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氣息訓練對聲樂教學的作用論文

歌唱中氣息訓練對聲樂教學的作用論文

  一、氣息影響人聲的狀態

  (一)聲音的產生

  物理學家認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如提琴演奏中弓與弦的摩擦產生振動,孕育了琴聲,我們把這種聲音產生的原理叫做固體振動。人體在生命活動中,會不斷吸進新鮮的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這種氣息流動我們叫做呼吸。呼吸過程中的氣流振動聲帶,隨之產生人聲。這種氣息流動就是我們歌唱的關鍵——呼吸。

  (二)說話和歌唱的區別

  在聲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說到“像說話一樣唱歌,像唱歌一樣說話”的演唱方法。因此很多人會把說話和唱歌的概念混淆,認為說話就是唱歌,唱歌就是說話。說話與歌唱的聲音除了產生的基本原理相同外,產生的過程其實還是天差地別的。

  1、歌唱與說話的聯絡

  如果要把歌唱與說話相聯絡,我們可以把說話產生的聲音當作是歌唱中聲音產生的一個基音。在呼吸過程中產生氣息透過橫膈膜、胸腔、氣管、咽腔等共鳴腔體,產生共振、協振,使原來產生的基音擴大、美化。再和造字的器官共同作用產生聲樂中的嗓音。

  2、自然呼吸和歌唱呼吸

  自然呼吸和歌唱呼吸是區分說話和歌唱的最基本方法,也是因為它們的呼吸方式不同導致歌唱和說話產生的聲音的音量、音高等聲音因素的不同。自然呼吸:又稱人體的無意識呼吸,不需要自我的把控,自然而然的進行氣體交換,也是延續生命的的保障。這種吸氣的肺活量較小,“一般成人每分鐘呼吸頻率基本相等。自然呼吸時聲帶處於開啟狀態、內外無壓力差。”歌唱呼吸:屬於人體有意識呼吸,需要自我控制。“它吸氣的肺活量較大,大約為2400毫升左右;而呼吸的次數有相對減少,每分鐘6-8次。”同時,吸氣快而短促,呼氣均勻而長久。與自然呼吸相比,歌唱呼吸吸氣時聲帶開啟、呼氣時聲帶閉合,聲帶內外壓力差較大。

  (三)氣息對聲音的核心作用

  在歌唱中要獲得高亢嘹亮的聲音,就需要透過氣息的運用在身體內各器官產生了共振從而形成共鳴,共鳴又稱為身體的擴音器。要讓這個擴音器正常工作的`基礎之一就是正確的氣息運用。在教學中我們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聲音蒼白無力沒有氣勢,其原因就是運用的氣息不足,不流暢。因此如果要學習唱歌首先就要進行系統的氣息訓練。

  二、穩定的歌唱氣息運用和訓練

  我們常說學會唱歌就要學會呼吸,唱歌的過程就是使歌唱呼吸變得像自然呼吸一樣成為人體的本能活動。在唱歌中可以不刻意的去呼吸,使歌唱更自然,更放鬆。但這個前提是,我們要懂得歌唱呼吸的原理,並能靈活運用。

  (一)歌唱呼吸的基本原理

  演唱時聲音的高、低、強、弱都是由呼吸時產生的氣體作用於聲帶,使聲帶的振動的頻率不同而產生的。目前歌唱呼吸方法用得最多的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法是種利用胸腔、腹部,橫膈膜共同作用的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法有利於開啟全身各個共鳴腔體。”在吸氣時,由於橫膈膜下降,兩肋擴張,胸腔也隨之擴大。這種呼吸法增大了氣息容量,使氣息下沉的同時均勻的分佈,便於氣息的交換、流動。

  (二)氣息的訓練

  1、慢吸慢呼

  這是呼吸訓練的基礎,也是我們鞏固歌唱呼吸中胸腹式呼吸的基本方法。首先儘量做到用鼻子帶動嘴巴吸氣,這樣更可以把氣息吸到底,吸得飽滿(可用“嗅花香”的感覺);其次吸氣時一定要全身放鬆,不然在吸氣的過程中,通道不順,氣息會僵化,無法到達腹部;再次如果找不到氣息要到達的深度,可藉助工具抵住腰部與臀部的連線處,這個位置就是吸氣時氣息應到達的位置;最後在吸氣後,慢慢的、柔和的,發出“S”聲,撥出量要小,速度越慢越好,“S”音的強度要相同。

  2、慢吸快呼

  這種呼吸訓練在於控制呼氣的過程。鍛鍊腹部肌肉的敏感。有利於演唱時突然出現的高音和強音。吸氣時和慢吸慢呼一樣,儘量吸得深,吸得均勻。快呼時,要注意腹部肌肉對氣息的突然推動,可借鑑吹蠟燭的感覺。

  3、快吸快呼

  這個呼吸訓練是要建立在已找到呼氣時氣息落點的前提下,訓練在快速吸氣時,氣息到達位置的準確性,在快吸快呼的過程中發聲器官和共鳴腔體的一個協調性。增加了腹部運動,提升它的靈活度,可模仿狗喘氣的狀態。

  4、快吸慢呼

  這是歌唱中最常用的呼吸法,因為在歌曲中間並沒有很長的間隙去呼吸,有時因為氣息量不夠,需要偷吸。這時運用的呼吸就是快吸慢呼。在呼吸過程中,要吸得快吸得深,呼得穩呼得慢。快吸時切記一定要吸到位,胸腔肌肉不要緊張用力,不要只用嘴呼吸,這樣在不熟練的狀況下很容易氣息上浮。這四種呼吸方法可以相對應歌曲中的不同狀況,只有加強訓練,熟悉各種呼吸方式,才能隨機應變。

  (三)氣息對聲音的控制

  在一首樂曲中,樂句又長又短,音量有大有小,速度有快有慢等這些要素的構成使樂曲充滿了起伏,賦予了樂曲生命。而面對歌曲中的因素不同氣吸運用的感覺也不同。

  1、音高時

  聲樂教育家沈湘說過:“彎腰九十度,兩臂放鬆自然下垂,兩腳略分開,要站穩,這時吸入氣息很自然地吸到腰的周圍,很明顯的有後背和後腰膨脹的感覺,這是唱高音用氣的位置。”音高時,我們的氣息要吸的多、穩、深。在唱歌時要有“頂天立地“的感覺,聲音向上走,氣息往下走兩者相互排擠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的腹部肌肉對氣息的控制加強,這樣聲音才能集中,聲音才會響亮。

  2、音低時

  “有人認為聲音低時,歌唱起來較輕鬆。整個人就可以放鬆,腹部也可以不用力。那麼就會出現聲帶沒有完全閉合,出現漏氣,聲音沒有共鳴,沒有流動性等問題。”因為音高本身就較低,那麼歌唱位置保持不變的話就需要氣息的支撐,但如果氣息過於下沉會使聲音空洞。所以我們要略微提高氣息的支點,增加胸腔的共鳴比重。

  3、音量小

  當一首樂曲中需要做弱的處理時,我們的氣息應該是線條狀的,平緩的,可控制得。尤其是在高音時要弱唱的狀態下,腰部一定要有唱高音時的強勁的推擠力,但又要保證氣息得平緩,流量小,似一種穿針引線,小心翼翼的感覺。

  4、音量大

  在唱重音時,一般表現的雄壯,有力的感覺。這時氣息要下沉,腹部用力,推動氣息的流速,加大流量。但氣息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是要平穩,均勻。綜上所述,氣息是歌唱的發動機,掌握氣息的熟練程度,直接影響到我們歌唱的好壞。呼吸和氣息控制的正確運用是複雜的,它涉及到發聲器官的機能狀態和歌唱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根據每一個人的個體差異,做出適當的調整,不斷實踐、創新,幫助學生找到一條適合的聲樂演唱道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