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科學《其他動物生命週期》教學設計

三年級科學《其他動物生命週期》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科學《其他動物生命週期》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育理論指導】

  本教學設計主要採用了蘭本達的“探究——研討”教學法。“探究—研討”教學法是美國Harvard大學的蘭本達教授經多年理論與實踐研究之後提出的小學科學教育的方法體系。其基本思想如下:科學教育的最終目標要使學生獲得終生受用的方式、方法。蘭本達“探究—研討”教學法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探究”是側重於讓學生透過動手操作和探索,去探究教師為其提供的實物材料;“研討”則是在探究基礎上,學生把自己在探究過程中的發現和疑惑與同學、教師進行交流、探討,以獲得科學結論的過程。本課可以說是對本單元學習知識的一個總結與延伸,以學生認識動物的生命週期為主線,讓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的歷程,並以養蠶的直接經驗為基礎,去認識各種動物的生命週期。同時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觀察、交流、討論這些科學課學習的基本技能,部分學生也初步具備了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所以我認為採用這種教學方法是很適合本課的。

  【生命科學領域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梳理】

  生命科學是當今世界倍受人們關注的一門基礎性自然科學。因為整個自然界就分為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兩大部分,而我們人類屬於生命世界的一部分,許多的動植物又是人類相依相伴的朋友。所以,在小學科學這門一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中,生命世界領域的教學最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最能激發孩子們學習科學的慾望。透過這一領域的學習,孩子們將會關注生命、關注環境、關注生命科學的發展、關注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的問題,樹立保護環境和生物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生活意識。總之,小學生命科學領域的教學是極其重要的。那麼作為小學科學教師該如何實施這一領域的教學呢?我個人認為應遵循如下四點:

  1.瞭解學生的前概念,準確把握教學的立足點。

  2.留給學生足夠時空,放手讓學生親歷探究

  3.適時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重視對課外實踐的指導和評價,確保活動落到實處。

  【學情分析】

  在三年級上冊的學習中,學生對常見動、植物的基本構造以及一些生命特徵進行了觀察,有了一些瞭解,已經掌握了觀察、交流、討論這些科學課學習的基本技能,同時一部分學生也初步具備了分析、比較、綜合、概括能力,這些學習技能將有助於學生開展本課的學習活動。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動物都有生命週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不同動物在生長過程中的形態、變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壽命的長短也不相同。

  2.過程與方法

  查閱和交流資料,瞭解更多動物的生命過程;

  從多種動物的生命過程中發現共同的規律,提高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能力;

  用流程圖和迴圈圖表示動物的生命週期;

  按卵生還是胎生、變態還是不變態給動物分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動物的生長髮育都有自己的規律;

  培養研究生命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觀察瞭解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

  【教學難點】

  比較、歸納不同動物的生命週期。

  【教學準備】

  分組觀察器材:學生課前收集的一些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和資料。

  教師演示器材: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資料和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蠶的生命週期,誰能說說蠶經歷了怎樣的一生?

  (回顧蠶生命週期的知識、明確蠶生命週期中經歷的各個階段的概念。)

  二、匯入

  1、蠶的一生經歷了出生、生長髮育、繁殖和死亡四個階段,那麼你們想不想了解一下除了蠶以外的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是怎樣的呢?

  2、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板書課題)。課前同學們已經進行了一定的預習,下面讓我們請出本課要研究的幾位動物朋友。(課件出示六種動物)

  三、學習新課

  1、透過預習同學們一定對它們有了一些瞭解,那麼除了你自己透過查詢資料已經瞭解到的有關它們的知識,現在你還想了解它們的哪些方面?

  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並進行歸納。

  2、看來同學們頭腦中的小問號可真不少,老師把課前同學們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了彙總,看看這些資料能不能幫助你們解決這些問題。(出示課件)

  看了這些影片資料你們有什麼收穫?

  想再進一步瞭解它們嗎?下面我們就以這幾種動物為代表,更深入地觀察瞭解一下《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結合學生收集的各種資料和圖片,讓學生自行探究。)

  活動一:觀察瞭解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

  一、老師把同學們課前蒐集的圖片進行了篩選、整理做成了學具放在了前面,現在請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到前面選兩種喜歡的動物到小組內做客。

  1、請同學們藉助課前自己蒐集的資料,還有學袋中的圖片、表格,結合教科書在小組內展開交流、討論和學習。

  2、課件提示小組活動要求。(可找一名學生讀一讀)

  3、建議:現在每組有兩種動物,在觀察瞭解時最好一種一種的進行,這樣可以避免弄混。另外,小組內要講究分工合作,這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二、學生活動研究,教師輔導。

  三、展示各組迴圈圖、流程圖。(貼黑板或展板上)

  1、哪組願意來展示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彙報。

  2、組員補充或其他小組進一步完善。

  (注:展示時研究相同動物的組可以補充和提出不同意見,其他組也可進行補充。)

  3、教師把這六種動物生命週期的流程圖歸納成了一個大表,請同學們與自己手中的流程圖進行對照看看是否一致。

  四、出示課件(幾種動物的生命週期)。結合課件介紹壽命概念(生命週期的時間就是這種動物的壽命)。動物的壽命問題比較複雜,它與環境關係極大,我們在查閱資料時要注意儘量採用人工飼養條件下的資料。

  師生一起整理這六種動物的壽命資料。

  五、比較:這六種動物都經歷了屬於自己的生命週期,那麼它們的生命週期又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請各小組對照大表比較、歸納後回答。

  1、小組活動,教師巡視、參與活動。

  2、小組彙報:哪個小組先來向大家彙報一下你們的發現?

  3、比較:看來同學們都能準確地歸納出相同點,又有什麼不同點呢?先彆著急回答,請各小組仔細觀察展板上的迴圈圖,圍繞迴圈圖進行研究討論,尋找這六種動物生命週期的不同之處(進入下一個活動)。

  活動二:不同的生命週期

  1、理解變態的概念,並讓學生按照變態與不變態對幾種動物進行分類。

  (1)觀察迴圈圖,討論研究。

  小組彙報:你們有什麼發現?

  (各小組分別彙報各自發現的六種動物生命週期的不同之處,如果回答有難度,可對照迴圈圖稍加引導)

  (2)重新給迴圈圖排序:誰願意按照剛剛發現的這些不同之處給展板上的迴圈圖重新排列順序?(學生按哪種分類排序就順勢一起講解那種)

  (3)提問:

  ①你為什麼這樣排列?你是怎樣想的?

  ②有誰同意他的排列?還有不同意見嗎?看看還有不合理的地方嗎?

  (4)課件:蟾蜍的一生。

  (5)提問:看完後你有什麼發現?

  (6)揭示概念:像蟾蜍、蜻蜓等動物,它們的幼年期和成年期的樣子很不相同,從一種形態變成了另一種形態,這種現象在科學上,叫做變態。

  (出示變態概念)

  (7)延伸:自然界中,還有不少動物的一生都要經過變態,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生命週期要經過變態?

  2、理解卵生和胎生的概念,讓學生按照是卵生還是胎生對幾種動物進行分類。

  3、拓展:誰還能按照其他標準對展板上的迴圈圖進行再次排列?(回答有難度,可引導對比雞、羊的生命週期)

  (1)你為什麼這樣排列?你是怎麼想的`?

  (2)同意他的排列方法嗎?有沒有不同意見?看看還有沒有不合理的地方?

  4、小結(課件出示概念):

  像雞等動物這樣從卵孵化而來,簡單地說就是卵生。

  像山羊、熊貓等動物這樣由母親直接生下來了,簡單說就是胎生。

  5、調動已有知識:除了展板上這幾種動物外,你還知道有哪些動物是卵生,哪些是胎生?

  6、填寫分類表:

  請同學們開啟書第35頁,看這兩張分類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按照動物是否變態和是卵生還是胎生這兩個標準進行分類填寫。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填寫。

  (2)教師播放課件,對照分類表的填寫結果。

  四、課堂小結:

  1、透過這節課的研究,你們有什麼收穫?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師生共同總結。)

  2、設疑激趣:看到你們有這麼多的收穫,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高興!不過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要問你們,透過研究我們發現動物最終的生命歷程都是死亡,可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能看到鮮活的雞、羊、蜻蜓、蝴蝶呢?

  (引導學生認識到雖然動物的壽命有長有短,最終都會死亡,但是透過繁殖可以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絕,從而得以不斷延續。而後,我將這個問題遷移到我們自己的身上來,讓學生思考:我們是否具有和其他動物一樣的生命週期。激發學生繼續探討的興趣,也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4、總結:同學們,由於受課堂教學的限制,我們今天研究的這些動物的生命週期問題還是很有限的,沒有研究到的動物不計其數,沒有揭開的生命奧秘還有許多……孩子們!未來的世界屬於你們,趕快去探索吧,我相信大家就是未來的科學家!好,下課。

  【設計特色簡述】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充分體現蘭本達教授“探究—研討”教學法的思想,讓學生透過具體客觀的現實來學習,讓他們蒐集資料、處理現實資料,支配現實資料,圍繞這些資料展開研究討論,在小組裡面分別談出他們已經形成的各種各樣的感性認識,集中起來形成極為豐滿的完整的形象,然後再導致每個小組向前發展去解釋他們在用現實材料作業時所觀察到的現象,發現的規律,以獲得科學結論。即在探究的基礎上進行研討,形成概念,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具體概念上升到科學概念。

  (一)結合舊知、明確概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匯入環節,先回顧蠶生命週期的知識、明確蠶生命週期中經歷的各個階段的概念;接著過渡到除了蠶以外其他動物的生命週期上。

  (二)利用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建立生命週期流程圖概念

  在匯入環節後,老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問題,而後結合彙總的學生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和圖片,讓學生自行探究。這樣,既能幫助學生初步解決疑問,瞭解各種動物不同階段的生命形態,同時建立了生命週期流程圖的概念,為後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仔細觀察、積極互動。

  在瞭解其他動物生命週期這個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透過動手動腦,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內化形成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和滿足感。

  1、由學生自己選擇想觀察瞭解的物件。

  2、活動中,力爭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老師始終站在參與者的角度,引導學生藉助自己蒐集的資料和學具袋中的圖片等結合教科書在小組內展開交流、討論和學習。

  3、透過貼上、填寫生命週期迴圈圖和生命週期流程圖,並描述這幾種動物的生命週期,培養學生對資料的歸納能力。

  在這個活動中,重視對觀察仔細、歸納簡練準確學生的鼓勵,並以此影響、帶動全班學生的學習交流,使大部分學生在活動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培養能力、態度的過程中。

  (四)對比分析,形成概念

  1、對比分析、感知生物多樣性與生命週期中的相似性

  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錶內資訊和展板上的迴圈圖進行對比分析,比較不同動物的生命週期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不同之處較難總結和理解,讓學生先進行討論,開拓思路,再共同完善。

  2、強化感性認識、加強現實生活與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絡。引導學生對展板上的迴圈圖進行重新排列,讓學生在排列過程中潛移默化的理解變態、不變態與卵生、胎生概念。

  3、列舉典型案例,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搭建學習的平臺。學生對於胎生和卵生現象,調動其已有的生活經驗,還是容易理解的,而對變態與不變態的區分仍有難度,針對這個問題,將蟾蜍的生長期、發育過程用圖片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更好的建立起變態的概念。

  4、鞏固學習成果

  用這兩個標準給熟悉的動物分類,完成記錄單,使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既鞏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又調動了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度。

  (五)拓展延伸,昇華激趣

  再次引領學生回顧這些動物生命週期中相同的特點,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雖然動物的壽命有長有短,最終都會死亡,但是透過繁殖可以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絕,從而得以不斷延續。而後,我將這個問題遷移到我們自己的身上來,讓學生思考:我們是否具有和其他動物一樣的生命週期。激發學生繼續探討的興趣,也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