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到做了什麼,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美文

別等到做了什麼,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美文

  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裡,陳天嬌是一直被羨慕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很喜歡天文。但媽媽覺得研究天上的星星並沒有什麼用,強行讓她把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當成目標。一開始的她並沒有想過要抗爭,直到她遇到高翔,她才意識到人應該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其實故事的本身並沒有讓我多感動,很老套的劇情,不夠新穎的觀點,甚至我關注的重點是她真的好努力、好拼,而我當時為什麼不努力?但我仍然要把它寫出來的原因是,電影想表達的與我一直想說的東西不謀而合。人啊,確實應該有勇氣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有些東西真的只有自己經歷過了才會懂。多麼痛的領悟!

  我喜歡文學,心情很不好時看書能讓我平靜。我寫過被老師稱為範文的作文,但在高考之前,我真的從來都沒有很清醒地意識到這就是我的興趣所在。那時候我媽想讓我當教師或醫生,因為她覺得這樣的工作穩定。那時候我對我媽說的這些特別反感,她越是跟我我只能從中擇其一,我越是不想選。我當時還是考慮過漢語語言文學這個專業的,只是當時正好看到“不要讓喜歡的東西與金錢掛上鉤”的話,然後想了想,我好像對堅持文學這個事也沒有到非做不可的地步,所以這個就變成了一個被擱置的想法。

  仔細想想,老師在整個高三真的沒提過專業這個事,每天就是讓我們爭分奪秒地學習,所以這個被我擱置的想法後來也沒被我想起來過。一直就這樣到了高考結束,在我媽和我哥的輪番轟炸下,我不情願地選了學醫。俗話說得好:“專業選得好,年年像高考!”各種各樣的社團活動和各種各樣的課真的弄得我每天都很忙,直到有一天忙到晚上10點才吃晚飯,我終於開始停下來問自己:“為什麼這麼忙?”傻乎乎地進了不知道幹什麼的部門,做著並不喜歡卻很累的事,很認真努力地上著專業課,畢業了卻並不想做醫生。終於,我得出了一個結論:盲目+忙碌=迷茫!我忙啊忙,把自己弄得這麼累,我努力的方向與我喜歡的我想要的生活的方向卻是相反的。

  此時此刻,我才意識到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反感做一名教師。做一箇中文教師是我比較喜歡的職業。我沒有太大的夢想:我寫出來的東西能取悅自己,能讓別人看到他想要的東西;我能做著熱愛的工作,就算很辛苦卻甘之如飴;我不奢求生活能有多富裕,但能讓我不為物質所困。很不幸,當我走到這一步,我才聽到我內心的'聲音,才知道我想要什麼,也很幸運我終於還是明白了。

  從最初的相信自己一定會和別人不一樣,到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一個平凡人,然後,開始接受自己並不“上進”的夢想。無論什麼時候,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真的很重要。別太在意別人的想法,有時候所有人都說好的東西不一定是對的。相反,就拿賺錢來說,我覺得當所有人都認為某一件事情有利可圖的時候,它就快到盡頭了。“真正賺錢的時候,是隻有一部分先驅首先察覺的時候。”這是《女王喬安》中平義說的話。你是活給自己看的,你過得累與不累最終都是自己承受的,所以,請遵從自己內心的決定。其實很多東西都是殊途同歸,父母希望的不過是我們可以過得好,只是難免會有判斷出錯的時候。

  別等到做了什麼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也別因為別人質疑的目光而忽略了自己想做什麼。陳天嬌最終成了著名的天文學家,我們都不是陳天嬌,但每個人都可以像陳天嬌一樣擁有追求自己熱愛的事物的勇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