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導遊詞範文

茅山導遊詞範文

  道教名山茅山。茅山位於句容境內,總面積72平方公里,主峰為大茅峰,海拔372.5米。現為國家4A級景區,目前,茅山景區及句容市正全力爭創5A級景區。茅山自然風景十分秀麗,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盛產藥材,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寫《本草綱目》時就以茅山為第一站,並記載了380多種中藥材。茅山是道教十大名山之一,素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稱,為上清派的祖庭,在我國道教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和極大的影響。茅山旅遊資源的特色除了道教文化還有紅色文化,曾作為蘇南抗戰根據地的中心,是全國30條紅色旅遊線路之一。茅山還有“三怪”,“蜂窩當做戒指戴”;“客來泉喜冒得怪”;“紀念碑的鞭炮響出軍號來”,請大家隨我一一觀賞。

  九霄萬福宮位於珠峰大茅峰的山頂,因此又稱頂宮,是茅山道院中影響最大的一座宮觀。始建於西漢,茅式三兄弟在茅山得道飛昇後,人們在此建壇建屋,供奉祭祀三茅真君,齊梁時建殿宇,元朝時稱“聖佑觀”,明萬曆年間得敕建殿宇,並賜名“九霄萬福宮”。坐北朝南,東西對稱,紅牆縈繞。整個建築以山借勢,結構嚴謹,佈局合理,自南至北,層層而上。

  入口處的靈官殿上鑲嵌著神宗親書的“敕賜九霄萬福宮”石刻匾額。捨級而上,進入靈官殿。正中供奉著道教的護法神王靈官,他身披金盔金甲,腳踏風火輪,手執九節鞭,怒目而視,鎮守宮門。兩側供奉著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之神,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方。

  出靈官殿後門就到了藏經樓。藏經樓為磚木結構,寬三間,深二楹。上下兩層,上層為藏經處,藏道藏5840卷,下層為祖師殿,供奉茅山道教發展史上幾位德高望重的道長。包括正中供奉的上清派創始人魏華存,以及兩側的張道陵、楊毅、葛洪和陶弘景。藏經樓北側東西各有一室,東為寶藏庫,是信徒進香焚表的地方,終年香火不斷;西為坎離宮,是出入藏經樓的通道。坎和離是八卦中的兩卦,分別代表水和火。坎離宮的西側為龍池,池水終年不涸,東側為寶藏庫,香火終年不斷。水火相濟、陰陽協調,使得茅山道教流傳至今,茅山道教長盛不衰。

  繞過3米高的銅爐,就到了茅山道院的主殿——太元寶殿。太元寶殿面寬三大間,進深四楹多,是頂宮道士們早晚誦經及舉行道教活動的場所。店內前側懸掛一鍾一鼓,均為報時和舉行活動時所用法器,按理應為晨鐘暮鼓,即左鍾右鼓,但此處鐘鼓位置卻異於常規。一般道院主殿供奉的應試三清尊神,而太元寶殿正中供奉的則是茅山的三位主神——三茅真君。中間的大哥毛盈以及兩側的兩個弟弟茅固茅衷,三人被封為祖師三茅真君,在道教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分列於三茅真君前的四尊神像為值年、值月、值日、值時四值功曹,負責想天庭呈遞人間焚燒的表文。殿內兩側的神態上供奉馬善、溫良、趙公明、岳飛四大元帥,護法道場。三茅真君神像背後是道教仙道,共供奉有32尊神情各異、形態不同的道教神仙,是道教多神信仰思想的突出體現。殿後東西兩側各供奉茅山土地神劉甫和武財神趙公明。

  出太元寶殿後門,有一座三層石臺,即為飛昇臺,相傳此處即為大茅真君毛盈飛昇之地。古時茅山道士在此拜符上表,因此又稱升表臺臺上石坊處是茅山主峰的最高點,正所謂“海到盡頭天是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為了形容其高入雲天,所以稱其為三天門。飛昇臺之後是二聖殿,正中供奉三茅真君的父親茅祚和母親許氏。佛教有一種說法叫做“出家無家”,出家人不在保留俗家關係。而道教則不同,所謂“在家不孝雙父母,何必靈山見世尊”,表達了道教注重孝道的思想。殿中左右神龕分別供奉送子娘娘和眼光娘娘。在二聖殿的東側這座仿古閣樓是茅山道教博物館,裡面陳列茅山道教符籙、鎮山四寶、道教樂器、三清畫像等寶物。其中以宋徽宗所賜的玉印、玉圭、哈硯、玉符鎮山四寶最引人注目。

  元符萬寧宮坐落於茅山積金峰山腰的綠樹叢中,始建於南朝梁代,興於宋朝。因宋徽宗所賜玉印原來放置在元符宮中,因此元符宮又稱印宮。南朝梁代,著名道教學者陶弘景在此結茅修煉,宋哲宗時,茅山上清派宗師劉混康以高超的醫術治好了哲宗母親的病,龍顏大悅,敕建元符萬寧宮並親書匾額。後來經國一系列的天災人禍建築幾乎全部損毀,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得以重新修建。

  經過山門玉華門之後首先看到的是睹星門廣場。睹星門始建於宋,正門橫額上書“睹星門”三字,四根青石雲頭盤龍柱均為宋元名家雕刻,石壁上刻有清代書法家王澍楷書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八個大字。三天門廣場上用青石砌成的石臺就是萬壽臺,是古代帝王拜章上表的聖地。萬壽臺上的石牌坊就是三天門,建於宋朝,門頭有四層石雕。第一層為二龍戲珠浮雕,第二層為三天門石刻匾額,第三層為五隻神態各異的仙鶴,最上層為石刻門頂。兩旁石柱頂端有一對相對而視的石獅。走下三天門,登上七七四十九級臺階就來到了太極廣場。

  太極廣場中間是太極池,池底為道教標記——太極圖。太極廣場鐘鼓位置也如太元寶殿一樣異於常規,晨撞西鍾,幕擊東鼓,自古至今代代如此,已成茅山特色。俗話說“平安鍾,太平鼓”,大家一會兒可以自行去排隊敲鐘擊鼓,祈求家人平安吉祥。

  穿過太極廣場,就是一個氣度非凡的坡道,上刻四個行書大字“道法自然”,字型蒼勁有力,由當代書法家,原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沿坡道兩旁的石階而上,就到了老君殿。老君殿是一座雙層八角樓閣式建築,一樓大殿中供奉著道教始祖老子的`金像,該像是茅山老子神像的模像。四周牆壁上繪製著“三十二天帝”、“四大天師”、“二十八星宿”等道教神仙彩圖。二樓大殿佈局與一樓類似,四周牆壁上道教神仙圖分別是“四大元帥”、“三宮大帝”“三茅祖師”“三清尊神”等。老子神像坐落在道祖廣場的正中央,坐南朝北,高33米,用226塊紫銅板焊接而成,重達206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老子神像,已被載入吉尼斯世界記錄。老子神像左手捋須,右手持太極扇,慈眉善目,仙風道骨。在他左手掌心之處有一個天然形成的巨大蜂窩,這便是茅山三怪之一的“蜂窩當做戒指戴”。為何老子神像剛剛建成,便有許多馬蜂以極快的速度在其掌心築起了這麼大一個蜂窩呢?傳說當年老子修道時,常常靜坐於此。因山中常有猛獸出沒,於是就有一群靈蜂自動過來保護老子,每當有猛獸靠近,靈蜂就群起而上,直到猛獸倉皇而逃。如今老子神像落成,靈蜂就又回到老子身邊築起蜂窩,保護老子,使傳說與現實神奇地交織在了一起。

  離開元符宮沿石階到山中,首先就能看到仙人洞。相傳古時有仙

  人在此修煉,仙人洞因此得名。仙人洞是一個石灰岩溶洞,形成已有6500多萬年,主要特點為“秀”“靈”“仙”。洞徑曲折蜿蜒,洞中流水潺潺,石筍石柱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離開仙人洞往山中走去,就能看到華陽洞,茅山“第八洞天”之稱便出於此。洞口石壁上“華陽洞”三個大字,據說為蘇東坡手跡。外圍石壁上還有石刻20多處,不過由於風雨侵蝕,大多已經無法看清。相傳三茅真君就曾在洞中修道,陶弘景也曾隱居這裡,並借洞設立了華陽三館,著書立說,收徒傳教。沿著山中小路往外走,不久便能來到喜客泉。喜客泉顧名思義是喜迎客人來臨,客來泉湧。遊客在泉邊鼓掌或跺腳,喜客泉就知道來了客人,頓時冒出一串串珍珠般的水泡,非常神奇。電視劇《中國泉》中的迎客泉指的就是此泉。

  山下的新四軍紀念館為二層方形建築,門樓為茅山三峰造型,屋頂正上方高懸著代表新四軍的“N4A”三個金光大字。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藏有革命文物1400餘件。步入展廳,迎面是一尊2.2米高的陳毅元帥的銅像。內設六個展廳,分為“蘇南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軍”“茅山抗日根據地的開闢”“蘇南新四軍東進北上”“蘇南抗日根據地的艱苦堅持”“蘇南人民奪取抗日鬥爭的勝利”五個部分。新四軍紀念館的建成,再現了陳毅、粟裕、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業績和當年抗日軍民浴血奮戰的悲壯場面,對教育後人和發揚紅軍精神有著重要意義,已成為茅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