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財政學畢業論文

2017年財政學畢業論文

  所謂國家的財政收入,是指國家透過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籌集起來的資金,如發行貨幣獲得的收入,公債取得的收人以及稅收取得的收人等等。以下是2017年財政學畢業論文,歡迎閱讀。

  財政分權形成了分級財政體制,當今世界上,除少數單一制小國如新加坡等實行一級財政外,大多數國家實行分級財政體制,即有一級政府就有一級財政,以便每一級政府都具備組織收入和安排支出的權力,為順利履行各自的政府職能創造條件。財政分權在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積極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其弊端同樣不容忽視。所以,必須正確認識財政分權的優點和缺點。

  財政分權是財政收支和稅收立法權等權力向地方政府轉移,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稅收能力和支出責任範圍,允許其自主決定預算支出規模和結構,處於基層的政府能自由選擇其所需要的政策型別。並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其結果便是使地方政府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財政分權的實質在於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間職責和權力範圍的劃分,以避免資訊的不對稱,促進資源的更有效配置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財政分權在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積極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其弊端同樣不容忽視。所以,必須正確認識財政分權的優點和缺點。

  一、財政分權的優點

  1.財政分權增加了地方經濟獨立性,調動了地方積極性,有利於發揮地方資訊優勢,有利於硬化地方預算約束。單個地方政府對本地區的人口與地理狀況更為熟悉,它們擁有中央部門一般無法掌握的諸如地方偏好、成本條件等方面的資訊,有利於發揮地方資訊優勢,有利於硬化地方預算約束。

  2.財政分權有利於地方政府更熟悉地方居民的偏好,就公共產品作出更科學的決策。財政分權理論假定,相同偏好的居民聚集在相同社群,由於地方政府離本地區人民較近,因而能更好地反映個人偏好,當地政府提供公共產品能較好滿足居民需要。而中央政府的決策則缺乏對多樣化地區偏好的敏感度,如果中央政府提供地方公共產品,結果可能由於中央政府強調統一性而忽視地方居民的偏好。在這種情況下,由地方政府就公共產品作出更科學的決策,提供公共品就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

  3.財政分權鼓勵政府之間的競爭,提高公共產品供給效率。財政分權理論假設居民可以自由流動,在此假設條件下地方政府必須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否則會導致居民流出或感受到更強的壓力,很顯然,財政分權鼓勵了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並提高公共產品供給效率。

  4.分權有助於防止過多的為公共支出融資的公共債務。現有家庭為避免因自己或自己的後代承擔未來的稅負,就會引起外遷,這種遷移也會降低財產的`現有價值,因而過度債務是不受歡迎的。而地方政府更貼近當地居民,家庭的流動性同樣有助於揭示當地居民對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偏好,分權有助於防止過多的為公共支出融資的公共債務。

  5.財政分權有利於地方政府對公共服務方面的創新。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會促進公共產品供給的創新,地方政府更具有提供公共產品的創新能力,當地方政府考慮本地區財產價值政策的效應時,就不得不內在化流動性家庭的意願支付,使地方公共產品供給的創新能力因此不斷提高。

  二、財政分權的缺點

  1.財政分權導致對資本的過度競爭等,影響地方福利計劃的實施。財政分權制造了地區壁壘,加劇了地區間的不平等。分權會引起財政競爭,而財政競爭會導致其區間福利平等化傾向,而地區之間福利平等化傾向會影響地方制定獨立的福利政策,從而影響地方福利計劃的實施。

  2.財政分權難以實現公平收入分配。從公平角度看,分設地方政府必須對轄區的貧困居民實施福利計劃-轉移支付,而社群之間的居民可以自由流動,並且流動成本為零(或很小),當地方政府實施福利計劃時,其他低福利地區的居民就會流入,地方政府實現公平目標的支出逐漸增加,由此地方政府必須增加收入,結果是高收入者可能因稅收負擔增加而遷出。地方政府的再分配計劃最終只能放棄,難以實現公平收入分配。

  3.財政分權可能導致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從效率角度來看,有許多原因會導致財政分權條件下地方政府配置資源的無效率,這些原因包括公共產品提供的規模經濟、地區間外部性、缺乏效率的稅制、徵稅的規模經濟問題等。

  (1)公共產品提供的規模經濟。公共產品的規模經濟是指使用的居民達到一定數量時成本才最小。不同的公共產品具有不同的規模經濟,有些公共產品的規模經濟在當地範圍內無法實現,比如在一個普通鄉鎮建設體育館顯然是不能實現規模經濟。因此,當地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必須滿足這樣一個條件-公共產品在當地就能實現規模經濟。而一些公共產品規模經濟必須跨地區才能實現,這些公共產品由有關地方政府聯合提供。

  (2)地區間外部性。公共產品的地區間外部性包括地區間的外部收益與外部成本問題。如何理解公共產品供給的地區間外部收益問題?比如說,某地方政府提供九年義務教育,享受義務教育的居民有部分流動到其他地方,其他地方就可能因受過良好的教育的勞動力而受益。而汙水處理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地區間外部成本問題。當A地的生活汙水未經合格處理就排入河流,汙水給下游的地方帶來成本。地區間外部性是地方政府自身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勢必影響經濟資源配置的改革。

  (3)缺乏效率的稅收。財政分權涉及稅收分權問題。如果地方政府擁有課稅權,地方政府對無(或小)彈性需求或供給的商品制定較高的稅率,如果資本可以在各個地區之間自由流動,這種稅制必然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率。假設一國資本固定,中央政府對無(或小)彈性需求或供給的商品制定較高的稅率,則不會有同樣問題產生。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髮展,各國開放性增強,資本在國際間流動性加強,中央政府的課稅也會產生與地方政府相同的問題。

  (4)徵稅的規模經濟問題。徵稅的規模要求意味著地方轄區不能過小,如果轄區太小,每個轄區都設立稅務機構可能無法實現徵稅規模經濟。

  參考文獻:

  [1]張新平.財政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張馨.財政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3]鄭煜,孫曉華.財政與金融[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崔滿紅,李志輝.財政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5]楊勇.比較財政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