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在課程整合中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師的角色的論文

談在課程整合中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師的角色的論文

  雲南省硯山縣第一小學 周其華

  摘要:隨著教育資訊科技的不斷普及,資訊科技教師在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到底充當什麼角色,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本文就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師在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過程中的角色以及自身發展作了闡述。

  關鍵詞:課程整合中資訊科技教師 內涵 地位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高度資訊化時代,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在教育領域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帶動教育向更高的層次邁進。在世界教育改革風浪中,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已經成為最重要的議題。我國高度重視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在新課程中明確了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目標與內容。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目前,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驗研究工作在各地中小學開展的'如火如荼,上到發揮思想指導作用的學校校長,下到實際操作和具體實踐的學科教師,都積極地參與到這樣一場教育革命中來。隨著教育資訊化的不斷深入,中小學學生的資訊素養越來越好,教師們的資訊科技能力水平越來越高,這不得不引起中小學資訊科技教師對自身地位的思考:在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過程中,資訊科技教師到底充當什麼角色,應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一、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和層次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在我國已經開展將近十年了,但是由於資訊科技的迅速發展和科學知識的不斷更新,再加上對資訊科技、課程、整合概念的不同理解,因此對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的概念和內涵的理解仍有分歧。

  (一)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內涵

  李克東在《數字化學習》中提出: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是指在已有課程的教學過程和學習活動中,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資訊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是以建構主義為主要學習理論基礎,以建立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新型教學結構為目標的,強調把資訊科技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而不是僅僅把資訊科技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利用資訊科技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互動、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鍊這樣的一種教學理論。這種教學理論正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正是實施新課程標準應達到的目標。

  (二)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層次

  根據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將整合的程序大略分為三個階段:封閉式的、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開放式的、以資源為中心的課程整合階段;全方位的課程整合階段。在第一階段,資訊科技作為展示、交流、個別輔導的工具;在第二階段,資訊科技提供資源環境、作為資訊加工、協作、研發的工具;在第三階段,資訊科技的全面整合會引起教育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組織架構的改革,從而完成整個教學的資訊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