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簡單越快樂雜文隨筆

越簡單越快樂雜文隨筆

  不知道在什麼地方,曾看過這麼一則故事。

  有一位很出名的畫家,一生唯有兩個願望:畫一幅佛,再畫一張魔鬼的畫。然而,這並非易事。一則,在現實生活裡,根本沒有佛主與魔鬼的原型;二則,無論畫家想破腦袋如何想象,卻怎麼也想不出佛主與魔鬼該有的模樣。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去寺廟朝拜,無意中發現一個和尚,並被這個和尚身上的超然氣質所深深吸引,感覺西天的佛主就應該是這個和尚的樣子。於是畫家找到和尚,許以重金,求和尚為他做一次模特。

  不久,畫作完成,轟動美術界,畫家也由此被人稱作“畫聖”。

  事後,畫家對媒體說:“那是我平生最滿意的一幅畫,因為那個給我做模特的和尚,讓人一看就像是一尊佛。在他身上,那種清明絕塵、淡定安詳的氣質可以感動世上的任何一個人!”

  畫家信守承諾,在以重金酬謝和尚後,開始著手畫魔鬼。

  然而,他探訪了很多地方,也找過很多兇狠的角色,卻始終沒有找到理想的模特。

  終於,在一座監獄裡,畫家遇到了一個即將要被處決的犯人。一眼望去,那犯人完全就像一個十惡不赦的魔鬼。

  可未曾料到,當畫家展開畫布要作畫時,那個犯人卻失聲痛哭起來。

  “為什麼,為什麼你上次畫佛主的時候找的是我,現在畫魔鬼還找的是我?為什麼,這是為什麼?”

  畫家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畫佛主時找的那個人氣質非凡,而你,看起來純粹就是一個魔鬼,你們,你們怎麼會是同一個人呢?”

  在畫家的再三追問下,犯人無比懊惱地告訴畫家:“是你,正是你,把我從佛主變成了魔鬼!”

  “以前,我在寺廟當和尚的時候,每日,除了化齋便是念經、打坐、參禪。雖然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身邊別無一件長物,但是,從早到晚,與清風為友,與明月為伴,生活很簡單,也很快樂,所以,你將我看成了一尊佛。”

  “後來,我得到你給我的一大筆錢,學會了花天酒地、尋歡作樂。錢,當然很快就花光了,可我卻早已習慣那種奢華的生活。於是,殺人越貨,賭錢、搶錢,只要能拿到錢,不管什麼壞事,我都會去做……結果,變成了你今天所看到的樣子!”

  聽完犯人的哭訴,畫家恍然大悟:原來,金錢、佔有,未必能讓人快樂,相反,還有可能如同一把枷鎖,將“佛主”變成“魔鬼”。

  自此,畫家負疚地扔掉畫筆,再也不曾作畫……

  故事很簡單,看完之後,卻讓人沉默良久。

  其實,世事就是這麼弔詭。

  在影視作品中,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橋段:愛美女士出門去會情郎或者會見重要的客人,面對掛滿衣櫃各種款式的衣服,極易犯一種病——“選擇困難綜合症”。紅的太豔,白的太素;裙裝好像不太莊重,職業套裝又顯得死板……挑來揀去,實在不知道該穿什麼衣服出門。由此帶來的煩惱,往往會讓這位女主抓狂。有病理學家說,患這類病症的人完全是因為不自信和缺主見。可是,殊不知,倘若衣櫃裡僅僅掛著那麼兩三套衣服的話,女主又焉會為此而煩惱不休呢?

  多則惑,少則明。

  據心理學家研究,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人們佔有的'東西越多,可選擇的餘地越多,不僅不會得到應有的快樂,反而,還會降低人的幸福感。

  以前,有一位富人,樓宇高大,滿屋古木傢俱與綾羅綢緞。出門,有呢子大轎接送;歸家,有漂亮的夫人和聰明可愛的孩子們陪伴。至於吃嘛,山珍海味都快吃膩了。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擁有萬貫家財的富翁卻常常感覺不到絲毫的快樂。

  開啟窗戶,俯瞰大街對面的那家鐵匠鋪,雖說屋舍簡陋,布衣粗食,卻時常順風傳來鐵匠夫妻與孩子們的歡快笑聲。

  富人的妻子很不明白,為什麼自家穿金戴銀衣食無憂卻不開心,而鐵匠一家子窮困潦倒、唯憑鐵匠養家餬口反倒天天那麼快樂?當她把內心的疑問和羨慕說與富人後,富人卻胸有成竹地告訴妻子,說他有辦法能讓鐵匠家變得不再開心!

  過了幾年,富人家越過越窮,卻日漸傳出笑語歡聲;而對面鐵匠鋪,越來越富有,卻日夜傳來鐵匠夫妻吵架和打罵孩子的聲音。

  原來,富人每隔一段時間就將家裡的金銀財寶裝進袋子,然後,偷悄悄扔進鐵匠家。沒有了財富的“富人”,日子越過越簡單,自然省卻許多煩惱;而突然擁有很多財富的鐵匠和他的妻兒,想法越來越多,慾望越來越大,反倒失去往日的快樂,變成了富人家過去的模樣……

  《菜根譚》裡說:“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衍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

  看來,故事裡面的那位富人,實在是一位智者,頗懂得“人生須做減法”的道理。表面上,他做“減法”,似乎在不斷地遭受損失,而事實上,他卻從“減法”中獲得了“人”的自由,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呢?

  人,是很容易被“物”所奴役的。在哲學中,這叫“人的異化”——人類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會變為異己力量,反過來統治我們人類。

  譬如,手機本是人們製造出來用以聯絡的工具,可現在,又有多少人早已變成手機的“奴隸”,一直被它牽著鼻子走呢?

  有個人,買了一件高檔衣服,覺得十分滿意。可他走到鏡子前反覆端詳時,才發現褲子與新上衣很不搭調,於是,他又去商場買了一條新褲子,好與他的上衣相匹配。可他再次走到鏡子跟前細看,又發現裡面的襯衣也需要更換,於是,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換掉了所有的內衣褲。然而,在他做完這一切後,他感覺現在的裝束似乎還應該搭配高階領帶、華貴的首飾,乃至於需要一輛高階轎車、一棟海景別墅……

  在“物”的一次又一次誘惑下,這個人完全跪倒在“物”的“石榴裙下”,再也無法找回自己的靈魂,再也找不到生而為人的快樂!

  可悲嗎?當然可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周圍的很多人不正是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嗎?

  “斬斷三千煩惱絲,化作自得一微塵。”

  之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佛教徒要行剃度禮,卻原來,即便是剪掉那三千煩惱絲,也能剪斷牽掛、剪去貪嗔痴慢、剪除世間的一切煩惱!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身被名牽,樊籠雞鶩。”《小窗幽記》如是說!

  大道至簡,願你,願他,願我,該放下的放下,該遺忘的遺忘,該丟棄的丟棄,如我家陶公元亮,“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