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景點導遊詞

黃河景點導遊詞

  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游,形成沖積平原,有利於種植。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黃河景點導遊詞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黃河小浪底導遊詞

  我們已經進入中國北方最大的水上樂園--黃河小浪底千島湖。向東,我們看到的堤壩就是小浪底大壩,因其是在孟津縣的小浪底村建起,故而被稱為黃河小浪底工程。

  這個村,原本是叫丹陽,相傳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經過此處,為平息水患,丹陽村村民舍小家顧大家,為紀念他們,就把丹陽村改為小浪底了。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但每年衝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l米高1米寬就可繞地球三週。由此可見,其有史以來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治理黃河是我國人民幾千年的夢想,而真正治理好黃河,惟有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不久,一代偉人毛澤東從長年戰爭留下的廢墟中走來,望著渾濁的黃河水,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指示。從那時起的40多年裡,成千上萬的治黃專家為了小浪底工程做了精心勘探設計,從1990年開始動工歷時10年,提前完成了大壩蓄觸電工程。它的建成,不僅鎖住了幾千年桀驁不馴的黃龍,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澇、減淤、供水、發電的綜合成效,還為我國增添了一道靚麗的旅遊景觀。

  前方l公里處水下,是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兩軍交兵的古戰場--赤河灘。

  大家往右看,北岸半山腰,就是大山寨,是當年袁紹駐兵囤積草的地方。往左看到的那座山叫黃鹿山,黃鹿山下有凹,叫曹營凹,是當年曹操的軍營所在地。現在我們所處的這個置下面就是赤河灘。

  這個赤河灘有4l戶215人,現已移居至孟津縣的送莊鎮。據說曹操和袁紹,在清河村大漁窯渡口打了一場惡仗 。曹操兵馬駐守的那一凹地,後被稱為曹營凹,營前修轅門,放馬吃果灘,飲馬黃河邊,曹操宴請有功將士的那道溝,叫大宴溝村,將士陣亡被埋葬的地方叫墳坡村。袁紹在黃河那邊的大山寨安營駐紮。古代戰前有戰書,交戰時,袁兵乘船過來就在我們下邊吃果灘,第打完一次仗,現渡河歸營。就這樣,雙方在這裡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雙方死傷無數,血流成河,整個吃果灘被染成了赤紅色,原有的300多畝果樹已被毀盡。從此,這裡就叫赤河灘。赤河灘村系黃鹿鄉所屬,說起黃鹿山,更有著一段傳奇的色彩。那是唐太宗李世民執政時,曾經來孟律打獵。一群人前呼後擁著他來到這裡。突然在河邊見一頭白鹿,便策馬去追。當追到黃河最後一個峽谷,南岸小浪底村西南的這座山時,發現白鹿居然變成了黃鹿,李世民驚呼:神鹿也!急令隨從下馬跪拜謝罪。

  朋友,你是不是還想知道一個叫周半縣的情況呢?這個周半縣就住在前面那個大宴溝裡,就是前面說的曹操宴請有功將土的地方。周半縣名叫周法,是西漢周勃的後裔。周勃因輔佐朝廷有功,被漢高祖劉邦封為西降候。明末周家從山西遷居孟津的白鶴鎮。清朝雍正年間,白鶴遭水災,周法和妻子扶老鐫幼在一隻喜鵲引領下來到了這條溝裡,安身立命,開荒種地,日子過得很清苦。後來因黃河發大水,治水有功,被官府賞賜黃金千兩,綢緞百匹,田畝能抵半個縣,並替全縣百姓繳一半賦稅,深受百姓愛戴。如今雖然大宴溝已多被淹沒,但他古老的家容宅貌尚存一些美麗的姿容。

  黃河風情線導遊詞

  黃河風情線,可謂我們金城蘭州最出彩發旅遊線路之一了。大家都知道,黃河全長5464公里,流經九個省區,但在全國大型城鎮中,惟有蘭州得天獨厚,被黃河穿流而過,所以這裡肯定有你想不到的獨特與驚喜。

  風情線上首屈一指的是素有“天下黃河第一橋”美譽的中山橋。中山橋跨在黃河上,橋長233.33米,寬7.5米,4墩5孔,橋上飛架了5道弧形鋼樑,俗稱“黃河鐵橋”。到2010年6月,就是黃河鐵橋的百歲誕辰了。想知道黃河鐵橋的來歷?聽我慢慢道來。清同治年間,陝甘總督左宗棠督師西征,可被黃河險阻給害慘了,他曾打算請外商幫忙修造一座跨河鐵橋無奈洋人索價過高,就沒能實現。到了公元1907年,蘭州道臺彭英甲又提出了修建鐵橋的建議,這次清政府批准了。於是乎一項由美國橋樑公司工程師滿寶本負責施工,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天津人劉永起負責工地操作的浩浩蕩蕩的工程開始了。三年四個月以後,也就是1910年6月終於竣工了。您猜花了多少錢?30萬6891兩8錢9分4毫,精確吧。別說鋼材水泥了,連個小小的螺絲釘都是從美國或是德國進口的。這座橋樑落成之初叫“蘭州黃河鐵橋”,後來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橋”了。1954年,蘭州市政府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現在的中山橋既堅固耐用又氣勢雄偉,現已成為蘭州市的標誌性建築,一會兒您就可以領略它的風采。

  下一個就是水車園了,它不大,但是卻承載了蘭州古老水車的風采,到了蘭州不到水車園會很遺憾的哦。

  蘭州水車,最早出現在明朝,相傳段家灘人段續,注意,不是段譽,考中進士到了雲南做官,他遊遍了南方,見到了木製的灌溉汲水工具龍骨筒車,便暗暗把構造記在心中,後來退休回家便巧思構造,終於仿製成功。蘭州的乾旱大家說有目共睹的,所以段續創制的水車可算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福音。人們紛紛仿製,在20世紀中期,蘭州的水車有252輪,是號稱“水車之城”的敘利亞哈馬市水車最多時期的8倍多。稱得上一座“水車之都”了。後來隨著電力灌溉的普及,水車一個個被拆除了,蘭州也失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水車園呢,現在有兩架仿古水車,還有圍堰、渡槽、水磨坊、工藝品商店和遊樂區。一會我們走進了水車園,大家一定要靜靜的聆聽一下,來自水車那個遙遠的國度的呼喚。

  接下來就是“黃河母親”雕塑了,這個雕塑是花崗岩質地,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餘噸,是我們甘肅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的,黃河母親還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了“優秀獎”,看來這片黃土地上真是人才輩出呢。

  黃河雕塑運用了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說到這裡請大家猜一下,那個嬰兒是男是女呢?聽出當初構思的時候何鄂女士就猶豫了很長時間,後來靈機一動,就塑造了一個匍匐在母親胸前的嬰兒,讓人無法分辨是男是女。不過一般都認為是男孩。黃河母親,母親面含微笑,神態慈祥,嬰兒天真爛漫,頑皮可愛。整個雕塑和諧流暢,還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所養育的中華民族也永遠幸福安樂。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自於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真是一絕,拍照的可不要錯過啦。

  最後一個就是甘肅道教的主要宮觀白雲觀了。相傳白雲觀是為了祭祀呂洞賓而建的,所以又稱呂祖廟,據記載,嘉慶以來,呂洞賓經常踩著波浪出現在“白馬浪”上,萬目共睹。白馬浪就是白雲觀前的一段黃河波浪,於是人們就一起請願建宮觀,陝甘總督瑚松額就接受了請求,於是就有了今天的白雲觀。

  白雲觀原來的規模很大,可惜由於歷史原因,現在只剩下一部分殿堂房屋,觀內有戲臺一座,大殿兩座,鐘樓鼓樓各一座。前殿供奉有呂洞賓塑像。還有就是院內6棵古老的'國槐,已經被蘭州園林部門編了號,成為受保護的壽星樹了。迫不及待想到達了吧?

  黃河鐵橋導遊詞

  各位遊客們,歡迎諸位來黃河鐵橋參觀遊覽,黃河鐵橋即中山橋,是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的一座跨黃河鐵橋,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初名“蘭州黃河鐵橋”,後改稱“中山橋”。全部建橋材料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從德國走海運到天津,再由甘肅洋務總局從天津轉運至蘭州。建橋的工程師是美國人滿寶本和德國人德羅,施工負責為人天津人劉永起。施工人員以德商聘來的69名洋工華匠為主。歷時3年建成。造價白銀三十萬六千餘兩。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蘭州歷來是東西交通要衝,中原與西域往來的必經之途,穿城而過的黃河則是橫亙在蘭州這一交通樞紐之上的難以逾越的障礙,民間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門關”的歌謠。從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都曾因軍事需要在蘭州黃河段修建過浮橋,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毀了。直到洪武十八年,蘭州衛指揮僉事楊廉才在如今的中山橋的位置上興建了著名的鎮遠浮橋。此後500多年間,用以構築浮橋的船數和用以固定的鐵柱與木柱數雖有變化,但鎮遠浮橋卻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橋”。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就像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黃啟炎傳,鐵漢秦章光隴坂;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金城。”這座古老的橋樑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樸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遊興。和諸多橋樑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

  黃河鐵橋這裡還有許多美麗的景點,我的講解到這裡就完了。接下來我們就去遊覽這傳說中的黃河鐵橋吧。但願今天的黃河鐵橋能給您留下難忘的記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