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與編碼》的優秀教學設計

《數字與編碼》的優秀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字與編碼》的優秀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字與編碼》的優秀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並初步掌握身份證編碼的有關知識,體會到數字編碼的優越性和科學性;

  2、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及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3、體會數字編碼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學生“學數學、做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身份證編碼的有關知識;

  [教學難點]:

  1、體會到數字編碼的科學性、優越性;

  2、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學生課前調查瞭解自己父母或爺爺奶奶等人的身份證號碼。

  [教學過程]:

  一、提問激趣

  談話:昨天,老師請同學們回家調查瞭解你們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等人的身份證號碼,瞭解了的同學請舉舉手。

  很好,有這麼多同學都去了解過,老師有一種本領,只要你說出一個身份證號,我就能很快知道你所說的人的生日和性別,你們相信嗎?

  咱們來試一試,看誰願意來考考老師。

  抽生1:422424791204281……(師猜):

  抽生2:422424198310172929……(師猜):

  抽生3:42242419800804456x……

  二、瞭解身份證,掌握號碼含義

  1、想知道老師的秘訣嗎?身份證號碼中到底有著怎樣的秘密?

  接下來,我們一起想辦法研究瞭解它裡面所包含的資訊。請同學們觀察螢幕上的這幾個身份證號碼,把你們的猜測和發現先說給你的同伴聽一聽。

  2、誰來介紹一下你的發現?

  預設(師邊聽邊勾畫):

  生1:我發現前六個數字是相同的。(或者有的是前4位相同)你知道他們為什麼相同嗎?(同一個地方的人)

  生2:我發現了身份證的第15位,或第17位,單表示男性,雙數表示女性(哦,很聰明)

  生3:我發現了他裡面還表示生日。(我是從中間,你能說具體點嗎)

  生4:42表示湖北,24表示荊州,24表示石首。

  ……

  3、師:1——12位或1——14位知道了,第15位或第17位也知道了。那剩下的這幾位你知道表示什麼嗎?(有就抽,沒有師介紹)其實年月日後面的'3個數字是順序碼,順序碼就是表示當天出生的人,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的,順序碼的單數分配給男性,雙數分配給女性,第18位(最後一位)是檢驗碼,檢驗碼也就是個人資訊碼,一般隨計算機產生,用來檢驗身份證的正確性,有時也用X表示,但不一定是男單女雙,這些資料實際上是老師昨天到公安局戶籍科去調查瞭解到的。

  4、老師有一個身份證號碼(422424197709090627),你能知道老師的那些個人資訊嗎?你能把老師的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嗎?(女,1977年9月9日出生,湖北省荊州石首市人)

  5、那現在你準備怎樣讀和記身份證號呢?齊讀。

  6、有位“小馬虎”同學,課前收集了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的三個身份證號碼,但是他不記得這四個號碼分別是誰的了,你能幫他解決這個困難嗎?

  出示四個身份證號碼(422424197072210412、422424450607331、422424440101040、422424197209280161)讓學生判斷,並說說是怎麼想的。

  師:謝謝大家幫小馬虎解決了這個難題,你們真棒!

  7、設計身份證號碼

  《新身份證法》第五條中規定:未滿十六週歲的公民,自願申請領取居民身份證的,發給有效期五年的居民身份證。所以你們也可以申請領取身份證。你的身份證號碼可能是多少?

  請你設計一下(不能確定的數字用X表示)

  展示交流,並說說你的設計理由。

  三、聯絡實際拓展思維

  1、其實我們的生活已步入到數字時代,你還在那些地方見過有關數字編碼的例子?

  (抽生回答)……

  2、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如:110、119、114、120……電話號碼,飛機票,車牌號,門牌號,商品條碼等。

  3、我們用這些數字編碼有什麼好處嗎?(有序便於統計,而且更方便,也便於查詢等。如郵遞員分發報紙,分發信件就更加方便快捷,要不然太麻煩。)實際上這就是我們研究的數字與編碼的目的。(板書課題:——數字與編碼)

  四、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既然是用數字編碼有這麼方便,有這麼多好處,你能不能給自己設計一個學號?

  2、想一想,你準備設計有關那些方面的資訊?

  抽生:(學校、班級、學號、男女等)為什麼?

  3、給現在五年級1班的15號的男同學編一個學號。

  設計要求:

  ①透過這個學號能看出是哪個年級哪個班級的學生;

  ②學號能體現出是男生還是女生;

  ③能保證這個學號從一年級使用到六年級一直不變。

  (1)學生自主設計,師巡視。

  (2)彙報,交流(教師促進)。

  (3)評價最佳化:這些同學給我們展示的設計方案,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師:哪個小組要上來彙報?

  生:(出示)050115

  師:請你介紹一下。

  師:剛才老師講過,這個學號將伴隨這位同學從一年級到小學畢業。如果採用這個學號的話,那讀六年級時豈不是還得改?而且還會跟明年五年1班的15號同學的學號重複。

  (讓學生再繼續討論,繼續編,實在編不出來,教師再做提醒:想想現在讀一年級的同學是哪一年入學的?)

  生:......

  師:這樣,這個號碼就是獨一無二的,全校沒有哪個同學的學號會與他重複。

  師:誰還能給這個學號再加點什麼,讓他資訊更完整?(區分性別)

  五、總結全課

  數字編碼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編碼中還有許多學問,希望同學們處處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課的最後老師要提醒大家一點,身份證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法定個人身份證件,乘坐飛機、銀行辦理存款、取款等很多場合需要證明身份時都需要出示身份證,大家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不要隨意借給他人使用。

  附:

  422424198110178090地址碼出生日期碼順序碼校驗碼

  出示:

  1、地址碼(省地縣三級),表示編碼物件第一次申領居民身份證時的常住戶口所在地的行政地區常住戶口所在縣(市、旗、區)的行政區劃程式碼。

  2、出生日期碼,表示編碼物件出生的年、月、日,分別用4位、2位、2位數字表示,之間不用分隔符。

  3、順序碼,表示在同一地址碼所標識的區域範圍內,對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編定的順序號,順序碼的奇數分配給男性,偶數分配給女性。

  4、校驗碼:是按一定的公式計算出來的,如果尾號是10,那麼就得用X來代替。

  身份證中的順序碼是指去派出所報戶口的順序,是15—17位,其中第17位表示性別,校驗碼中的“Ⅹ”是羅馬數字,表示10等等。

  《數字與編碼》的優秀教學設計2

  教材原有的教學內容是透過調查郵政編碼的編排使學生了解編碼的編排方法。我增加了調查學生比較常見、而且將來使用頻率也比較高的身份證號碼,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基於以上理念,我合理利用學生豐富的生活經驗,將其作為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用網路資源學習這部分內容,並制定出下面的教學目標。

  瞭解身份證編碼的編排方法,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初步學會編碼。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和觀察比較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及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的思維品質。

  本課的重點是瞭解郵政編碼和身份證編碼,體會編碼編排的特點,學會編碼;難點是怎樣科學合理地編碼。

  為了體現本課的設計理念,我構建了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探索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即課外調查收集,課內創設情境-自主探究-拓展思維-實踐應用幾個環節。

  1、調查收集。

  學生透過與家長交流了解自己的身份證號碼以及身份證號碼中包含的資訊,瞭解所住位置的郵政編碼。

  2、創設情境。

  現在我們學生中有很多學生家長是從事商業,所以在導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個有趣的商業秘碼,這一個生活化的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學生也因此說出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數字編碼,如車牌號碼、火車編碼、郵政編碼等。再由學生選擇與自己聯絡密切的編碼進行研究,學生很自然選擇了熟悉的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進而引出本課的主要研究物件。

  3、自主探究。

  現在小孩出生後就已經有了身份證號碼,課堂上他們將自己的身份證號碼與同學的比較,觀察身份證號碼中包含的資訊。根據學生查詢到的資訊,教師提出疑問:“身份證中的每一種資訊分別是由哪幾位數字所表示的呢?”使學生產生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①調查身份證號碼編排的方法。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考慮到應當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的方式去探索身份證號碼的編排方法。可以在網頁裡為學生提供了一些身份證號碼,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各地區的身份證號碼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數字,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促進了各個層次學生的多向交流和共同發展。

  ②體會身份證號碼編排的特點。身份證號碼的編排雖然很長,但很科學。透過觀察,學生髮現全班同學的身份證中沒有重複的號碼。這時學生提出疑問:我的身份證號碼中怎麼有“X”?“如果是孿生兄弟身份證號碼會不會是一樣的?”教師可以適時點撥學生到身份證的編排方法裡找一找,哪一位數字能夠區分相同地區相同年齡、性別的人,學生髮現最後一位數字“個人資訊碼”可以區分,切身體會到身份證號碼編排的唯一性、科學性和合理性。

  4、拓展思維。

  為了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及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瞭解常見編碼的編排方法,以豐富學生的編碼知識,擴大學生資訊量,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

  5.實踐應用。

  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組織討論怎麼為自己編制一個學籍號。

  本課的教學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廣闊空間。.透過讓學生收集身份證號碼、郵政編碼等數字,使這些廣泛存在於生活、為學生所熟悉而常被忽略的“數學”一下子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數字與編碼”這一看似很抽象的問題變得直觀、有趣。.教學中要求學生透過觀察、比較、判斷尋找編碼的一般規律,在較高層位上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嘗試自己編排學籍號的過程中,學生充分體驗並認識到了數學的簡潔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