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物品的提供論文

公共物品的提供論文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和不可分割性。怎樣分析公共物品的提供問題?

  摘要:從最早的大衛休謨對社會公共需要的關注到現在實驗經濟學等對公共品的研究,公共品的有效供給一直是非常困難的問題。本文就公共品的性質、供給機制等方面進行探討,並主張公共品應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提供,但更傾向於私人提供。

  關鍵詞:公共品 非競爭性 非排他性 私人 政府 供給

  一、公共物品的理解

  公共物品是與私人物品相對應的。從供給渠道和需求主體不同方面來說,公共物品是指由公共部門提供的用來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私人物品則是由市場供給用來滿足個別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務。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和不可分割性。非排他性是指某些產品投入消費領域,任何人都不能獨佔專用,在技術上沒有辦法將拒絕為之付款的個體排除在公共品或服務的受益範圍之外或排除成本太高。非競爭性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邊際成本為零,即消費者的增加不引起生產成本的增加,從理論上說公共物品的邊際成本為零。二是邊際擁擠成本為零,每個消費者的消費都不會影響其他消費者的消費數量和質量。不可分割性是指公共品通常作為一個整體向社會提供,消費者消費公共品一般不能自主選擇消費的數量,通常是所有消費者都消費相同數量的公共品。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是社會產品中典型的兩極。同時具備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屬於純公共物品,同時具備競爭性和排他性的是私人物品,兼備私人物品與公共物品的特徵的物品稱作混合物品或準公共物品。

  公共品是社會正常存在與發展所必需的、具有社會性的物品或服務,換言之,儘管是由政府提供但不具有社會性的物品或服務不能算是公共品,公共品的社會屬性決定了其為社會所帶來的效用大於它給個人帶來的效用之和。

  二、公共物品的供求原理

  根據商品的均衡原理,可知商品的價格是由供求雙方的力量決定的,但是公共物品的特徵卻決定價格機制在此並不適用。首先從其非排他性來看,非排他性意味著可能形成“免費搭車”現象,作為理性的經濟人的消費者可能隱瞞其真實的需求偏好,並期望“免費搭車”,從而不能提供有效的市場資訊。從非競爭性來說,非競爭性意味著提供公共品的邊際成本為零,由於廠商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其產量需滿足MC=MR,廠商不可能按照邊際成本定價,這樣必然導致供給量不足,降低消費者的福利水平。這就是長期以來為什麼公共品大多由政府提供的原因。

  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線不像私人物品的需求曲線那樣透過水平相加得到,而是透過垂直相加得到,即所有個人對公共品願意支付價格的加總。公共物品的供給曲線則是由生產公共品的邊際成本曲線表示,供需曲線的交點即是市場均衡點,但是有些學者認為公共物品的市場均衡分析無任何意義,因為其需求曲線是立足於不可能存在的假設下,其中一個假設條件之一是消費者能夠準確地說明對公共品價格和需求量的關係。

  公共品的外部效應也是衡量公共品成本與收益的一大難題。公共品,人人可用,但每個人的使用會給他人帶來外部成本(如擁擠成本)。雖然政府可以對外部效應進行矯正,如透過罰款或徵稅將外部成本內部化,或是公共管制,但這些同樣也帶來了另外的成本。

  三、公共物品的供給的影響因素

  馬斯格瑞夫與薩繆爾森都認為,由於公共品具有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私人供給必定存在效率或福利損失,因此,必須由政府供給。無論是學術界、社會公眾、以及政府部門本身大多理所當然地認為公共物品應由政府負責提供,雖然公共物品的出現,幾乎總是和政府相聯絡,但這並不意味這政府有提供公共物品的壟斷權,公共品由市場還是政府機構提供從來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是誰能夠按最有利於社會公共利益的方向配置公共資源,實現社會公共福利最大化。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經濟教科書中總是出現的燈塔的例子,燈塔在大多數經濟學家看來是不可能由私人提供的,因為如果私人燈塔主不能向享有燈塔服務的船主收費,就會形成“免費搭車”問題。然而,19世紀英國海岸線的燈塔卻是私人擁有的,燈塔主知道他們不方便直接向船主收費,於是他們將燈塔的服務轉讓給附近港口的所有者,這就有利於有燈塔的港口所有者吸引船隻進入他們的港口。結果證明,經濟學家們曾津津樂道的私人不能提供公共品的典型案例,並不是十分可信的案例。

  決定公共品的影響因素:第一,公共品的性質:由於公共品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從而供給機制也發生了變化,主要有下列情況:一是具有完全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即我們常說的.純公共品,比如國防,從需求方來說,消費的非排他性使得理性的消費者均想“免費搭車”,從供給方來說,由於消費的非排他性使得向誰收費以及如何收費成為不可能,並且非競爭性使得公共品的邊際成本為零,價格機制難以發揮作用。為保證這樣的純公共品的供給充足以及社會福利的保證,必須由政府供給,稅收一般是保證純公共品供給成本得到補償的最好途徑。二是具有非競爭性,排他成本很高,比如無線電視,這類公共品很類似於純公共品,由於排他成本很高,很難將“免費搭車”的消費者排除在外。所以為保證此類公共品的供給效率以及避免福利損失,一般由政府提供。三是具有非競爭性、排他成本很低,比如有線電視。這類公共品由於排他成本低,易將未付費的消費者排除在消費之外,所以,可以由政府、私人提供或是混合提供。四是具有競爭性,具有非排他性,或者排他成本很高,如公共草場、城市道路。這類公共品的消費者之間互相影響,尤其是達到一定的擁擠點。有時為了解決擁擠問題,提供者就採用收費的方法,此時就有了排他性。由於價格機制在這裡難以發揮作用,所以這類公共品最好由政府提供。五是具有競爭性,排他成本很低,如高等教育。這類公共品比較接近私人物品,所以私人提供會更有效。

  第二,新興技術的崛起也會影響公共品的供給,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電視機。早期,在無線電技術發明以前,電視訊號都是透過電磁波的形式傳送給使用者的,此時的電視訊號具有非排他性,幾乎是由政府提供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有線電視技術、加密技術的出現,有效解決了電視訊號非排他性問題,不願意付費的消費者則被排除在外,私人興辦的電視臺開始出現。這個例子說明了技術進步使得區分消費者是否付費成為可能,從而做到是否能排他。另外,精確計量技術的出現可降低公共品的排他成本,技術進步甚至使得那些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公共品產業的進入門檻降低,使得私人提供成為可能。  影響公共品的供給因素還有社會體制的不同、不同經濟思想的盛行、政府的職能範圍以及對經濟的干預程度,以及統治階級的側重點不同。

  四、公共品究竟由誰供給

  公共品的有效供應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實際上我們並不知道每個人的公共品需求曲線,從理論上講,只要每個人能如實地說出自己對某種公共品的偏好,就能有效解決公共品提供問題,但是說實話的機理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充分的。公共品的有效提供是整個社會所需要的,但只有每個人承擔足夠份額才能順利提供出來,這樣公共品的提供就像經濟學中經典的“囚徒困境”,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合作,“免費搭車”過於嚴重,最終公共品不能充分有效的提供出來,所有人的利益都會受到損害。

  公共品主要由公共部門提供,原因是私人不能有效提供,而非私人不能或不願提供公共品。從歷史發展來看,市場經常採用變化多端的方式解決了公共品的提供問題,企業總是會透過開發出某種技術,使不付費者不能享受到某種物品或是服務,從而有效解決免費搭車問題。

  泰勒柯文教授特別指出,市場供給公共品的失靈,必須和政府提供公共品的不完善進行一番認真的比較與權衡。政府依賴官僚機構為消費者服務,由於缺乏激勵機制易效率低下,並且其中往往摻雜了官員自身的利益。他認為,只要有可能,讓私人提供公共品通常要比政府有效。

  實驗經濟學家們還就如何減少“免費搭車”機制進行研究,雖然目前未取得公認的有效結果。但是如若將來“免費搭車”行為能有效制止或減少,那麼公共品的私人提供比例可能會進一步增加。上面也就不同型別的公共品的提供方式給出的合適的建議,但是個人還是比較希望和認可由市場來提供公共品,畢竟那些一度被認為不可能由私人來提供的公共品,市場總會找出有效的方法來解決。

  參考文獻:

  [1]左敏,朱德雲,李森.財政學[M].山東大學出版社

  [2]張馨,陳工,雷根強.財政學[M].科學出版社

  [3]陳共.財政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劉蕾.公共品本質屬性探究―兼對西方主流學派公共品本質界定的質疑[D].山東大學經濟學院,2008.

  [5]樊麗明,石紹賓. 公共品供給機制:作用邊界變遷及影響因素[D].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2006.

  [6]馬.公共品概念的價值[J].財貿經濟,2005.

  [7]曾康霖.公共品研究要有新視角.[J].經濟學動態,200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