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冊歷史複習計劃(精選5篇)

初二下冊歷史複習計劃(精選5篇)

  複習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大家都有寫過複習計劃吧,複習要做到精要,有目的、有重點,在練習中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歸納、概括。那麼你有了解過複習計劃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二下冊歷史複習計劃(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二下冊歷史複習計劃1

  一、複習目標

  1、掌握並熟記歷史基礎知識,準確再認和再現重要歷史事實。

  2、通過歷史現象初步理解一些歷史基本概念和觀點。

  3、初步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分析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絡。

  二、學情分析

  1、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參差不齊,學有困難的學生依然很多。學生掌握知識的手段比較單一,缺少靈活有效的學習方式。收集、整理、分析、處理資料的能力有待提高,實踐操作中的動手能力不強。

  2、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比較多,對自己的要求不夠嚴格,自控能力差,學習態度較差,學習目的不明,有混日子思想。課堂學習氣氛相對比較活躍。

  三、複習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與大綱,積極搞好集體備課;

  2.仔細分析學生學情,研究學科特點,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複習效率;

  3.加強思想教育,端正學習態度;透過談話、鼓勵等讓他們重拾學習的信心。

  4、建立複習互助小組,讓優秀生對學有困難學生進行指導幫助,透過互助,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信心,提高成績。

  5、在課堂複習時,注意力和重心向學困生傾斜,讓他們有更多的發言表現機會。

  6、關注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糾正不良思想傾向和行為傾;課後強化輔導。

  7.複習力求精要,減少繁重知識,降低能力要求,不過於挖深拓寬,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影響其它學科的正常開展,努力做到短時間、高效率。

  四、複習時間及程序安排

  1、侵略與反抗、近代化的探索(1課時)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課時)

  3、抗日戰爭的勝利(1課時)

  4、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經濟、科技、思想、文化(1課時)

  5、綜合複習(2課時)

  初二下冊歷史複習計劃2

  一、回顧整體感知

  上課伊始,首先向說明覆習的範圍,讓明確複習目標,之後根據課文進行知識回顧,從整體上感知本課的複習內容。

  二、構建網路形成體系

  這一環節需要師生共同參與,可採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多種形式,其目的在於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以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講準重點:抓住關鍵,切記眉毛鬍子一把抓。

  2、講透難點:採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易混知識相對照等。

  3、講明疑點:採取“設疑、質疑、釋疑”的程式和方法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

  4、講出知識的規律:重在講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絡。

  三、依線鞏固內化知識

  學生根據構建的知識網路,進行鞏固,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自主、合作等多種形式,使學生達到將課本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之目的,從而加深對知識的再認識。

  四、題例剖析培養

  典型題例的選擇要有代表性,能突出教材的重、難點。這一環節重在教師透過對題例的剖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學科學習基本功和解答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五、拓展訓練提高能力

  練習題的設定應具有一定的梯度性,題型應多樣化,題量應控制在十分鐘以內。重在考察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回答問題的技巧。

  六、小結昇華情感

  以“三次科技革命”為例科學複習歷史

  夯實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同學們首先要對每一個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影響等都要掌握好、理解透,才能為下一步的綜合奠定基礎。切忌囫圇吞棗,吃夾生飯,否則將後患無窮。比如三次科技革命的,課程標準確定的世界近代史目標中,要求掌握的“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概念類”點是27個,單第一次工業革命就佔了“珍妮機的發明、旅行者號機車的發明、英國工業革命、蒸汽機的改進、大工廠生產”等5個點,將近20%。由此可見,工業革命的基礎在中的地位不能輕視。因此必須首先歸納牢記三次科技革命的概況:時間、發源地、範圍、內容(成就)開始或結束標誌等這些基礎史實,並結合工業革命興起的歷史條件,以及資本主義、經濟格局等方面分析科技革命的巨大影響。

  提升

  在把握基礎知識後,同學們可透過縱向(即按時間的順序)複習、橫向(即同類事件或同一時期的事件歸納比較)複習、綜合複習(結合世界史和中國史的知識、歷史和政治知識)來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1、縱向複習: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絡,努力讓知識前後系統化、完整化。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它的影響非常重大,在中考中考查它的影響的可能較大。對此,同學們就可以利用此進行歸納,打破單元的界限,按照時間的延續歸納所帶來的一系列的潮流。像世界史第三單元的內容,正是工業革命的影響即殖民擴張所引發的殖民地人民的抗爭———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第四單元是工業革命的影響即生產力發展所帶來的潮流: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潮流,使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而第五單元正是工業革命的影響即分裂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後所引發的世界潮流: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再比如,正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使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最終導致了一戰。這樣知識就係統有機地聯絡在了一起。

  2、橫向複習:打破單課複習的內容框架,比較歸納同類事件異同點或同一時期出現的事物之間的關係。比如,比較前兩次科技革命的異同點。

  相同點:

  ①兩次科技(工業)革命都受到本國政府的重視。

  ②都引起社會關係的鉅變。

  ③都對世界格局發生巨大影響。

  ④從經濟上看,都加速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發展。

  不同點:

  ①從發明者看,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勞動者憑藉經驗和技能,發明成果都是生產經驗的總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先驅多是科學家和工程師,各種發明無一不是在精確的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之上取得的。

  ②從發源地看,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英國,約半個世紀後才在各國真正開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多源的。

  ③從突破口來看,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輕工業為突破口;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重工業為突破口。

  3、綜合複習:包括歷史學科內中外史的綜合複習及跨學科的史政綜合複習。這要求高度綜合,抽象,構建宏觀框架。關於三次科技革命,在綜合複習中初中政治,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總結三次科技革命對中國有什麼影響?中國喪失前兩次科技革命機會的原因?中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滯後的原因?三次科技革命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影響?並結合今天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情況,總結提高科學技術的現實意義。

  初二下冊歷史複習計劃3

  一、識記的知識:

  概括,系統整理,提高學生識記的效率,這些在平時上課時筆記都有所體現,只需要學生整理,識記就可以,督促學生的方法:課代表是每個班的最高領導,分派幾個小組的組長,具體到每個同學,檢查筆記是否完整,識記的知識是否掌握,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督促。

  二、理解的知識:

  變換練習題的方式,多次訓練。每天留作業,針對需要訓練的知識點做填圖練習,作業評價,100分為完成,低於100分分別劃分檔次,完成作業的情況及時反饋給學生,把作業完成的得分作為平時成績和評優評好的依據。

  三、制定目標:

  每個同學制定自己的考試目標,趕超物件。

  四、明確考試意義:

  鞏固所學知識,為後面的會考做好充分準備。

  五、考試答題技巧培養:

  1、態度第一,認真的態度是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答題認真讀題,遇到不會的題目、讀不懂的題目不氣餒,不放棄,跳過最後檢查時再做。

  2、答題技巧:認真閱讀每一道題的題幹,很多隱含的資訊會幫助你解決問題。必須認真閱讀,否則會因為粗心導致錯題,不是不會,是不夠認真。認真答題是一種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粗心就等於不會。

  3、答卷要求:字寫清楚端正,否則會影響自己的成績。字跡潦草,成績會大打折扣。

  4、檢查:每一次考試、每一科考試都要養成檢查的好習慣,檢查能充分發揮出你的所學,避免因為粗心而出現所謂的“發揮失常”。我們很有感觸,每一次考完試總有10分甚至更多不是不會而是粗心看錯題或者沒有看到題。

  初二下冊歷史複習計劃4

  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能力。以課標為準繩,本學科的重點內容為核心,設計巧妙,立意高遠,與時俱進。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與能力並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開放性和時代性於一體的好試題。

  一、試題及答題情況分析:

  1、試題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考查的知識點全面、覆蓋面寬,立意高遠。

  2、選擇題。本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題得分率預計應該有80%左右,說明學生在平時的歷史學習中比較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把握,這對於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改革和實施新的課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判斷題:學生對知識把握不牢,出現判斷不準的現象較多。

  4、材料分析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學生的水平不等,結果丟分較多。這充分反映了學生歷史學習與考試的各項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現在:

  (1)學生的基本功不紮實,有待提高。錯別字現象、字跡模糊不清現象、觀點不明、語言表達不通順現象等大量存在。

  (2)審題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不強。答卷中答非所問,文字表達不切要點等現象也很嚴重。有許多同學做題不認真,沒有認真審題,對題意理解不深,張冠李戴,考慮問題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丟分。如對“近代化”的認識模糊不清。

  (3)沒掌握做材料解析題的方法、綜合能力較差。如簡答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問題,雖然能大體的理解其內容,但是不能概括全面。說明學生的綜合能力較差,不能從整體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學生的應試能力不強。如:材料分析題中的小題,不能展開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學生如何選擇有效資訊作答的應試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進措施:

  為提高教學成績,下學期努力做到:

  1、加強審題訓練,尤其是做過的題有必要反覆聯絡,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關鍵是找好關鍵詞,對基礎知識掌握到位。對題乾和選項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

  對於認真審題答對習題的同學給予表揚。每個同學要善於發現自己審題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總結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強材料題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進行前伸後延。進行有跨度、有聯絡、有對應的綜合複習,採用形象檢視、逆向思維等方式,查漏補缺,重點內容仍然作為重點複習。課上現場讓學生答題,每節課至少做一道大題。老師巡視,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共性的問題統一強調,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做到有針對性的彌補和改善。對做過的同類的習題進行整理總結。在總結中昇華提高。

  初二下冊歷史複習計劃5

  一、指導思想

  八年級第一學期歷史學科共七個單元,課程內容較多,依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重視對學生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著眼於對學生成長終身有益的內容進行復習和總結訓練,強調知識之間的聯絡性和歷史事實下的事物發展本質的探究。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及環境保護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期中考試成績整體優良,優秀率、及格率均有待提高。全年組不及格有66名同學,部分同學考試分數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歷史是一門記憶內容較多的課程,而對於要求記憶的內容沒有重點強調,課堂上講的內容學生只是初步理解並沒有牢固的記下來。從總體上觀察,最近因為學校各班籌辦元旦聯歡會,學生的情緒都不太穩定,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往往看一時的心情或喜好來決定是不是認真聽課,所以在課堂上表現差異較大,還不具備自我約束能力,自覺性較差。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於新課標要求的自主學習已經逐漸適應了,但是仍有大部分同學不能夠主動提出問題或者不能自己解決問題。

  三、具體計劃

  根據本學期實際情況,特作計劃如下:

  1、複習目的要求

  透過對八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的複習,使學生融入中國近代歷史的氛圍,掌握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演革,使學生對中國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我們著重培養學生兩方面的東西:一方面,使學生能夠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另一方面,透過教材的複習,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情操教育,從而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複習重點

  八年曆史第一冊是政治思想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強,圖文並茂,趣味性較強。內容是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各個歷史時期的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發展,共22課。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重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3、複習難點

  本冊內容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時間跨度不是很大,但是內容多而且雜,各個歷史時期課時都偏短,理論知識強,學生不易理解,時間短是複習的又一難點。

  4、複習的方法措施

  (1)嚴要求、嚴格規範好課堂複習秩序,確保複習效率。

  (2)挑選出精練的複習資料,並配備好答案。

  (3)課堂上把注意力應放在中下層學生身上,檢查他們的複習情況。

  (4)課後一定要讓未過關的學生補測過關。

  (5)透過模擬訓練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複習的內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