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是根接力棒美文摘抄

高尚是根接力棒美文摘抄

  陳之藩是位科學家,更是位作家,他的作品進了大陸、臺灣和香港教科書,滋養了一代代的學子。

  陳之藩不但事業有成,做人更是堪為楷模。

  五十年代,他出國留學,家裡很窮,沒錢遠行,彷徨無計。就在這時,收到一筆錢——四百美元,是胡適送來的。過去,他和胡適有交往,可是不多,因為一個是名滿天下的大師,一個是窮困學子。

  這筆錢,解決了陳之藩的燃眉之急,可謂雪中送炭。

  在大學,陳之藩埋頭苦學,成績優秀。同時,他拿起筆,仗著自己深厚的文學功底,開始積極撰稿,給各個報社投稿。

  畢業之後不久,他就已經是一個很有名氣的科學家了,手頭的錢,也慢慢地寬裕了。

  這時,他才想起來,自己還有一筆錢沒還,這就是胡適的四百美元。五十年代前後,經濟蕭條,百廢待興,無論大陸、臺灣,還是香港,四百美元,實在不是個小數目。可是,借出去後,再也不見胡適提起。

  陳之藩想,老先生沒提,自己不能不還啊!於是,將四百美元匯給胡適,還去了封感謝信。不久,就接到封回信,是胡適的。開啟一看,上寫道:“之藩兄,謝謝你的10月11號的信和支票,其實你不應該這樣急於還此四百美元,我借出的錢從來不盼望收回,因為我知道我借出的錢總是一本萬利,永遠有利息在人間的。”

  這事,被陳之藩記在散文中。而且。在見到記者時,陳之藩也曾談到此事,據他證實,胡適借出的錢很多,對於這些錢,他一概採取這種不聞不問的態度。這樣做,不為別的,以他的話說,他借錢,不盼望收回,因為他借出的錢都一本萬利,不是為個人獲利,是為整個人類獲利。言外之意,這些借錢人,一定能學有所成,報效社會的。

  這是一種博大,是一種信任,一種鞭策,更是一種天下為公的胸懷。這,就是“五四懷抱”。有人說,五四時期的大師,是可以上承儒家,與之媲美的,也是人人可以成為聖人的。

  因為有這樣一批人,關心國事,關心人類,因而今天,當我們仰望五四天空,仍然感到昨夜星辰群星璀璨,熠熠生輝。

  陳之藩說,後來他和胡適通訊很多,可以裝訂成書。在所有的信中,這次的回信是最短的一封,可卻是對他激勵最大的.一封信。多年後,已經進入耄耋之年的陳之藩,仍能說出那封信的內容,並評價道:“在這樣一位聖者的面前,我自然而然感到自己的汙濁。”

  感到自己汙濁,是一種謙虛。也是一種自省,更是一種激勵。

  聖人言:“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當年,紅樓之內,大師輩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高尚是根接力棒,拿在手上的人就一定會努力地傳下去,一直傳向永遠,這是責任,也是前輩的囑託,更是後輩的矚望。

  胡適,是傳棒人;陳之藩。是接棒人。現在的我們呢,應當怎麼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