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千佛山的導遊詞

關於千佛山的導遊詞

  導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工具,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關於千佛山的導遊詞。歡迎閱讀!

  千佛山導遊詞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對各位光臨泉城濟南致以最誠摯的歡迎!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王,是大家這次旅行的導遊,大家以後可以叫我小王,或者叫我王導。旁邊這位是我們經驗豐富的司機師傅老李,他有十幾年的駕齡,大家可以放心乘車。非常高興能有機會陪同各位一道欣賞千佛山秀麗的美景,領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蘊。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興而來,滿意而當,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首先,請允許我站在美麗神奇的千佛山腳下,代表千佛山景區全體員工,歡迎您的到來,願您能在這裡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記憶。)

  好了,我們已經到了美麗神奇的千佛山腳下,大家可以下車了。在去參觀景區前的這段時間裡,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千佛山的大致概況。

  我們今天要遊覽的是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之一的千佛山。千佛山歷史悠久,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千佛山,古稱歷山”,至今算來,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上古時期舜帝曾在山下耕種過,所以又稱“舜耕山”,是人們祭祀舜帝的地方。以前人們每年在這裡舉行“遷祓”儀式,藉以除惡。“遷祓”就是“遷居高處,祓除不詳”,因“遷祓”與“千佛”諧音,後人據將此山稱作千佛山了。千佛山是泰山的餘脈,海拔285米,位於濟南市區南部,是一座城中之山。千佛山於1959年開闢為公園,佔地面積約166公頃,包括興國禪寺、歷山院、、唐槐亭、文昌閣、彌勒勝苑等等。

  現在我們來到了千佛山的北大門。北大門是景區的正門,也稱“禮敬門”,取佛經“禮敬諸佛”之意,走進禮敬門,大家就可以去拜佛了。

  進入“禮敬門”,便可看見這座氣勢雄偉的四柱三樓式石坊,它是千佛山的標誌性建築。站在坊前仰望千佛山,山上的蒼松翠柏、梵宇僧樓盡收眼底。 面前的這條臺階路是大家上山的主盤路,位於盤路兩側的是建於1996年的十八尊石質羅漢像。東側第一尊是十七降龍羅漢,西側第一尊是十八伏虎羅漢,這是乾隆皇帝給他們命的名。

  大家請注意看,前方這尊臥佛是1996年12月落戶千佛山的,它是釋迦牟尼側身臥像,花崗岩質,長10米,重50噸,屬全省之最。

  在我們右前方的這座園子叫觀音園。它的主體造像就是園中這尊15米高的銅鑄觀音像。1980年的時候,這裡有一方荷池,1996年景區將池擴建,建起了觀音園,並且供有一尊“白衣觀音”。2003年重修觀音像,改成了現在的銅質“楊柳觀音”。

  各位朋友,北大門景區遊覽走完了,讓我們一起登上山間小路,前往西盤道景區吧。(後面的遊客跟上了)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一寶頂飛簷涼亭叫唐槐亭,建於1957年,因旁邊這棵唐代古槐而得名。匾上“唐槐亭”三個字是原全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先生於1981年來千佛山時提寫的`。旁邊的這棵古槐,現在樹幹這已乾枯,但有一棵幼槐穿過樹洞勃然而生,宛如慈母抱子,人們又稱它為“母抱子槐”,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大有枯木逢春之意。傳說,唐朝的開國元勳護國公秦瓊是個大孝子,為了給母親求福增壽,經常到山上來上香許願,每到此處都要將馬拴在這棵樹上,於是後人把這棵古槐又稱為了“秦瓊拴馬槐”。

  再往上走,我們就來到了齊煙九點坊,這是一座二柱一樓式木質的丹柱枋,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上面“齊煙九點”這四個蒼勁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間歷城縣令葉圭書寫的。這四個字取自唐代詩人李賀的一首《夢天》詩中,他在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懷中瀉”。意思是說,他在夢中從天上遠遠看去,中國遼闊的九州小的像九點菸塵,汪洋大海也不過是懷中之水。

  大家看一下“齊煙九點坊”的背面匾額,這“仰觀俯察”四個字是引用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序》中“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的佳句來描繪這裡的美景。而且這四個大字是從王羲之書寫的《蘭亭序》貼中勾勒放大後刻在坊匾上的。

  再往前走就來到了“雲徑禪關”坊,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為四柱三樓式木枋。坊正面“雲徑禪關”四字隸書為濟南已故書法家黃立孫所書。背面“峰迴路轉”四字則出自濟南當代已故書法家姜守遷之手。 “雲徑禪關”的含義是說,寺院高聳,雲霧瀰漫,風吹著清雲,迴繞禪門,到寺裡拜佛,必須經過此坊,遊人至皮,已進入仙境,到達佛門淨地,也就是到了大徹大悟的關鍵,需靜靜心,誠心誠意燒香拜佛。 “峰迴路轉”則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藉以形容此處地勢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彎轉。而在此又一語雙關,暗示人們要超脫紅塵,走出苦海,回頭是岸。

  穿過“雲徑禪關”坊,迎面的是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公元1748年)遊覽千佛山所題的一首風光詩,題作《千佛山極目有作》,詩中主要描繪了千佛山秀麗的景色和千姿百態的石佛造像。

  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興國禪寺。它又名千佛山寺,建於隋開皇年間,佔地4.9畝,是一座佛教寺院,也是千佛山公園的主體建築。興國禪寺歷經滄桑,多次遭到破壞。唐代貞觀年間進行擴建,改用現名。大家看寺門上額嵌有已故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書法家趙樸初題寫的“興國禪寺”石刻,寺門兩側有石刻楹聯“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是濟南清末的秀才楊兆慶書寫的。意思是說,人世間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來到這裡被寺院晚間的鼓聲和清晨的鐘聲所驚醒,拋棄名利慾望,眾僧吟誦經文的聲音把在人世間苦海里迷失道路的人喚回來,使他們走上去往極樂世界的道路。興國禪寺分東西兩院,西院的北側有廳房三楹,廳東接走廊,廊東為殿宇三楹。廊北牆上分別鑲有趙樸初的“齊魯青末”,董必武的遊千佛山詩《古寺雲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齊州九點》七絕碑刻。

  大家往南看,這就是千佛崖。崖下由西向東依次是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洞天福地坊、對華亭、呂祖洞。它開鑿於隋開皇七年至唐貞觀年間,一共9窟,有130餘尊佛像,最早的距今約1300多年,這是濟南地區一組雕刻較早的石窟造像群,也是山東佛教的重要史蹟。同洛陽的龍門石窟、桂林的七星巖石壁、敦煌的壁畫、靈巖寺的巨佛一樣,是我為極為寶貴的文物,對研究隋唐時期的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再往前走,我們去看看興國禪寺的正殿。俗話說“山有主峰,廟有主殿”。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興國禪寺的正殿——大雄寶殿。殿內正中蓮花寶座上,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塑像,兩側菩薩、羅漢侍立,分別塑有普賢、文殊菩薩和阿難、迦葉等十大弟子。塑像個個端莊大方,面容生動。

  走出興國禪寺,我們來到了歷山院。歷山院是為紀念舜在歷山耕稼而建。沿著石階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開間的山門。門額上是清朝書法家農髯熙的手書大字“歷山”。進了山門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這個院落和興國禪寺緊密相連,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味,可謂珠聯璧合。為了發掘大舜文化,所以將這上院落命名為“歷山院”。如果說興國禪寺為佛教之地,由於受大舜文化的影響,儒、道、佛三教先後影響這裡,歷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這在全國其它地方是不多見的。

  改革開放以來,千佛山旅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先後建起了集我國敦煌、龍門、麥積、雲岡四大石窟精華於一體的萬佛洞,以及十八羅漢、臥佛、大舜石圖園,還有2000年9月竣工完成的佔地25000平方米的“彌勒勝苑”和主像為30米高的銅製彌勒佛等景觀,豐富了佛文化和舜文化的內涵。被譽為“歷山飛虹”的客運索道,如駕輕舟,倘佯於青山林海之間,上行可觀山景,下行可瞻市容。

  千佛山還建有魯班祠、舜祠和文昌閣,我們就不一一介紹了。我們現在順著東盤路下山,今天的千佛山之旅就到此結束了,我也要跟大家說再見了。臨別之際沒什麼送大家的,就送大家4個字吧。首先第一個字是緣,緣分的緣,俗話說“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那麼和大家幾天的共處,算算也有千年的緣分了!

  接下來這個字是原諒的原,在這幾天中,我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這裡說對不起了!再一個字是圓滿的圓,此次行程圓滿結束多虧了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我說聲謝謝了!最後一個字還是源字,財源的源,祝大家的財源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也祝大家工作好,身體好,今天的好,明天的好,現在的好,將來的好,不好也好,好上加好,給點掌聲好不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