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文廟導遊詞範文3篇

桐城文廟導遊詞範文3篇

  1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迎江寺風景區,我是來自安徽省旅行社的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很榮幸可以為各位提供講解服務,希望透過我的講解,能夠把美麗介紹給大家,把歡樂傳遞給大家。話不多說,讓我們開始今天的迎江寺之旅吧!

  桐城是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桐城自古名人輩出,唐宋兩代的有曹松、李公麟,明清時期又有大思想家科學家方以智,更值得一提的是以方苞、劉大魁、姚鼐為代表的桐城文派,前後雄霸文壇近300年。近代又有美學宗師朱光潛,以嚴鳳英為代表的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家。

  現在我們的位置是和桐城文化密切相關的桐城文廟。首先讓我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文廟吧!文廟又叫孔廟,它是一座“廟學合一”的文教活動場所。始建於元代,清同治年間重建,距今已有700年曆史了,現在保留的文廟是其核心建築,主要有大成殿、門樓,並配有文昌祠、泮池、泮橋等建築。

  接下來就讓我們就一起走進文廟,感受一下她的文化魅力吧。進了文廟大門,眼前的便是欞星門,欞星門是用漢白玉建成的四柱三門式建築,柱身是方形的,下有“扇形”撐石,造型簡樸典雅。欞星是傳說中的穀神,漢高祖命祭天要先祭欞星,以祈求五穀豐登,宋時將欞星門移到孔廟,意為以尊天之禮尊孔。穿過欞星門,走過泮橋,我們現在到達了大成殿,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堪稱皖中乃至整個江南地區的大成殿之冠。進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這些塑像,神形兼備,栩栩如生,甚至可以跟山東曲阜孔廟裡的.孔子塑像媲美呢!

  好了,接下來一個小時時間留給您,您可以憑自己的興趣進殿或進展覽館參觀,一個小時以後,我們在文廟門前集合,隨後我們會驅車前往下一個景點:六尺巷。

  各位朋友,眼前這條100多米長,兩米多寬的小巷就是著名的“六尺巷”了。不知道,大家對“六尺巷”的故事瞭解多少呢?說到張英大家也許不太熟,但他的兒子張延玉,雍正年間的重臣,大家可能就熟悉一點了吧,歷史上他們被稱為“父子宰相”。張家的住宅旁有塊空地,當年隔壁吳家在翻修房子的時侯

  想將院牆向外擴張,把這塊空地佔了。張家人因為這事和吳家吵了起來,家人就寫信給張英請他出面處理。說到底呢,就是希望張英能夠以權勢擺平吳家。張英看了信後立刻回覆道:“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意思很簡單,咱們家讓一步,事情不就了結了嘛,張家人收到信後,感慨良多,於是就主動往自家這邊讓了三尺。吳家得知此事後深受感動,也向後退了三尺再修牆。於是就有了今天的六尺巷。如今我們踩著由鵝卵石鋪成的小路,聽著幾百年前那個和諧禮讓的故事,是不是也有一番感觸呢?

  好了,今天的遊覽即將結束了,感謝大家的一路合作與支援,途中服務有不周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也歡迎大家下次再來桐城遊玩,小王我也很樂意再為大家導遊。最後預祝各位一路順風。

  2

  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遠古祖先曾在這裡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群絕倫,光彩奪目。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據《安慶府志》、《桐城縣誌》,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文廟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又名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佔地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好似一組凝固的優美樂章。門樓正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樸初先生題書。

  主體建築大成殿,面對月臺,前眺大成門和門樓,兩側接東西長廡,簷廊迴繞,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為晉謁通道。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建

  築風格具明清特色,兼有遼金遺風,是古建築研究的珍貴立體資料(material)。

  通觀文廟建築群,不僅石坊沖天,飛簷凌空,氣勢宏偉,還有許多造型優美、精巧細緻的磚刻、木雕、漢白玉雕,僅文廟門樓就有鏤空木雕、浮雕60多處,“孔子生平故事”、“漁樵耕讀”、“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等圖案,逼真傳神,生動有趣。

  文廟內設有桐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從新石器到宋瓷,從李公麟的畫到方以智的書,從雍正御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到乾隆御題碧玉銘文板指,總計1245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125件,還有多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3

  桐城,系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春秋為桐子國,唐至德初建縣制。古縣文化名於宋,崛起於明,鼎盛於清,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稱天下。遠古祖先曾在這裡留下各種歷史見證的,歷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豐富的遺存。古建築更加燦燦明珠,烘初這座古城的風采。在眾多的古建築中,桐城文廟超群絕倫,光彩奪目。

  桐城文廟為明清以來當地祭孔的禮制性建築群,雄居縣城中心,面臨廣場,正對繁華街區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環擁,如眾星拱月。據《安慶府志》、《桐城縣誌》,文廟原在縣城東郊外,始建於元延佑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毀於兵火。明洪武初移建於今址。後因屢遭兵火與風雨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廢興,而今還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廟,仍然格局堂皇、古樸典雅。

  文廟建築群以大成殿為中心,以南北中心線為對稱軸。主要建築有門樓、宮牆、泮池、泮橋(又名狀元橋)、大成門、崇聖祠、土神祠、東西長廡等。佔地總面積達3200平方米。主次建築,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好似一組凝固的優美樂章。門樓正鎏金“文廟”二字,系趙樸初先生題書。

  主體建築大成殿,面對月臺,前眺大成門和門樓,兩側接東西長廡,簷廊迴繞,院落開闊,中鋪石板,為晉謁通道。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建築風格具明清特色,兼有遼金遺風,是古建築研究的珍貴立體資料。

  通觀文廟建築群,不僅石坊沖天,飛簷凌空,氣勢宏偉,還有許多造型優美、精巧細緻的磚刻、木雕、漢白玉雕,僅文廟門樓就有鏤空木雕、浮雕60多處,“孔子生平故事”、“漁樵耕讀”、“魁星點鬥”、“獨佔鰲頭”等圖案,逼真傳神,生動有趣。

  文廟內設有桐城縣博物館,館藏文物從新石器到宋瓷,從李公麟的畫到方以智的書,從雍正御賜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虎銅印到乾隆御題碧玉銘文板指,總計1245件,其中一級文物24件,二級文物125件,還有多件難得的稀世珍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