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物理演示實驗教學論文

淺談物理演示實驗教學論文

  演示實驗的教學效果並不僅僅取決於實驗本身,還取決於教師自身的實驗技能和對演示實驗所採取的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為本的策略

  演示實驗的最終目的,是要透過學生觀察、思考,加強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認識物理過程,學會科學方法.因而不論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與形式,都必須實事求是,因材施教.

  1、配合講解,層層深入

  進行實驗演示時,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心理狀況,給演示配以適當的啟發引導,並在能使學生接受的條件下層層深入.例如:在演示“機械波的形成”,講解波向外傳出振動形式這一特性時,要引導學生觀察每一個質點的起振形式有何共同之處,否則大部分學生僅僅能看見波峰與波谷這個振動形式向外傳播這一單方面的結論.

  2、直觀簡明,形象生動

  實驗教學對於學生來說應力求形象生動.這不僅能吸引學生觀察,而且也便於學生直覺思維.如在“超重和失重”的教學中,可採用如圖1裝置:等臂槓桿右側固定小型電動機B、纏繞在電動機轉軸上的細線繫著的.物塊C.槓桿左側固定著平衡物A.開始物塊C不動時,槓桿平衡;當物塊C在電動機牽引下向上加速運動時,槓桿右側會明顯向下傾斜,出現超重現象;反之便為失重現象.現象直觀明瞭,學生記憶深刻.

  3、適當設疑與激發興趣

  演示時,還應該利用中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思維的探求性.如:學習“伏安法測電阻”,學生在初中就學過了原理,做過了實驗,面對兩種電路,在他們原有的認知中是等價的.為了能把學習引向深入,可以採用大型示教電錶,分別用兩種電路去測量同一只大電阻的阻值,懸殊的測量結果,造成一種強烈刺激,學生的思維迅速地被激發.

  二、與教學要求相適應的策略

  即使是同樣的實驗裝置、器材,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需有不同的實驗教學層次與之適應.

  1、與知識深度相適應

  例如演示“光的折射現象”時,在初中,只要演示說明“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這一現象.而在高中物理為引入折射率n的概念,則在演示得到一系列的入射角i與折射角r的實驗資料後,透過層層分析探究,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在參與實驗探求中,對摺射率這一描述介質光學屬性的物理量加深理解.

  2、與要說明的問題的側重點相適應

  如演示“抽紙實驗”.將一隻粉筆,放在桌邊的一張紙條上,抽動紙條,是快抽還是慢拉呢?在初中,該實驗主要說明靜止物體具有慣性.必須要快抽,否則慢抽時粉筆為何不能因慣性而仍保持靜止?這時,不但沒帶來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在解釋時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負面的效應.而在高中,講授動量定理時,即要演示慢抽,又要演示快抽.以利於比較說明當外力一定時,動量變化與時間成正比.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根本途徑.物理實驗教學對學生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定律,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一位優秀的物理教師必定是善於運用“演示實驗教學策略”的教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