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克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神奇的克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神奇的克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神奇的克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8課《神奇的克隆》

  教材簡析:

  《神奇的克隆》是一篇有關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物件,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全文共九個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介紹克隆是什麼。第一自然段以《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二自然段以動物的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四自然段以一些單細胞生物為例,解釋克隆的含義。第五自然段介紹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第六至八自然段介紹克隆技術可以造福人類。第九自然段寫克隆技術有著誘人的前景。文章內容淺顯,脈絡清楚,我們可以在學生在學習生字詞之後,指導學生透過反覆閱讀,理解說明性文章的一般特點和說明方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識與能力)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知識與能力)

  3、瞭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知識與能力),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過程與方法):學習生字詞——反覆閱讀——感知內容——理解說明方法。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

  教學難點:通過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感。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教學課題中的生字“隆”,提醒學生重視“生”上的“一”。問:什麼是克隆?請同學們瀏覽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後回答。

  2、不用讀全文,你們從課題能知道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講什麼?有什麼疑問?(學生質疑)

  3、再板書“神奇”,神奇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克隆什麼神奇?(自讀課文,瞭解神奇在哪裡?)

  (設計意圖:從課題入手,板書課題時隨文識字,指導學生讀懂課題:標題的中心詞“克隆”,揭示了本文的介紹物件,標題的關鍵詞是“神奇”,揭示了本文的介紹重點。並質疑提高學生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2、討論課文內容及條理。

  3、交流:

  (1) 分段指名讀課文,適時正音和詞義理解,說說每自然段寫了什麼?

  (2) 指名劃分段落,理解說明順序。

  把關係比較密切的自然段合併成一段,想一想:本文重點講了那就幾個問題?

  第一段(1-2)介紹了什麼叫做克隆。

  第二段(3-5)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

  第三段(6-9)神奇的克隆技術正向人類展示它誘人的前景。

  4、歸納小結: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說明的順序是怎樣的?

  5、朗讀全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三、理解感悟第一段(1、2自然段)。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什麼叫克隆?

  2、學生邊默讀邊畫出寫動物的“有性繁殖”“無性繁殖”的句子。問:它們有什麼區別?你是怎樣理解的?小組交流、彙報。

  3、老師歸納說明方法:

  (1) 舉例子:孫悟空拔一把毫毛能變成一群孫悟空,這就是克隆。

  (2) 下定義:克隆就是無性繁殖,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後代。

  4、這段內容告訴我們什麼?(概括段意)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說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緊扣說明方法,透過自讀了解克隆的定義,理解“舉例子”、“下定義”的說明方法。)

  四、指導書寫生字。

  1.學生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後,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範寫。

  3.學生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

  板書:

  7.神奇的克隆

  什麼是克隆: 無性繁殖

  (1-2)

  分類介紹自然界的克隆現象: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動物 神奇

  (3-5)

  神奇的克隆技術誘人的前景

  (6-9)

《神奇的克隆》第一課時教學設計2

  認識教材:

  這是蘇教版第十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介紹克隆的說明文。全文圍繞“神奇”一詞向讀者介紹了克隆的含義、1996年人類克隆出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及克隆技術的莊誘人前景。文中舉例豐富,採用巧妙、有趣的語言材料說明克隆的神奇,因此,在教學中,可抓住課文的介紹順序、語言材料、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的特點及克隆的神奇、意義及發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隨課文學習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讀準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3、瞭解克隆的含義,透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透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

  過程與方法:

  朗讀——感悟——拓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生科學求知慾望。

  教學重點:

  解克隆的含義,透過朗讀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透過具體語言材料理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

  教學難點:

  透過品讀具體語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初步體會克隆的神奇,產生科學求知慾望。

  教學流程:

  一、課題匯入。

  1、出示課題,指導寫好“隆”字,注意“生”字上面有一橫。齊讀課題。

  2、學生質疑課題。

  二、初讀課文。

  1、提出朗讀要求。

  (1) 讀前同桌互讀田字格里的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並組一個詞;把認為難寫的字與同桌交流。(2)自由大聲讀,讀準字音。(3)思考:課文是怎樣介紹克隆的?

  2、學生讀文。

  3、檢查:多音字“率”及理解字義,辨析形近字“薯、署、暑、著”。

  4、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向我們介紹克隆的?

  5、解決問題,理清課文脈絡,歸納段落大意。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問題匯入:什麼叫克隆?快速默讀1-4自然段後說說。

  2、學生回答。

  3、過渡:課文又是怎樣一層層的向我們介紹克隆的含義的呢?

  4、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後學生先說,教師點撥:這一段課文透過舉例我們熟悉的神話故事《西遊記》中孫悟空撥毫毛變出一群小孫悟空的例子,巧妙、有趣地說明克隆是怎麼一回事,生動形象並吸引讀者閱讀興趣。相機板書:以孫悟空為例

  5、指讀第二自然段,瞭解“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的區別。板書:有性與無性繁殖

  6、默讀第三自然段,說說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領,理解文中的省略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還懂得哪些植物用什麼辦法來克隆自己,同時讚賞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及時糾正一些不正確的認識。板書:植物的壓條、嫁接

  7、讀第四自然段,瞭解什麼是低等生物及其如何克隆。板書:單細胞

  8、小結。

  四、佈置作業。

  朗讀課文及查閱克隆技術相關資料。

  板書設計:

  神奇的克隆

  以孫悟空為例

  有性與無性繁殖

  克隆的含義 植物的壓條、嫁接

  單細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