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多有的冰冷,都是對溫暖的隱藏雜文隨筆

世間多有的冰冷,都是對溫暖的隱藏雜文隨筆

  你有那種覺得全世界都拋棄了你的感受嗎?我有過。

  我是一個很需要關心的人,也可以說是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以前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一二好友陪伴,感覺一個人去食堂好怪,一個人去廁所好怪,一個人回宿舍好怪,一個人……

  一個人不是很奇怪嗎?

  也誇張的表現在另一個方面,聊天希望他們秒回,如果做不到就必須要我知道為什麼沒有回覆、回覆晚了。常常我們的聊天介面裡,中斷的地方總會出現這樣一句話:你剛才幹嘛去了?

  因為自己沒有安全感,所以潛意識裡認為對方也是沒有安全感的,所以當自己忙不開沒有及時回覆訊息的時候就會各種解釋說明,剛剛我在做什麼,雖然對方並不是太在意。

  這樣連自己都覺得累,但就是很在意。

  或許每個人都有那麼一點缺乏安全感,會在某個方面有自己固有的行為想引起別人的重視、照顧。對於我,最表層的就是言語,更喜歡用文字來表達自己,是因為曾經的某次溝通讓我感到沒有安全感,即使我已經不記得聊了什麼,後來有什麼影響。

  但確實在我腦子裡印下了語言的交流就是暴露赤裸裸的自己,就是對他們毫無設防也毫無抵禦,儘管我也明白陪我聊天的人都是想了解我,關心我的人。

  後來,我想與障礙和解,最開始的方法就是沒有篩選的參加各種社團面試,喜歡的不喜歡的都去,我要的不是得到他們的認可把我收納進團體,而是不想那麼膽怯,想把自己交出來,哪怕一次機會只帶來一點點的改變。

  當我去到北京參加活動,在天安門廣場賣小紅旗,並且戰績可嘉的時候,我依然沒有覺得自己已經牢牢的攥緊了安全感。才發現,我所有的自救行為僅是治標不治本。

  我可以透過鍛鍊很順暢的與人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做銷售被認可,但我還是不輕易相信關心我的人。我也不敢把自己的脆弱、無助交給另外一個人,甚至不敢依賴別人。我很難從內心深處信任別人,那太危險。

  直到現在還是做不到,向一個人敞開心扉是一個跨度很長的事情。

  朋友來青島找我,待了幾天,去了幾個地方,我記得最清楚的事兒是我們聊到很晚的夜。

  玩了一天,躺在床上,看了《七月與安生》,我們之前都看過,但是都害怕我們會像七月與安生一樣的結局。

  我們知道都不是過去的自己,某一剎那會感覺陌生,但是當我問她為什麼老是不回我訊息,委屈巴巴看著她的時候,我知道我們還是曾經的彼此,我需要她、依賴她,她也會照顧我、保護我。

  因為在乎,所有的問題和疑慮我們還是習慣性的擺在檯面上講,我就知道我們一定恢復了原來的感覺,無所畏懼。

  她向我講發的訊息都會看,有些重要的她就回復了,一些不重要的知道我只是向她傾訴一下,自己心裡早就有答案了,我們是互懂的,所以回不回覆都沒有關係。

  我說,可不是,我知道是這樣,只不過就是對於這個事情心裡有結,當時的想法就是憑什麼我這麼在乎你你卻對我很無視,明明知道不回覆的原因有千萬種,可就是死抓著不放。

  她說:我不回你就是不喜歡你嘛?不是呀!只是到了我們的感情,沒有必要因為表面的應和而去強迫自己了,在不熟悉的人面前累,難道我們在彼此的面前還要假裝很貼心嗎?

  我害怕失去,所以我一直緊緊抓住,哪怕歇歇手的功夫就讓我感覺到不安全。我發現,真有病,我們的關係,是好不好就可以失去的嗎?

  我們談論著各自的看法,說著近幾年我們缺席時的變化,因為我們兩個太像,像到同時喜歡過一個人的荒唐,像到高考考了同樣分數的巧合,像到我們都把對方當做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正是因為像,所以才怕離開,害怕不再是彼此之後的兩個人。

  聊過之後,我沒有之前那麼在意了,想講的話就會打成字發過去,然後去忙其他的事情,不再那麼期待她的回覆,因為我知道面對我的逼逼叨,她都看到了,只是有些不想回,有時候我回頭翻到之前發的文字,都覺得自己那時相當無聊。

  當時發訊息的初衷也僅僅是想分享那一刻的感受,她能感受到了,就已經完成了我的分享,好的事情她會為我高興,壞的事情她即使再忙也都會打電話安慰我。

  我不該懷疑我們的感情,她是確確實實對我關心的呀。

  人,總是透過各種方式來印證對自己不利的結論,比如一個人認為另一個不在乎他的時候,就會列舉出很多的現象來證明那個人不在乎他,然後一通亂氣,雖然他已經佔據了那個人大部分世界,不在乎的.表現也僅僅是打瞌睡沒有聽進去他的話。

  人就是這樣啊,可,人也可以不這樣。

  朋友給我的安全感,上升到對其它的朋友身上,我對交流的恐懼,是對自己沒有安全感、自己不被在乎的恐懼,當我慢慢從和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找到自己被在乎的例子之後就不再斤斤計較是否那麼及時了,因為不管怎樣,我都有被在乎的溫暖的感覺。

  朋友的感覺應該是舒服,而不是緊張。

  懂得道理,和去踐行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我們需要去強化自己的內心,從照顧自己的感受到照顧別人的感受。

  我們渴望的暢快的交流,其實是缺乏明辨本質的透視力,擁有一雙眼睛,看清浮於冰冷背後的溫暖。

  朋友也像愛情,最好的狀態就是:

  喜歡就多說一些。

  困了就躺著 ?疑慮就搞明白。

  大笑就別管多醜。

  捨不得可以哭 ?在一起就儘量快樂。

  推薦叢非叢《自我成長的力量》,一本透過與自己友好相處來保護人與人感情的書。

  最近喜歡心理學,想更好的瞭解自己,哪怕全是痛。

  可以一起討論,也可以分享給你最在乎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