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音樂上冊《踏雪尋梅》教學反思

八年級音樂上冊《踏雪尋梅》教學反思

  音樂教學應充分體現育人的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為培養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反思《踏雪尋梅》的教學,我認為本課的成功之處在於透過學唱《踏雪尋梅》,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唱會就行”的概念中轉化過來,給學生以最大的表現情緒,從而能夠完成演繹一首歌曲,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1、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這堂課與冬季有關,透過學生口中的描述,冬季寒冷,百花凋零,但有一種花卻是傲雪怒放的,它就是梅花!再透過利用學生學過的古詩王安石的《梅花》進行過渡,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創設最佳的教學情境。之所以要注意課堂環境這個因素,是因為優美和諧的課堂氣氛能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審美活動,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創設情境對情感發展有強烈的導向作用。在本課教學中我先透過學生學過的王安石的古詩《梅花》引入課題《踏雪尋梅》,之後,運用了一句過渡語:“踏著皚皚白雪,聞著幽幽花香,真是別有一番情趣。聽,遠處傳來了一陣鈴鐺聲,一個小朋友正騎著小毛驢向我們走來,讓我們跟著他一起去踏雪尋梅吧!”創設出一個美麗的情境,引領學生隨著《踏雪尋梅》的音樂欣賞雪景,並對本曲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層層遞進,加深樂曲的情感體驗。本節課我透過“教唱-學唱-休止符的認識-會唱-表情記號的認識-演唱”讓學生明白會唱一首歌曲並不算真正的會,當你加上表情記號,加上強弱,加上情感再唱時,這才叫演唱!

  4、拓展實踐,發揮想像力。在本課的最後,我請學生自由發揮想像,如果你想給這首《踏雪尋梅》加入打擊樂器伴奏的`話,你會選擇什麼樂器?為什麼?你想表現什麼?這一系列問題的提出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想像力,而且學生回答得都非常好,透過用打擊樂器伴奏,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歌曲的意境以及怡然自得的情緒內涵。

  這節課我透過聽、學唱、演唱、課堂實踐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感悟音樂、理解音樂、表達音樂。較好地完成了原設計的三個教學目標,達到了預期教學的目的。不足之處是時間不夠,個別同學沒有充分的表現自己的音樂才能。在今後的各種音樂活動中,還要多給學生創設機會,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音樂教育,使之健康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