天內,短波通訊受到強烈干擾

  B、使到達地球的可見光增強,紫外線有所減少

  C、爆發幾分鐘後極光變得格外絢麗多彩

  D、對人造衛星的執行沒有影響

  【例3】地球為什麼會成為生命的搖籃?試分析地球的宇宙環境和地理環境的特點與生命物質存在條件的關係,並用直線相連。

  地球磁場① A。地球表面存在大氣層

  地球的質量與體積② B。水經常能處於液體狀態

  地球與太陽的距離③ C。具有安全的宇宙環境

  太陽光照條件穩定④ D。削弱宇宙射線對生命的傷害

  大小行星的執行特徵⑤ E。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

  環節五:矯正反饋

  【問題反饋】

  1、對天體和天體系統的概念不清晰,出現答題失誤。比如對是否是天體,是否是天體系統的判斷出現錯誤的頻率很高。

  2、太陽輻射、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分不清。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四大影響途徑不清晰。

  4、地球的特殊性內外因分辨不清。

  【矯正練習】

  1、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所有的天體中,最基本的是恆星與星雲,但夜空中用肉眼觀察到的主要是恆星。

  B、任何兩個位置上相近的天體都可構成一級天體系統

  C、任何一個天體處在地球這個位置,都會有生命的生存和發展。

  D、任何一個天氣系統,其內部的各天體都存在相互吸引、相互繞轉的關係。

  2、下列現象主要是由於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產生的有( )

  A、兩極地區出現極晝極夜現象 B、航海過程中指南針突然失靈

  C、地球上氣候的變化 D、無線電長波通訊中斷

  3、有關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 )

  A、會引起地球電離層的擾動,使無線電長波通訊受到影響

  B、使地球電離層突然出現“磁暴”現象

  C、太陽活動會對兩極地球地區的高空大氣產生影響,還會出現極光

  D、太陽活動與地球氣候沒有任何關係

  ◆矯正反饋的設計,意在幫助學生重新回顧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融會貫通的運用本節所有重點知識去解決問題,以實現溫故知新的教學目的。然後在加上鞏固案的設計,教師能夠更為全面的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利於從知識和能力兩個維度上來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為高效教學提供了實踐反思的寶貴經驗。

  環節六:遷移應用

  (見學案和鞏固案)

  思維拓展

  第一步,課堂上圍繞課本提供的思考線索討論;再根據自己掌握的資訊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設想和見解。

  第二步,感興趣的同學課後可查閱雜誌、資料。根據條件許可,參加校天文館的相關活動或利用相關網站了解更多的資訊,採用網上討論、撰寫小論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板書設計

  第一節 地球的宇宙環境

  一、宇宙

  1、什麼是宇宙

  2、宇宙的特徵:

  物質性(天體)

  運動性(天體系統)

  二、太陽:

  1、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2、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三、地球:

  1、地球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從運動特徵看

  從結構特徵看

  2、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物質

  教學反思

  本節課程是新課標教材模組Ⅰ(必修)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即高中地理的開篇章節。教學中,需要教師運用圖表資訊,以及相關學科知識,引導學生分析、探討、認識宇宙中的地球。本節教學設計,透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探究、交流互評,培養學生動腦、動手、動口能力。老師的引導啟發,有助於學生全面、正確認識地球;老師的鼓勵幫助,使學生從多角度展示自己的見解。以小組活動形式提出並尋找外星人的方向,更使學生“異想天開”,勤于思考、富有創意。

  但在教學中仍然發現下列幾個問題亟待解決:

  ①小組內活躍分子偏少,沉默分子偏多,如何引導這些沉默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探究活動來,值得思考;

  ②提供的資料較多,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尚顯不足,急需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鍛鍊;

  ③對於地球的宇宙環境,學生的知識面比較狹窄,課外知識偏少,較少需要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