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經典美文《儲蓄人生》

名家經典美文《儲蓄人生》

  人們在吃飽穿暖之後,知道了要儲蓄,以便在需要的時候支取它,藉助它走出困境。每當我清點一張張金額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單時,心裡就有一種感悟:人生,不也是儲蓄嗎?一個人呱呱墜地,便開始儲蓄真情。這一儲蓄會伴隨他或她走過一生。他們所儲蓄的,是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是一筆超越時空的財富,無論離得多遠、隔得多久,都可以隨意支取和享用它們。有了親情這筆儲蓄,即使在物質上很貧困,精神上卻是富有的;而不懂或丟失了親情的儲蓄,無異於泯滅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筆受益匪淺的儲蓄。這儲蓄,是患難之中的傾囊相助,是錯誤路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時一把真誠的攙扶,是痛苦時抹去淚水的一縷春風。真正的友情儲蓄,不是可以單向支取的,而要透過雙方的積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帶功利性的友情儲蓄,不僅得不到利息,而且連本錢都會喪失殆盡。

  愛情是一種幸福而艱苦的儲蓄。一對陌路相遇的男女,婚前相戀固然需要執著的儲蓄,而要在一個屋簷下應對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又需要儲蓄多少和諧、多少默契、多少理解、多少扶助啊!這絕不是靠花前月下、甜言蜜語的一次性投入可以解決問題的。享用這筆儲蓄如享用清冷中的一盆火、泥濘中的一縷陽光、患病時的一句深情的話語、彷徨時的一番溫柔鼓勵。愛情的常愛常新,需要月月儲蓄、日日積攢。

  學識的儲蓄要鍥而不捨。一個人從幼小到成熟的過程,就是不斷地儲蓄知識的過程。接受小學、中學、大學乃至更高的教育,這僅僅是儲蓄知識的一個方面,重要的在於刻苦勤勉,日積月累,不斷地充實和更新知識、堅持活到老學到老、“儲蓄”到老。

  人生需要儲蓄的東西很多。儲蓄人生,就是要儲蓄人生中那些最寶貴、最難忘、最精緻的部分,儲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個人懂得儲蓄什麼,並知道怎樣去儲蓄,實在是一種智慧與幸運。

  名家經典美文之人生的加減法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海倫·凱勒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文中表達了一位盲人對人生中僅有的三天光明的`萬分珍惜。假如給盲人三天光明,收入眼簾當是蔥鬱的山林、碧綠的草地、可親的身影……這些,對於一個視力正常的人來說,不過是司空見慣的事,有誰能在閒暇之時,特地抽空去林間聽一二個小時的鳥鳴。有誰能對眼前的景物產生特別的驚喜?熟視無睹,便漠然置之。

  如果你去問一位年輕的小夥,希望自己的女朋友是啥樣,他肯定會說美麗、大方,有高挑的身段,雙眼皮大眼睛;如果你去問一位負重而行的中年人。最希望自己妻子如何,他肯定底氣十足地說:勤快、善良;如果你去問一位耄耋老人,最希望自己妻子怎樣,他會不緊不慢地說:健健康康活著就好。

  不難發現,對自己所愛的人隨著年歲的增加,希望是越來越少,越來越現實。

  有一位躊躇滿志的老闆,從事鋁合金經營,幾年內大賺一把,不僅建了別墅還買了車。他的私營鋁合金廠每年純賺上百萬元,但他對員工卻很小氣,對自己更節儉。為了省錢,他去南方購原料來回都坐火車,吃的是泡麵,住的是小旅館。一次押貨回來,路上翻了車,他負重傷住進了醫院,兩條腿總算保住了。經歷了這場劫難後,他前後判若兩人。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出差,他都儘可能地照顧好自己,然後才是業務。對待員工的態度也大變,改往日的兇橫,開始以溫和謙恭的面目出現。有人問他,他直言不諱:以前,我是用加法來衡量人生的,人活著要日積月累地發展,要滾雪球一般地賺錢。自出事後,我發覺人生適宜於減法,假如上次我被壓死,一切都不復存在;如果上帝要去我的兩條腿,人生就會少去很多意義。不要把人生的目標定得太高,比起健康地活著,一切都顯得微不足道。

  人生的減法哲學,能讓我們減去疲憊、減輕煩惱、減去沉重,更能減去不該早生的華髮。那些身外之物,諸如金錢、地位、權勢,不要也罷。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那個貪心的婆婆要屋子、要宮殿、要做女皇,最後,竟要金魚完全聽命於她。我們在嘲笑那個婆婆的貪心時,也別忘了我們是不死的“婆婆”。那些貪官,有了顯赫的權勢,還要金錢,還要美女,最終鋃鐺入獄。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寧可不要燈紅酒綠、寧可不要豪宅靚車、僅要一份平平安安,僅要一份恩恩愛愛。泥沙俱下的紅塵之河,有一葉扁舟就是幸福,太沉太重必會葬身於物慾的波濤洶湧中。

  海倫·凱勒希望人生中有三天的光明,我們也不妨把未來的日子看做只有三天。只有三天的光陰,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得好好地珍惜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