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教學設計(通用12篇)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的

  1、瞭解中國古代大型雕塑的遺存。

  2、瞭解中國古代陵墓雕塑的內容:地上紀念性雕塑、墓室內隨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一年級數學試卷doc性作品與藝術成就;從中體會紀念性大型雕塑與小型架上雕塑之間不同的藝術語言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透過對典型作品的藝術分析,啟發學生理解大型廣場雕塑與室內小型雕塑的不同特點;理解不同材質的作品對雕塑語言的不同運用。

  2、古代隨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靈魂觀念對後世仍有影響,現在社會上仍有以紙人、冥幣等隨葬的封建迷信活動,啟發學生對此有批判的認識。

  教學過程

  一、匯入:唐三彩屬於什麼?兵馬俑你瞭解多少?

  二、新課

  1、20世紀下半葉,中國古代雕塑有什麼樣的重大高中化學試卷網發現?

  欣賞影片:三星堆

  2、討論: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幾部分?兵馬俑有什麼樣的特點?

  3、引導學生比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鑑賞。

  簡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位於陝西省乾縣北的梁山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國古代雕刻藝術的重要寶庫之一,其題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過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圓雕,也有浮雕和線雕。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戰馬的浮雕──昭陵六駿。自乾陵以後,石刻群的組合基本固定,按性質不同,可分6類:

  1、獅子;

  2、石人石馬和馬伕;

  3、翼獸化學工業出版社電話和北門六馬;

  4、“蕃酋”像;

  5、華表;

  6、碑石、無字碑和述聖記碑。

  4、欣賞漢、唐俑。唐三彩是唐代低溫鉛釉陶器。胎料多為白色瓷土,先以1150℃左右的溫度素燒,施釉後再以900℃燒成。創始於初唐,繁榮在盛唐。為喪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風有關。

  你最喜歡哪件作品?

  重點:擊鼓說唱俑:東漢時期,陶俑繼續流行於中原和關中一帶,造型較西漢時期更為生動。洛陽東漢墓中多出土各種庖廚、侍僕和樂舞百戲俑,特別是樂舞百戲俑,形體較小,但是姿態傳神,舞姿優美,是生動的古代雕塑藝術精品。形象極為生動。

  總結:地上紀念性雕塑高一物理教案、墓室內隨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與藝術成就

  三、佈置課外思考:

  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幾部分?它們和現實生活有什麼聯絡?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術鑑賞第二課《傳統藝術的根脈——玉器、陶瓷和青銅藝術》。陶瓷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精髓部分,本課透過對陶器的產生、發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紹,使學生對陶瓷的藝術價值和文化積澱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激發學生對陶瓷的賞鑑和陶瓷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及藝術成;瞭解中國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2.體會從造型與裝飾的結合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

  3.讓學生初步瞭解祖國傳統的陶瓷藝術的歷史,增強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透過各種活動環節,進行學習探究,瞭解陶瓷的發展史,以及不同時期陶瓷的製造工藝和主要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瞭解陶瓷裝飾紋樣、圖案的含義。動手製作一個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設計思想:

  在新課程標準探究性、實踐性、體驗性等原則的指導下,這節課透過模擬“陶瓷藝術博覽會”實物展示,激發學生對陶瓷品鑑的興趣;透過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對古代陶瓷藝術品的鑑賞能力有所提高;透過影片學習,瞭解陶瓷的製作流程,看教材自學、分組討論,探究實踐等多元學習方式的運用,發展和提升學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五、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蒐集一些有關陶瓷的知識,(如果有條件)準備一兩件陶瓷工藝品。準備一些陶土、塑膠刮刀或竹片、塑膠袋、水粉顏料等。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藝術品四件。

  六、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流程安排:創設情景,活動匯入。——欣賞分析,嘗試探索。——表演體驗,主動探究。——鞏固知識,拓展探究——製作練習,實踐探究——展示作品,彙報交流。——課後拓展

  (一)創設情景,活動匯入。

  設定環境: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陶瓷藝術博覽會”,並在教室一角佈置一個小展區,在展區中佈置好師生帶來的陶瓷藝術品。

  1.教師導語:同學們!今天,我們搞一個“陶瓷藝術博覽會”活動,首先請大家來鑑賞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陶瓷藝術品。談一談,你最喜歡或者最為關注的一件陶瓷藝術品,同時說出你喜歡、關注的理由。如果在鑑賞時有什麼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組交流時一併提出來。

  2.學生分小組鑑賞、討論,交流自己喜歡、關注的陶瓷並說出喜歡的理由,同時提出不懂的問題。

  3.每一小組組長代表本組交流鑑賞感受,提出不懂的問題。

  學生彙報歸納:喜歡陶器的古樸、喜歡陶器上面粗狂、簡潔的花紋。喜歡造型獨特的陶器。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3

  教材分析:

  1.使同學對中國園林藝術與民居建築有基本的瞭解;

  2.透過對園林與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總結出其精神內涵,提高欣賞的能力;

  3.通過了解中國保守園林藝術的設計思想對現代環保意識的影響,提高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1.瞭解園林與民居建築藝術的思想內涵和實質;

  2.初步掌握欣賞園林與民居的方法,透過直觀的建築實體,分析出象徵的意義;

  3.中國園林藝術對現代環保思想的影響。

  教學過程:

  匯入:

  讓同學欣賞一組本地園林的圖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縣級市園林城市。

  進入課題“園林與民居”。我國園林有哪些主要型別?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風景園林

  我國的四大名園是什麼?拙政園、留園、頤和園、避暑山莊

  對南方園林的代表——蘇州園林拙政園的圖片進行欣賞,以和北方園林的代表——北京頤和園的圖片欣賞,在欣賞過程中交叉講解。(或讓去過園林的同學談談感受,並介紹遊園的經歷)

  新授:

  中國園林最早見於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遊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發明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於文人參與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溢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

  “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我們剛才欣賞的短片中的蘇州園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們再來看一些有關園林的圖片。(中國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是講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鑿的痕跡。它的最大特點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規律來佈置(尊重自然規律,屋內的柱子的朝向依照樹木在自然界的狀態)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們要尊重自然規律的法則,不要橫加干涉自然法則。園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和建築等融為一體的遊賞環境。

  以自然與人工的關係來劃分可分為風景園林和城市園林。風景園林是在較廣闊的自然環境中點綴少量人工建築,如,頤和園,而城市園林則是在人工建築的環境中安排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觀,如,蘇州園林。分的細一點則,它主要有三種類型:一種是面積較大、氣派宏偉的皇家園林,如清代的圓明園、現存的北京頤和園等;另一種是規模較小的私家園林,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的拙政園、網師園等。還有一種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這種園林規模也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這三種類型的園林中以前一、二種藝術成績最高,集中體現了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特點和精華。但萬變不離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築隱於自然山水環境中。)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瞭解陶器,及其紋飾特徵

  2.過程與方法:透過體驗、欣賞與分析,感受陶器之美。

  3.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對陶器的欣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認識並瞭解陶器中的彩陶,感受陶器之美。

  教學難點:對彩陶紋飾的理解。

  三、教學方法:

  欣賞法、討論法、講授法等。

  四、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圖片匯入

  同學們看老師上圖的三張圖片,大家能說一說這上面的三張圖片是什麼呀(看生活中的陶器,放三張圖片,例如繪畫寫生時候的陶罐,博物館中的人面魚紋盆,生活中燒製中藥材的陶罐,讓同學們熟悉陶器)陶罐,陶盆總稱為陶器(我們用一個詞來概括陶器盆和陶罐,是什麼呢?對就是陶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陶器)

  2.講授新課:

  (一)陶器常識:(講道陶器,首先老師又一個問題了,陶器使用什麼做的呢?泥土和水)今天我們來重點講授陶器中的彩陶

  (二)彩陶(從紋樣,構圖,色彩,用筆技法講授)圖片展示

  (1)欣賞《人面魚紋盆》(讓同學們透過從紋飾,色彩觀察)

  造型:結實敦厚作畫地點:盆內壁

  色彩:紅、黑色

  紋飾:人紋和魚紋相結合了,產生了一種新的紋樣,人面魚紋。

  用筆技法:簡潔

  繪畫內容:人面之間有兩條魚在遊動兩條小魚相互追逐,如果盛水的話,是不是像小魚在水中嬉戲呢?

  (2)欣賞《彩陶甕》(同學們說說看)透過老師上面帶領同學們欣賞的人面魚紋盆的方法,現在同學們欣賞下這個陶器。造型:圓渾,飽滿

  作畫地點:瓶身上半部分

  色彩:紅、黑色

  紋飾:幾何紋樣,外側為鋸齒形裝飾,肩部為菱形連續紋樣,猶如一個華麗的大披肩,正面俯視是以瓶口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適合紋樣

  用筆技法:簡潔,大膽

  總結:不管以什麼造型呈現出的陶器,都反映出當時勞動人們的藝術想象力和藝術創造熱情。

  3.鞏固提高:

  對陶器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同學們看上圖)觀賞從彩陶的地點時大家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同桌)

  作畫地點:大部分內壁和罐子的上部分(提問:為什麼只在這些地方有畫?)

  4.小結作業:去網上找些你喜歡的陶器上的紋飾,下節課帶過來和大家一起欣賞。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瞭解相框相關知識,及設計的基本內涵,瞭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設計理念。

  2、能力:嘗試製作和別人不一樣的作品。

  3、情感:體驗手工活動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創新思維及動手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瞭解小相框的相關知識及設計製作方法。

  難點: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材料製作新穎、美觀、實用的小相框。

  三、課時

  2課時

  四、教學準備:

  教師:多種廢舊材料、手工材料、範作、課件等。

  學生:多種廢舊材料、相框實物、圖片、繪畫工具剪貼工具等。

  第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生活照片。

  問:這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照片記錄了生活中多彩的瞬間,要把這些精彩瞬間留在身邊,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教師把照片插進一個漂亮的小相框裡,放在講臺前。問: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個小相框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出示課題——自制小相框

  同學們,你們家裡一定有一些廢舊材料,其實它們都有潛在的利用價值等你去挖掘與創造。根據你今天帶來的材料我們來設計、製作一個小相框。讓我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給大家的照片做個富有個性的相框吧!它會給你帶來愉悅和自信。

  (二)引導探索,瞭解新知

  1、請學生看多媒體PPT照片,對照片上的小相框的用途、外形、色彩和圖案進行分析。

  2、給小組分任務研究:

  (1)可以用什麼材料來製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麼樣的相框造型與色彩能更好地烘托你的照片?

  (3)怎樣將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三)學生練習

  請同學用手中的筆和紙設計一下自己下節課要做的相框草稿,注意製作相框材料和顏色的運用搭配。

  第二課時

  (一)探索研究

  1、思維訓練:

  參考收集到的資料,研究如何更好地為相框設立支架。根據材料進行嘗試。

  2、解決問題:

  (1)你在製作時都會遇到哪些問題?

  (2)你在製作過程中用哪些手法,需要哪些工具,應該注意什麼?

  3、設計思路:

  (1)生活中的材料各不相同,根據材料的`不同形狀進行設計。

  (2)根據小相框不同的擺放位置、用途進行設計。

  (3)造型新穎,注意外形、色彩、圖案要跟照片相配合。

  4、課件展示製作步驟

  (在演示過程中注意強調使用工具的安全。)

  5、欣賞分析學生作品(教材中及課件中的優秀作品)。

  分析哪些材料可以做小相框,都可以用哪些方式進行裝飾。

  (二)學生練習

  1、比賽內容:兩人為一個小組進行小組合作,設計製作一個小相框來裝點生活。

  2、要求:

  (1)大膽創新,合理巧妙地運用各種材料、方法設計製作。

  (2)造型美觀,色彩搭配和諧。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3、特設獎項有:最炫創意獎、最讚美工獎、最佳默契獎、最高人氣獎

  (三)課堂小結

  透過本課相框製作的學習,瞭解相框相關知識,及設計的基本內涵,瞭解了物以致用的基本設計理念,學習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新穎、漂亮的小相框。激發學生學習手工製作的興趣,培養觀察分析、創新思維及動手能力。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彩陶的起源、概念和主要紋樣,能夠從造型、線條、紋樣等方面鑑賞彩陶。

  過程與方法:透過觀察、欣賞和討論《馬家窯彩陶》的紋樣,造型、線條等方面,學會鑑賞中國古代彩陶的方法,提高審美能力和鑑賞水平。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以及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功能美、實用性,熱愛中國傳統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從造型、線條和紋樣方面鑑賞中國古代彩陶藝術。

  難點:感受彩陶紋樣的精美靈妙之處。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匯入

  播放影片“壎曲”,請學生帶著以下問題觀看:

  1.影片中的樂器是什麼?(中國古代樂器——壎)

  2.猜一猜壎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陶)

  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壎是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音色樸拙,是樂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籟的。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影片中我們看到的壎是由陶製成的,製陶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陶器也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同學們想不想深入的瞭解陶器藝術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中國的彩陶藝術。

  活動二:描述分析

  1.彩陶的起源及概念

  播放彩陶發展的紀錄片,提出問題:

  (1)彩陶在什麼時期最為繁華?(新石器時期的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

  (2)仔細觀看影片,影片中呈現的彩陶是什麼樣子的?(表面不施釉色,繪有黑色或褐紅色紋樣)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製陶在我國有8000多年曆史,在新石器時期,有一種表面不施釉,繪有黑色或褐紅色紋樣的陶器,稱之為彩陶。其中,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的彩陶,造型多樣、形體完整、紋樣變化有致。

  2.彩陶的紋樣

  教師展示原始彩陶紋樣圖片,提出問題:

  (1)看一看,原始彩陶的外形圖案有什麼特點?(多以抽象幾何紋樣為主)

  (2)仔細觀察圖片,這些紋樣的是如何組成的?(以水波紋為主體,間有圓點、菱形、網格等組成綜合性圖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彩陶圖案有大量的幾何形紋飾,是早期陶器中編織物紋印以及魚網、水渦、樹葉等圖案的延續和變化,同時也是原始人內心音樂湧動和視覺表現。

  3.馬家窯彩陶的藝術特色

  教師展示《馬家窯彩陶》作品圖片,請學生4人一組,交流討論:

  (1)《馬家窯彩陶》的造型和線條有什麼特點?(造型古樸、線條簡潔)

  (2)仔細觀察彩陶表面的紋樣,它們是如何分佈的?(點為中心,弧形線組成漩渦形,上下左右互為連線,組織巧妙)

  (3)這些紋樣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很強的運動感)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馬家窯文化的彩陶以器皿為代表,它的造型古樸豐富,線條簡潔優美,圖案極富於變化和絢麗多彩,是世界彩陶發展史上無與倫比的奇觀、是黃河流域遠古先民創造的最燦爛的文化之一、也是彩陶藝術發展的頂峰。

  活動三:總結解釋

  教師播放新石器時期的彩陶資料和圖片,提出問題:

  彩陶可以透過哪些角度分析?(造型、紋樣、感受等)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陶器的發明,應當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勤勞、聰慧的先民以土為材,挖穴為窯,燒製出精美的低溫彩陶。陶器的發明,標誌著新石器文化的開始。這一時期的陶器造型樸實飽滿,比例協調,裝飾圖案簡潔大方,色彩明麗,集實用、美感於一體。我們在欣賞彩陶作品時,可以從造型、紋樣、感受等方面進行鑑賞,同時我們也可以結合彩陶的起源和發展深刻體會彩陶的魅力。

  活動四:欣賞評價

  1.展示《人面魚紋彩陶盆》,請同學充分感悟作品的形式美。

  2.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學生從造型、紋樣、感受進行綜合分析。

  3.完成作品後舉辦“國寶檔案”解說會,請學生自願分享自己的觀點。

  4.其他同學從紋樣、造型等方面,互相評價作品。

  (如《人面魚紋彩陶盆》:繪圖手法大膽誇張,圖案對稱、反覆,顯得古拙、簡潔而又奇幻、怪異,富有律動感,充滿了生氣。色彩上黑白對比強烈,同時輔以赭石色的陶坯,極富裝飾性。)

  活動五:小結作業

  1.請學生談一談本課收穫,並進行情感昇華:彩陶藝術中融合了藝術家的各種創作思想、風格、語言,創作出風格各異而又多姿多彩的藝術珍品,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現代陶器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特別在表現題材、作品形式、製作工藝上,有些藝術家朝著個性化、有創意的方向發展。所以藝術的發展也是在不斷革新的,這就要求我們在保護傳統藝術的同時還要做到與時俱進。

  2.課後請學生走進博物館,感受更多的陶器之美。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瞭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徵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我國不同地區、不同習俗的民間美術作品欣賞,形成對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初步欣賞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瞭解我國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從而瞭解家鄉本土的美術,進而熱愛鄉土美術,並逐步提高傳承鄉土美術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民間美術的基本特點以及民間美術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絡。

  【難點】

  瞭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有民間美術特徵的實物等。

  學具準備:民間美術相關資料收集、剪刀、彩紙等。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定情境,音樂匯入

  播放民俗音樂《喜洋洋》,提出問題:過年有哪些傳統習俗?中國傳統春節有哪些民俗活動(東北、西北、南方)?(小組討論回答)

  它們屬於美術裡面的哪個門類?(小組搶答)——民間美術。引出課題:《美在民間——中國民間美術》。

  環節二:欣賞圖片,講授新知

  1、展示圖片,哪些作品是民間美術的作品?如何界定民間美術?說說理由。引出民間美術的定義。

  2、學生觀看民間美術短片,尋找、總結出民間美術的種類。——年畫、剪紙、刺繡、風箏、編織、民間玩具等。

  3、各小組展示課前收集的民間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小組討論民間美術的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進行總結:

  (1)生活實用:實用簡潔,因材施藝;

  (2)審美需求:質樸率真,鄉土氣息;

  (3)表達情感:熱烈誇張,象徵寓意。

  4、展示幾組民間美術圖片,讓學生根據作品中運用的動植物或字型形象,分別猜測作品裡所蘊含的象徵寓意。

  (1)福祿壽;

  (2)喜上眉梢——喜鵲、梅花;

  (3)連年有餘——蓮子、鯉魚;

  (4)鴛鴦戲水——婚姻幸福美滿。

  小結:以上所提到的都是民間傳統中比較常見的象徵寓意,反映出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追求喜慶吉祥。

  5、讓學生回憶:過年過節有哪些民俗表演活動或熱鬧場面?在民俗活動的場所裡能夠見到哪些民間美術作品?(搶答)

  展示圖片:過年——舞獅舞龍;元宵節——鬧花燈;端午節——賽龍舟。學生討論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係,教師總結:民俗文化孕育了民間美術,民俗文化為民間美術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和養料,而民間美術也豐富了民俗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

  環節三:拓展延伸,情感表達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討:

  1、目前,很多民間藝術由於民俗活動的消退而逐漸消失,有人認為傳統的民間美術已經逐漸脫離了我們現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間藝術?它們有哪些價值?

  2、該如何傳承發展民間美術、傳統文化?我們可以為此做些什麼?

  3、展示圖片,學生感受民間美術與現代設計的聯絡。

  環節四:小結作業,動手實踐

  1、以回顧式的方式讓學生回憶民間美術的定義、種類、特點及其寓意等知識。

  2、佈置課外作業:實踐——剪窗花。

  五、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史前美術的主要型別和表現手法上的異同,初步瞭解藝術的起源說,進一步掌握美術鑑賞語言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透過學習,總結史前美術的審美特徵,瞭解史前美術的特殊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加深對世界多元藝術的的瞭解和熱愛,培養正確的審美觀。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並自主分析史前美術的審美特徵和特殊含義。

  教學難點:透過對比總結,能夠簡單說明藝術起源的依據。

  三、教學準備

  圖片、多媒體等。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所有的大江大河幾乎都能尋到他們的源頭,藝術這條歷史的長河也不例外,那到底藝術的源頭在哪裡呢?引出課題《史前美術和古埃及美術》。

  (二)講授新知

  1、欣賞史前美術圖片並思考問題——有什麼相似之處?都有哪些類別?學生回答問題,表達自己觀點,教師進行總結評述——大致分為繪畫和雕塑兩類。

  2、出示不同地區史前美術圖片,分別以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法國拉斯科洞窟和奧地利維林多夫的女、法國手持牛角的裸為例進行賞析,並提出問題:

  ——史前美術的藝術表現手法其目的是什麼?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並回答問題,教師最後補充總結。

  3、對比圖片提出問題——根據所學,簡單分析藝術的起源分別是什麼。學生討論並回答問題,教師總結說明——遊戲說、勞動說、巫術說等。

  4、教師展示古埃及美術的相關美術遺存資料,引導學生觀看並思考:

  ——古埃及美術給你的總體印象是什麼?如何理解埃及美術多方面的突出成就?

  學生翻閱教材,找出答案,教師補充總結。

  5、教師依次向學生講解人類早期文明的美術之兩河流域美術以及墨西哥美術,並鼓勵學生講課前蒐集到的相關資料,同學之間相互分享。

  (三)鞏固提高

  教師出示一系列與藝術起源的相關理論,並提出作業要求:

  學生嘗試找出相對應的美術作品加以佐證,學生可獨立完成問題或小組合作回答教師問題。

  學生舉例回答,教師評述補充。

  (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透過問答的形式回顧本課所學習的主要內容,著重強調史前文明美術的起源及其重要成就,提示學生要學會尊重世界藝術的多元化。

  作業:教師鼓勵學生課下利用多媒體等資源,蒐集藝術起源說的相關資料,並預習下節課所學內容。

  五、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透過教學,使學生了解美術作品中形式構成的基本要素(圖象)(美術語言等),以及根據圖象的特點而劃分的三大類別:具象美術、意象美術、抽象美術;掌握這三種圖象型別的特徵。理解三種美術作品的內涵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美術語言;突破只能欣賞具象美術作品的侷限,瞭解美術形象的基本種類;理解三類美術作品的內涵並初步掌握欣賞的方法。

  難點:如何運用邏輯語言講授藝術語言。根據美術作品的圖象特徵來劃分三種美術形態(具象、意象、抽象美術);從形象人手來理解三種美術形態的特點。

  三、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內容是圖象的三種分類:具象美術、意象美術、抽象美術。

  四、設計思路:

  1、以圖象與眼睛的關係(視覺藝術)的理解匯入,然後直接分析、討論圖象透過那三種類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強調語言特色。其實不懂“美術語言”,就難看懂圖象的三種分類(具象美術、意象美術、抽象美術)的內涵。所以先以弄懂美術語言為先導,再瞭解圖象的三種分類;教師可以自己現場表演某一分類,增加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興趣。

  五、課時:

  一課時

  六、新課教學:

  1、匯入:對比:委拉斯開支(1650)《宮女》畢加索(1957)《宮女》

  因兩幅畫所用美術語言等不同,所以我們對畢加索的畫難以看懂。

  揭題第二課圖象與眼睛

  A、美術語言——特殊語言

  “人有人言鳥有鳥語”海軍通訊兵(旗語)啞巴(啞語)

  比較:文學、音樂、舞蹈、戲劇

  藝術語言的分類:形體、明暗、色彩、空間、材質、肌理。

  ①形體:點線面體,表現輪廓結構。例:《花果冊頁》、《曼陀林和吉他》

  ②明暗:受光部等。表現體積。例:《側椅的人體》、

  ③色彩:固有色、條件色、表現性色彩、裝飾性色彩;體現色彩表現力(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徵性。例:《果熟來籬圖》《草垛》

  ④空間:實體空間、虛擬空間;創造或再現空間關係。焦點透視、散點透視。

  例:《聖亞布拉恩教堂》《寒江獨釣圖》

  ⑤材質、肌理:材質、質地、表面紋理;體現材質美感、加強表現效果。例:大理石

  小結:幾張圖片,讓學生討論分析,自主學習,嘗試應用。

  4、圖象透過三種類型反映物象

  具象——具體而精確的再現,逼真、寫實。(提問:印象、特點如何)

  毛主席去安源(劉春華)、靜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爾)

  意象——直覺想象、幻覺等構成表象、理性、怪誕(提問:手法、特點如何)

  八大的作品、夏加爾的作品(教師可以自己現場表演)

  抽象——對自然物件省略、捨棄、視覺刺激、趨向音樂性、

  意蘊的含混性;平面化、視覺衝擊力(提問:形式、特點如何)

  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築、服裝生活用品的應用)

  中國的書法作品

  實戰演習:

  十多幅圖片學生分組選擇回答屬於那種型別圖象

  小結:美術作品因美術語言運用的不同而產生的圖象給人感覺也不同;美術作品表現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種事物”的標準來衡量一切美術作品,即便是具像美術作品也不能等同於照片。針對不同型別的作品要從不同角度欣賞它們。

  備用資料

  圖象與眼睛“色盲表”、馬格里特《錯誤的鏡子》

  眼睛——心靈的窗戶

  “西方的微笑”《蒙娜麗莎》、“東方的微笑”《麥積山菩薩》

  古人云:“神在雙目情在口眉”

  “仰視心恭,俯視心慈,平視心直,側視心快。”

  2、美術形象與自然中真實原型是否有區別

  照片“長城”與吳冠中的創作“長城”對比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傳神、氣勢、氣韻、意境、天人合一、人生四種境界、

  選擇、提煉、概括、改造、藝術加工

  創造藝術典型

  教皇英諾森十世面包(柯勒惠支)

  生活中是否有藝術典型?

  創作方法:

  ①再現性偏重於寫實

  才烏克西斯巴爾哈西烏斯

  特點:文學性內容、典型化靠攏、情感藏於形象背後

  《篩谷的婦女》

  ②表現性主觀世界的真實性,偏重於感情,不拘泥如實描寫

  特點:趨於抽象,拋開解剖、比例、結構、空間平面化、突出形式味

  蒙克《吶喊》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10

  目標:

  使學生對歐洲17|18世紀繪畫的主要成就及主要畫家、作品有所瞭解、認識,主要了解倫勃朗、魯本斯、委拉斯凱茲等畫家及作品。開闊眼界、提高認識、增進知識,培養健康的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鑑賞藝術美的能力。

  重點:

  引導學生認識繪畫作品的思想內容及藝術成就。17世紀三大油畫家介紹。

  難點:

  學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培養。

  準備:

  課件製作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生和教師活動

  組織:

  匯入:

  學生有關倫勃朗的資料介紹。

  (問題)倫勃朗是什麼時期的人物?或作品出現引出課題

  展開:

  1、《夜巡》又名《阿姆斯特丹射擊手公會群像》(1642)(畫布油畫)

  (內容)作者畫的是什麼?

  (教師介紹)

  幻燈比較:集體肖像畫形式

  思考:《夜巡》的畫面構成有什麼不同之處。為什麼倫勃朗這樣畫,你覺得好不好?

  討論——表達

  得出倫勃朗作品的特點。

  《杜普教授的解剖課》(1632)(畫布油畫)

  請學生欣賞

  (分析)倫勃朗的成名作

  2、《宮女》(1656)(油畫)肖像畫

  欣賞作品(教師介紹作者)

  作品特點分析畫風寫實,運用強烈的明暗對比。

  其它作品欣賞

  3、《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1617)

  神話故事畫

  介紹魯本斯(教師)

  欣賞作品(內容)

  分析作品的特點(學生)

  總結特點(師生)

  提示:是巴洛克藝術華麗恢弘的特點。

  魯本斯其它作品欣賞。

  4、《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

  達維特(歷史畫)

  題材介紹

  分析作品人物、神態、動作

  學生小結主題

  5、《1808年5月3日的屠殺》(1814)哥雅(歷史畫)

  小結:

  知識性內容

  組織:

  匯入:

  倫勃朗(1606~1669)出生於萊頓一個磨坊主的小康人家,曾入過大學,不久綴學當了畫家,幹上了專畫肖像的熱門職業,1631年定居阿姆斯特丹,並娶了一個富家小姐(莎斯基亞)。妻子富裕的家庭為倫勃朗事業成功的基礎。直到1642年妻子去世前,倫勃朗一直是上流社會的肖像畫家。此後,他的事業開始衰落,倫勃朗開始陷於債務之中。當倫勃朗1669年去世時,他除了幾件舊衣服和畫具外,沒有留下任何財產。人世滄桑,人情冷暖,給倫勃朗的繪畫打上了強烈的生活烙印。

  展開:

  1、《夜巡》(1642)(畫布油畫)

  (內容)是當時阿姆斯特丹射擊手公會(一種保安武裝)請倫勃朗繪製的一幅生活群像畫。倫勃朗把它處理成以隊長班寧·柯克為中心,射擊手連執行一件緊急任務即將出發的場景。

  倫勃朗作品特點:利用光線來塑造形體、表現空間和突出重點。畫面明暗對比強烈,虛實結合,層次豐富,氣韻生動,後人稱之為倫勃朗式的明暗畫法。

  2、《宮女》(1656)(油畫)

  委拉斯凱茲(1599-1660)是17世紀西班牙最傑出的畫家。出生於西班牙南部塞維拉。12歲學畫。1623年應召到首都馬德里為國王菲利普四世畫像,一舉成名,被任命為宮廷畫師。1649年第二次去義大利畫了《教皇英諾森十世像》。終身在宮廷工作。最後在繁雜的事物中勞累而死。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肖像畫、神化故事、風俗畫。早期作品《煎雞蛋的老婦》(1618)、《塞維爾的賣水者》(1619)。

  《宮女》是晚年擠時間完成的本人一幅特殊形式的肖像畫。作品特點:畫風寫實,運用強烈的明暗對比。

  3、《劫奪呂西普斯的女兒》(1617)魯本斯(1577-1640)是17世紀佛蘭德斯(比利時)最著名的畫家。擅宗教、神話、歷史、風俗、肖像、和風景畫。宗教信仰上,他是保守派。但繪畫上,努力吸收了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想,加上他極富想象力和創造性,形成了一種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的鮮明畫風。

  作品取材於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孿生子劫奪邁錫尼國王的孿生姊妹的故事。魯本斯的興趣不在於情節本身,而在於透過劫奪和反劫奪的戲劇性激烈鬥爭構成的強烈動勢的構圖。熱烈明快的色彩和富於肉感的人體,是魯本斯繪畫的特點。這是對人的生命力的積極肯定和歌頌。

  4、《荷拉斯兄弟之誓》(1784)歷史畫

  題材:羅馬城和鄰城阿爾巴交戰,雙方各派三兄弟格鬥,以定勝負。而雙方之間又有姻親關係。但是,羅馬城三兄弟毅然挺身而出,大義滅親。

  主題:個人情感要服從國家利益。

  5、《1808年5月3日的屠殺》(1814)哥雅(歷史畫)

  小結:

  後記:9班:今天上課教學效果較好,原因多方面。

  1、學生查詢的資料是一個網頁,學生較有興趣,且圖片較多。學生的圖片給同學有一種吸引力。

  2、匯入的方法較合適。順著學生的講解,從倫勃朗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年代1642年入手,提出設問:為什麼說1642年對倫勃朗一生來說有轉折性的意義。然後講解欣賞《夜巡》,採用與《杜普教授的解剖課》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夜巡》受冷遇的原因。

  3、主次較為分明。倫勃朗、委拉斯凱茲、達維特作為重點。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術鑑賞第六課《宛自天開——古代園林》。園林是單體建築的環境,又包括在廣義的建築範疇之中,可謂建築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因為園林的創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動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橋、石級等建築小品,並且相對於建築而言可以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發揮創造,因而創作手法極為豐富、靈活,往往營造出獨具特色、美輪美奐的藝術氣氛和效果。因此,在這裡極有必要將古今中外優秀的園林藝術介紹給學生,從而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提高審美品位,感受園林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

  二、教學目標:

  透過本課教學,學生們能夠深切領會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拓寬眼界,相容幷蓄,領略外國造園藝術的成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繼承並弘揚本民族的傳統文化情懷,增強學生保護文物、文化遺產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幫助學生了解中國皇家園林,建立對園林藝術概貌的認識,培養初步的鑑賞能力。透過課文圖版提供的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典型例項,瞭解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主要特點。 難點:對於建築藝術的欣賞,最好是實地參觀,但僅憑課堂所提供的一些圖片,難以是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時應當克服這些困難,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效果。

  四、設計思想:

  在新課程標準探究性、實踐性、體驗性等原則的指導下,這節課透過對於園林的圖片展 示以及視屏解說,激發學生對古代園林的濃厚興趣;透過多媒體的播放,讓學生對古代園林的鑑賞能力有所提高;透過影片學習,瞭解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看教材自學、分組討論,探究實踐等多元學習方式的運用,發展和提升學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五、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圖片、錄象資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播放一段祖國大好河山的風景宣傳片,吸引學生興趣,再引入中國古代園林。

  在中國建築體系中,園林建築是綜合性最強藝術性最高的一個門類,它綜合了建築、園藝、美術、音樂、文學、生態學等學科,兼有欣賞性和實用性。凝結了中國知識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勞和智慧,突出地抒發了中華民族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環境的嚮往。中國園林藝術在世界園林建築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園林體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和巨大的影響力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

  (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 :

  1)大家覺得園林是什麼樣的呢?

  2)建造園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過園林有哪些型別呢?

  4)古人造園的目的是什麼?又反映出古人怎樣的人生觀和自然觀呢?

  5)我國園林主要的特點是什麼?

  中國園林最早見於史籍記載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紀西周的靈囿(“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遊樂的一種園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進步,中國園林逐漸形成獨特的民族形式,自成體系。它的主要特點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與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創造了獨樹一幟的自然山水式園林。由於文人參予園林的建設,中國古代的園林充滿了文人氣息和詩情畫意。“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為達到這一目的。造園藝術家常利用古人詩文與造景的結合。

  中國古代園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築等融為一體的遊賞環境。主要有三種類型:

  一是皇家園林,面積較大,氣派宏偉,如圓明園、頤和園等。 二是私家園林,風格因園主的情趣而異,如蘇州 的拙政園、網師園等。

  三是城郊風景區和山林名勝,如杭州西湖、無錫黿頭渚等。這種園林規模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為一體。

  活動設計:分組進行討論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比較

  皇家園林 私家園林

  佔地面積大,納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氣派。

  佔地面積小,風格素雅,裝飾精巧,注重追求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

  建築設計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響,處處顯示了皇權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響,建築美、人文美與自然美巧妙結合,處處營造恬靜、安詳、舒適的自然氛圍。

  雕樑畫柱、金碧輝煌、雍容華貴具有濃厚的宮廷色彩,顯示古代帝王的縱情享樂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縮地,有限的的空間裡創造出無限的豐富的風景。

  園林 特點:

  中國的自然山水式園林,其主要特點表現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創造自然的景色,體現了中國古人尊重自然並與自然相親近的觀念。在園林的佈局上強調自由曲折。我們江南面積較小的私家園林中表現得尤其突出。

  中國園林佈局的另一個特點是劃分景區和空間,以及善於“借景”。借景是中國古代園林突破空間侷限、豐富園景的一種傳統手法。把園林以外的風景巧妙地引“借”到園林中來,成為園景的一部分。例如無錫寄暢園“借”錫山的景。

  其中,蘇州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來播放一段蘇州園林的視屏,並提問同學們對於蘇州園林的感受。

  課堂總結:園林的歷史發展;

  中國園林的分類;

  皇家園林與私家園林的不同點;

  園林特點;

  七、教後反思

  本節課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園林的發展史以及特色。學生透過本課的學習,愛上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課題:《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說課稿

  一、教學分析

  學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關於陶器和瓷器的性質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藝技法等方面的特點便於理解,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有利條件;但學生對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師需要針對這一情況廣泛地蒐集相關材料,幫助他們加強認識與理解。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量大,知識的專業性強。要在短短的一節課裡帶領學生了解我國古代陶器與瓷器的藝術成就很困難。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的重點作品展開教學,注重向學生滲透鑑賞的點,使學生學會方法,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分析其他相關作品。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瞭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藝術成就及中國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2.技能目標:學會從造型與裝飾結合的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高中美術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材分析與學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課是具體瞭解和認識三大美術型別中的第二種——意象藝術。由於意象藝術在整個美術門類中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構成了美術鑑賞中的重要方面,使學生了解和認識什麼是意象藝術,如何辨析意象藝術為主要內容來講解的。

  2、學生分析:高一年級的學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有很好的學習自覺性,勇於探究,敢於否定,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與聯想能力,但對美術作品的判斷標準仍單一、稚嫩,本課將進一步豐富他們的審美知識結構,針對學生在繪畫中不會透過特定的形象來準確的表達思想這一弱點,對美術作品中常用的象徵性手法進行了介紹,並鼓勵學生在繪畫實踐中進行嘗試。

  二、教學目標:

  1、認知與技能:本課是具體瞭解認識和了解三大美術型別之一的意象藝術,使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意象藝術,並透過分析鑑賞美術作品學會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2、過程與方法:本課教學方法採取對比來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轉換觀念來了解藝術家的創作觀點與視野對意象藝術作品重要的決定性作用。讓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藝術,用意象藝術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觀點、思想等。

  3、情感價值觀:透過欣賞中外的意象藝術作品,感悟,增長知識,培養對意象藝術的鑑賞能力,提高欣賞水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教學,使學生分清意象藝術與具象藝術的區別,並初步掌握分辨什麼是意象藝術,以及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徵。

  教學難點:如何解釋清楚什麼是意象藝術,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藝術,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以及意象藝術和作者個人主觀意識的表達。

  四、教學準備:

  製作PPT幻燈片。

  五、教學媒體設計: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六、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1、教師出示課件《馬蒂斯夫人像》

  虛擬情境,在美術館兩個觀眾在欣賞《馬蒂斯夫人像》。

  甲說:“這畫太難看了,一點也不像,我不能接受,無法理解為什麼這麼表現人物肖像,這就能成畫家了?這樣的作品那我也能畫!”

  乙說:“哎,你這都不懂,越怪誕越看不懂,這才叫藝術!”

  引發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慾望。

  2、教師對他們的對話進行分析,進而引出本課主題。

  這幅畫是法國畫家馬蒂斯的油畫,名叫《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藝術的代表作。

  第一個學生把“像不像”當成了判斷美術作品的唯一標準,因為他不太瞭解什麼是意象藝術。用“像不像”去評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審美誤區。第二個同學只說出了表象,也沒能真正理解意象藝術。

  《馬蒂斯夫人像》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畫家在對著模特寫生時,加入了自己對畫面構圖的設計,對人物的理解,對色彩的運用,而不是對客觀物件機械的照搬。頭像背景冷暖色塊的對比,臉部的色彩組合,大紅的上衣,特別是臉部中間那道綠顏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畫面效果。這與《蒙娜麗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現方式。《蒙娜麗莎》是具象作品,嚴謹的技法、柔美的畫面,寫實的人物。《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藝術作品,用筆大膽、奔放、狂野,色彩絢麗。展現給觀眾視覺的衝擊和豐富的想象。

  [設計意圖]創設人物對話情景,直入主題。並運用PPT課件中的圖片開拓學生思維,使學生參與思考,更直觀的認識、瞭解意象藝術作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1、什麼是意象藝術?

  “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說“意念之象”是藝術家所感到的 或想象的要表達的事物。和“實像”是相對而言的。

  讓學生欣賞本課的《聖維克多山》油畫和聖維克多山實景照片,透過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找到《聖維克多山》油畫和聖維克多山實景照片不同的地方,從而找到什麼叫意象藝術。意象藝術是對物象加以簡略,對其富有表現的因素容納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藝術形象。

  讓學生試述實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對作品作出初步評價。

  2、為什麼美術作品形象怪異?

  讓學生了解美術不僅可以再現客觀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現藝術家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藝術家的感覺和意圖越獨特,越強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與眾不同。

  課件媒體展示《內戰的預感》(油畫)達利

  《內戰的預感》區域性很真實,它屬不屬於意象?這樣的置換組合的形象我們還能說出哪些?這幅畫表達了主觀世界的哪方面?學生討論使學生感受意象藝術的表象特徵——怪異。

  《鵪鶉圖》 (中國畫) 朱耷

  意象藝術的怪異與藝術家的觀念是怎樣的關係?觀察朱耷畫中的鳥和鴨有什麼共同的特點?這是動物的表情嗎?朱耷把自己以鵪鶉自喻,並非自己的樣子長得象鵪鶉,而是借畫家筆下鵪鶉的神韻抒寫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狀態。

  “作者覺得對事物客觀的描繪已不能滿足創作的需要,這時就要透過變形、誇張來表現自己的情緒和意識。”

  教學活動隨著這些有趣有意義的問題展開,這種提問是發散式的,調動學生對問題探究的興趣,激發思維,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學生動活潑,並達到對內容的理解。

  [設計意圖]透過欣賞分析,讓學生分組討論與交流,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於對意象藝術作品的理解,體會意象藝術怎樣表現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三)理解與探究

  1、如何理解意象藝術?“意象”是與“寫實”相對而言的。

  2、引導學生總結理解意象表現性美術的兩個角度

  (1)是從藝術家按照“我”感覺到的樣子來表現世界的角度。

  (2)是從藝術家根據“我想”表現的意圖的角度。

  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油畫《吶喊》 作者 挪威畫家 蒙克

  請學生說出對作品的感受。

  蒙克使用動盪的彎曲的線條,將橋樑、天空、大地聯絡在一起,強烈的色彩給人深刻的觸動,把那個瘦骨嶙峋雙手捂著耳朵的吶喊的人物置於畫面的背景,彷彿這吶喊直接衝著觀者,從而產生一種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師引領學生從畫面、線條,色彩,形象處理等美術語言角度分析作品,瞭解意象藝術表現手法。並結合畫家獨特的經歷,讓學生更深層的感受意象藝術,理解畫家對畫面的主觀處理。

  教師展示多媒體課件《星月夜》(油畫)凡高

  運用分析《吶喊》的方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透過分析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在討論探索中鑑賞能力得到提升。讓學生對具體作品進行深層、全面的剖析,感受畫面中蘊含的意境,體會畫家的心境,透過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體會意象藝術是“表達作者內心世界”的藝術形式,透過學生的發言、討論與爭辯,再加上教師的點撥歸納,學生對“意”與“象”的關係有了深刻的理解。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意象藝術的特徵,挖掘他們總結歸納的能力。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背景資料,對具體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從而學會怎樣真正去讀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是如何與作者個人的主觀意識、生活經驗等進行整合與聯絡的,並抓住這個點深入挖掘拓展,使學生在探究中認識現實物象作用於心靈,經過藝術的創造成為意象的語言,構成心物一體的意象世界。

  3、意象藝術在生活中的體現

  列舉生活中校徽、標誌、服裝的樣式,以及我們對線條、顏色的感覺等意象藝術表現形式。以變形金剛的標誌為例,說明人臉的變形和誇張。也增加了趣味性,可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

  (啟發學生舉例說明,這個環節要求學生踴躍發言,根據身邊的事物展開聯想,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意象藝術現象。)

  [設計意圖]透過列舉身邊生活中的例子,使學生拉近和意象藝術的距離,消除藝術的神秘感。讓學生感覺到藝術和生活息息相關,進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藝術的特徵。

  (四)拓展與小結

  1、教師讓學生用意象藝術的手法表達自己的各種感受(如歡樂、痛苦、激動、害怕、恐怖等)學生分成若干組進行意象繪畫練習。體會意象藝術的特點。

  2、展示評價

  以學生自評和互評為主,教師做最後總結。

  (1)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述自己的創作構思,展示學生作品。

  (2)讓學生對自己的創作進行解釋,談談自己在創作過程中是怎樣運用意象藝術的語言的。

  3、學生欣賞部分藝術作品

  [設計意圖] 在這一環節給學生極大的自由發揮與聯想空間,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簡單地畫出圖例,闡述自我的想法,然後引導學生自評、互評,肯定學生嘗試的結果,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同時激勵全體學生,激發創新意識和獨立思考,提高審美能力、表達能力,使學生學會用意象的藝術特點表達自己的主觀情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