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比較閱讀教學策略論文

初中語文比較閱讀教學策略論文

  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鑑賞,評價和 探究文章的思維過程。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初中語文比較閱讀教學策略論文 ,歡迎閱讀。

  【摘要】本文論述比較閱讀主要包括文字內比較、跨文字比較兩種型別,並對這兩種型別的比較閱讀教學策略展開探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 比較閱讀

  文字內比較 跨文字比較 閱讀能力是初中生語文能力的核心。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不高,迫切需要教師尋找語文閱讀教學的支點,將文字解讀推向深入,“比較”就是諸多支點中的一個重要支點。比較閱讀具有開放性、多元化和深刻性等顯著特點,它可以選取的比較點有很多,能突破文字的侷限性,進行跨文字閱讀,突破傳統教學思維。隨著比較的深入,文字中的很多傳統閱讀教學視域下未涉及的內容被挖掘出來,學生對文字的瞭解更深刻,能夠向文字更深處漫溯。比較閱讀主要包括文字內比較、跨文字比較兩種型別,前者屬於淺層次比較,後者是對前者的深入,需要具有跨文字的思維。

  一、文字內比較

  文字內比較是指立足於文字本身進行比較的一種閱讀教學方法,比較的側重點在於文字內的句子比較與寫景比較,文字內比較點如何抓,具體還要根據閱讀文字的特點展開。下面?P者以朱自清先生的《春》(人教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為例,簡述文字內比較閱讀教學。

  (一)比較句子,含英咀華

  句子是文字的外衣,透過語言的外衣有助於我們深入文字,觸控作者的情思。在朱自清《春》這篇散文的文末,作者運用了三個比喻句作為結尾: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他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三個比喻句就值得我們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這個比喻側重於表現春天的“新”;“春天像小姑娘”,則側重於表現春天的“美”;“春天像健壯的青年”,側重點則在於表現春天的“力”。三個比喻從不同角度突出春天之美,避免單調感。三個比喻句又構成排比,水到渠成地突出文章主題:人類也應當踏著春天的步伐,去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教師透過讓學生比較句子,達到含英咀華的效果,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文字。

  (二)寫景比較,情景相生

  一般來說,文章離不開寫景,教師引導學生對寫景的句段進行比較分析,不僅有助於學生掌握一般的寫景方法,也有助於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春》這篇散文,有這樣一段描寫: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味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這一段寫景語段雖然不長,但是可選取的比較點有很多:寫桃樹、杏樹、梨樹,虛實結合,由眼前之景展開聯想,“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再寫花下,側重於寫動,動靜結合;又從側面來寫花,從多個角度生動地描繪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二、跨文字比較

  跨文字比較是指閱讀教學突破單篇閱讀教學模式,對文字進行延伸,可以是教材內文字比較,也可以是基於文字的拓展比較。一般來說,可以從主題、寫法、語言等角度進行比較。

  (一)主題比較:同中求異

  主題比較是從文章主題的角度進行比較,透過同一個主題文字的比較,尋找兩篇文字的不同之處。基於主題的比較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於教材文字主題的理解,也有助於學生求異閱讀思維的培養。

  例如語文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朱德的文章《回憶我的母親》,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透過具體的事件表現了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韌頑強的美德,以樸實無華的.語言抒發了對母親真摯深沉的愛;鄒韜奮先生也寫了一篇相關主題的文章《我的母親》,這篇文章也是一首質樸動人的對母親的讚歌,透過對母親幾個生活片段的回憶,表達了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和讚美。這兩篇文章的主題相同,都是透過具體事件表現人物。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不同之處:《回憶我的母親》以時間為順序、以人物活動為線索進行選材與寫作;《我的母親》則透過擷取典型經歷表現人物形象。此外,《我的母親》在思想主題方面還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被壓抑和被埋沒的婦女命運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教師透過主題比較,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寫法比較:觸類旁通

  寫法比較是指在閱讀教學中,從分析寫法的角度對文字進行解讀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往往是將寫法相同的兩篇文章或者多篇文章進行比較,強化學生對某一種寫作方法的認識,體會該寫法的獨特效果,進而培養學生運用這種寫法進行寫作的意識。

  例如高爾基的散文詩《海燕》,作者運用象徵的手法,賦予海燕、海鷗、企鵝、海鴨、暴風雨、閃電等形象以象徵意義,反映風起雲湧的革命形勢,並藉助海燕在暴風雨來臨時勇敢地飛翔和歡樂地叫喊的形象,來歡呼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首充滿戰鬥激情的頌歌。除了象徵,課文還運用了對比、襯托等修辭手法。為了強化學生對象徵、對比修辭手法的認識,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例如茅盾先生的《白楊禮讚》這篇散文,先透過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引出作者觀看的“單調”感;再寫白楊樹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枝丫聚攏等特點;然後寫白楊樹的“精神品格”,點明它的象徵意義;最後再將白楊與“貴族化的楠木”對比。該文與《海燕》在寫法上具有很大的相同點,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篇文章的寫法,必然會強化學生對象徵、對比等手法的認識,促進學生對這兩種寫法的內化,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三)語言比較:文采飛揚

  語言比較是指從文字語言風格的角度進行比較閱讀,瞭解語言多樣化的風格。語言風格比較,有助於強化學生的語言最佳化意識,使學生感受到不同語言風格產生的不同效果。語言風格的比較,既可以對不同作家的語言風格進行比較,也可以對同一作家不同文章的語言風格進行比較。

  例如吳敬梓的《范進中舉》這篇小說透過誇張的手法,用人物自己的語言表現人物性格,收到了卓越的幽默諷刺效果,創造出一種鮮活靈動、精妙傳神的語言風格;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變色龍》也具有相似的語言風格,小說透過幽默諷刺的語言,生動地展現了一個在沙皇專制統治下見風使舵、欺下媚上的忠實走狗的形象,巧妙地揭露了俄國警察制度的反動和虛偽。這兩篇文章透過幽默的語言進行諷刺,很好地表現了文章的主題。

  總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比較”的支點,將文字閱讀不斷向縱深處推進,引導學生向文字更深處漫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語文閱讀學習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要加強實踐,不斷探索比較閱讀教學方法,不斷尋找並最佳化“比較點”。比較閱讀教學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思維,也有助於教師不斷創新閱讀教學方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學生終身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