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德國風情街導遊詞

青島德國風情街導遊詞

  作為一名導遊,怎樣向你的遊客介紹青島德國風情街才能讓他們印象深刻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各位旅客,歡迎來到青島德國風情街,下面我來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的青島德國風情街。

  大家都知道德國與青島有著長久的友好往來。改革開放以來,青島與德國在各個領域建立起廣泛聯絡,締結友好城市、經濟技術合作、文化資源交流……特別是1995年11月15日,德國總理科爾訪問青島,拉開了德國與青島交流合作的新篇章。一個世紀以來,德國與青島在建築、文化、藝術領域的交流與共融,共同塑就了青島獨特的城市風貌和人文景觀。德國與青島的對話與融合,已經成為厚重的歷史,永遠鐫刻在城市基座上。

  館陶路初建於1899年,因為靠近膠海關、後海碼頭和大港火車站,德國駐膠市政當局將此規劃為“洋行區”,各國的許多駐青機構最初也是先在這裡涉足。20世紀初,在中山路北段的延伸部分——館陶路,建成了“洋行一條街”。

  20世紀的頭十年內,隨著進出口貿易的飛速發展,多家外資銀行的分支機構紛紛來此設立。20世紀30年代,館陶路已經成為青島的金融經濟中心,被稱作是“青島的華爾街”,影響著整個華東地區的`經濟及沿海地區的出口轉口貿易。據史料記載,館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時有50多家,多為德國、日本、美國、英國、法國、丹麥、比利時、葡萄牙等國大公司的分支機構。

  館陶路現有歷史建築25座,佔現有建築總量的71%。其中現存德式、日式風格的歷史優秀建築共14棟,約20萬平方米。鑑於館陶路在青島的歷史地位和現存歷史優秀建築的影響,根據青島市政府推進舊城區建設的部署,本著“積澱歷史 、恢復活力,整合功能、彰顯特色”的原則,按照“修舊如初、修舊如新”的思路,正確處理好新舊建築的整體風格,為舊城區合理定位;突出德式建築元素,恢復歷史建築風貌,營造新的城市形象;突出中外文化融合,引入德國民族文化,集聚德國特色產業,以經濟發展推動舊城區改造,激發舊城區的生機和活力,帶動周邊區域的建設和發展。

  青島德國風情街的整體功能定位在金融商貿、特色旅遊、影視文化、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綜合街區。據統計,每年有80多個影視劇組在青島拍攝。以現今影視業良好的發展勢頭,青島德國風情街借鑑上海新天地、哈爾濱果戈裡大街、天津市重點建築保護與修繕的成功經驗,以舊城區改造為契機,保護歷史建築風貌,建成沿海德式建築風格為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並引入德國新時尚,如現代音樂、繪畫、街頭藝術。以影視文化促進文化產業的深化發展,不斷引領時尚文化發展潮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