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亢西北腔》教學設計

《高亢西北腔》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亢西北腔》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積極的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特點強調,使同學們能夠對西北民歌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2)透過對《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腳伕調》等民歌的`欣賞,來認識瞭解“花兒”和“信天游”等民歌體裁。

  (3)初步認識西北地區的風格特點與當地環境、生存狀態、人物性格等。

  二、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透過對三首民歌的學習,能夠對西北民歌的特點和風格做出適當審美評價。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西北民歌的特點,理解西北民歌的藝術價值。

  三、教學過程:

  1、提問匯入:聽一段西北民歌風格的音樂後,提出問題。

  問:大家聽完這些音樂有什麼感覺,歌曲是民歌還是通俗歌曲?

  問:請大家拿出筆和紙,一起來畫曲中的旋律線。

  由旋律線引出西北地區的地形地貌與所屬範圍。多媒體展示中國行政圖,簡單介紹一下西北的地理位置以及涉及省份。點明這裡的歌曲和此地區地形地貌、人文特點風俗習慣有著密切地聯絡。引出本課課題—《高亢的西北腔》

  播放影片片段:電影插曲《信天游》、《黃土高坡》等。

  問:這些歌曲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的,大家討論一下,這兩首歌是民歌還是通俗歌曲?引導學生回答:是具有西北特徵的通俗歌曲。

  教師演唱一遍《信天游》,有會唱的同學一起唱。

  問:同學們猜測一下原汁原味的西北民歌是怎麼樣的?

  2、欣賞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1)問:大家能說說聽過這首歌曲的感受嗎?

  討論過以後,簡單介紹一下民歌的知識。

  (2)再次欣賞《上去高山望平川》介紹此曲特點:樂曲氣息較長,多用裝飾音,節奏鬆散,較自由,旋律起伏較大。

  (3)介紹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兒”的代表曲目,在全國頗具影響,聲譽極高。這首歌曲的旋律高亢開闊、自由舒緩、富有西北民歌的典型特點。歌詞表面上是述說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受阻,而實質上是揭露舊社會封建以及舊禮教迫使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難以實現。這首歌由“花兒王”朱仲祿演唱。演唱時採用了方言和真假聲結合。

  3、瞭解“花兒”:“花兒”主要流傳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地。亦稱“少年”或“野曲”。

  4、欣賞《腳伕調》

  (1)欣賞影片《腳伕調》,問;演唱者是做什麼的?歌曲情緒是怎樣?

  (2)介紹“腳伕”,“腳伕”又稱“趕腳的”或“腳戶哥”。

  (3)介紹歌曲

  5、欣賞《刨洋芋》

  (1)、聆聽歌曲《刨洋芋》

  (2)介紹歌曲

  (3)欣賞音譜,熟悉一下旋律,初步感受樂曲的情緒特徵。

  主旋律——輕快活潑,鄉土氣息

  歌詞——生活化、口語化、風趣幽默

  整體感覺——充滿了生活的喜悅

  (4)學唱《刨洋芋》

  四、小結:

  透過對三首歌曲的學習,瞭解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徵。

  五、課後小結:

  同學們唱得好,聽得仔細。民歌只有唱,才能體會中國民歌的精髓,才會體味其中的腔調和情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