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初探論文

試析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初探論文

  論文摘要:創業教育應包括樹立創業意識、激發創業精神、培養創業能力、培育創業品質和掌握創業知識五個方面的內容。針對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在課程體系、教育方法、師資隊伍、教育環境、評價體系等五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對策: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教育方法,豐富實踐活動;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營造創業教育的環境氛圍;建立多角度的創業教育評價機制。

  論文關鍵詞:高等農業院校 創業教育 內容 問題 對策

  一、創業教育的內容

  創業教育的內容應使受教育者明確所應掌握的創業知識和應具備的創業能力,為個體創業指明瞭方向,是實現創業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大部分學者認為,創業教育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1.樹立創業意識

  創業意識是指在創業過程中對個體起推動作用的個性心理傾向,包括創業興趣、創業動力、創業理想、創業信念、創業世界觀、創業人生觀、創業價值觀、責任感等。創業意識對創業者開展創業活動的態度和行為起著支配作用,規定了其態度的方向和行為的力度,是創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意識教育的重點在於引導受教育者突破思想的束縛,變被動接受就業指導為積極主動去創業。

  2.激發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是指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積極探索、敢於創新、迎難而上、艱苦奮鬥、愛崗敬業的精神。開展創業精神教育有助於受教育者形成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開拓創新、艱苦創業、真抓實幹、承擔責任等優良品質。上述品質往往是決定個體創業實踐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創業教育中我們要使受教育者形成自主、自立、自強、自信的創業精神,使他們堅定創業的理念,不斷完善個人的精神追求。

  3.培養創業能力

  創業能力是創業者創業精神的具體體現,包括記憶力、創造力、想象力、注意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專業能力等。創業是一種複雜的社會勞動,它要求創業者要具有較高的智商和情商。在智力因素方面,可以透過開展系統科學的創業教育,讓學生掌握創業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在非智力因素方面,要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勇於創新、不畏挫折、艱苦創業、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等能力,上述能力必須透過科學、合理的途徑才能獲得。因此,在傳授創業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對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

  4.培育創業品質

  創業品質包括獨立性、勇氣、毅力、堅韌性、適應性、責任感、道德感、信用、樂觀、縝密性、合作性等。良好的創業品質是創業成功的必要條件。在創業品質培育的過程中,應使學生形成積極樂觀的創業心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頑強拼搏的意志、鍥而不捨的毅力、縝密思維的能力、良好的道德品質、團隊合作的能力和不畏困難、勇於競爭和創新的精神等。

  5.掌握創業知識

  創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和創業品質的同時,還要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創業知識。創業知識包括專業基礎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市場經濟理論知識、綜合性知識等。在向他們傳授創業知識的過程中,應使他們認識到創業知識對於創業的重要性,從而透過學習掌握創業技巧、創業法律法規、風險投資、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策劃、公共關係、保險等必備的創業知識,為創業做好充足的知識儲備。同時,透過分析創業案例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指導,使他們從中汲取創業成功的經驗,總結創業失敗的教訓,避免走彎路。

  二、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程體系不完善

  (1)課程內容單一

  當前,高等農業院校的創業課程以理論知識的傳授為主,脫離社會實踐,課程內容枯燥乏味,相對於其他課程較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常常將原本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創業教育,變成了課堂上枯燥的知識填充。同時,許多高等農業院校的創業教育與其自身在農業及相關產業中的優勢沒有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導致學生無法發揮自身的專業特長。

  (2)缺乏創業教材

  目前,我國尚缺少具有權威性的、統一的創業教育教材。很多高等農業院校單純將原先管理類課程教材“改頭換面”作為創業教育課程教材,沒有結合高等農業院校自身特點自編教材或講義。如一門類似創業管理的課程,往往是從高校的企業管理類課程“搬過來”的,用原恆基偉業副總經理範坤芳的話來講,從這樣的創業課堂上傳遞出來的更多的是如IBM、惠普等大企業“兵團式”的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而事實上大學生創業主要集中在小企業。因此,創業課程應圍繞“如何創辦你的小企業”開設,講小企業的生存之道、發展之道、壯大之道。

  (3)創業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相脫離

  據調查,除少數高等農業院校開展創業教育課程外,絕大多數高等農業院校對有關創業教育的研究內容、方法、特點及其規律知之甚少。一些高等農業院校的創業課程仍停留在對創業設計競賽的指導和畢業末期的就業指導層面上,與其他專業課程相比,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可行性和長期性。創業教育課程沒有融入學校的整體教學體系中,與學科專業教育相脫離,彷彿遊離於“正規教育”之外,成為利用課餘時間進行的“業餘教育”。另外,由於創業教育與學科專業教育之間缺乏有機聯絡,使學生失去了自身專業優勢這一有利條件。因此,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創業教育絕不能脫離學科專業教育而孤立地存在,應與學科專業教育有機結合。

  2.創業教育方法單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很多高等農業院校的創業教育採用的是“灌輸式”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過於簡單陳舊,不利於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另外,由於受傳統教育觀念和教育體制的影響和制約,我們的`創業教育往往一味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社會實踐環節,即只重視對創業理論知識的傳授與考核,忽視了對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使創業教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不利於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一些高等農業院校雖然成立了大學生創業指導組織與機構,但只限於形式,甚至僅僅是創業政策、創業法律法規等的宣傳組織機構,對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缺乏實質性的指導和幫助。 "

  3.創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

  創業教育對師資的要求相對較高。要求教師既要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要具有一定的創業實踐經驗。目前,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任課教師大多是由輔導員、原先從事企業管理學科教學的教師、學生就業工作指導教師或思政課教師等兼任,尚缺少一支既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又有一定的企業經營管理經驗尤其是有創業經驗、創業經歷的專職教師隊伍。很多教師對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生產過程和生產特點尚不瞭解,只能紙上談兵,難以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另外,許多教師對創業教育課程教學的特點、規律等缺乏足夠的瞭解,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難以滿足創業教育的需求。

  4.缺乏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活動計劃》指出,“應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良好的創業教育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業意識的重要途徑。目前,各高等農業院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活動表面上看起來開展得很紅火,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活動大多停留在各種簡單社團文化活動的層面上。部分學校存在重視程度不夠、支援力度不大等問題,致使創業教育缺乏濃厚的氛圍和良好的環境。另外,我國尚缺少鼓勵個人勇於承擔風險的文化氛圍,多數大學生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同時農業相關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歧視,農業院校畢業生不願意從事農業及相關行業的創業,導致他們的專長無法在創業過程中得到發揮,抑制了學生的創業激情。

  5.評價體系不健全

  目前,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缺少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科學的評價體系的建立有利於對創業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反饋,便於及時解決和糾正,使理論與實踐能夠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實現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從而構建具有高等農業院校自身特色的創業教育體系。

  三、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的對策

  1.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1)創業教育課程內容系統化

  第一,開設基礎類創業課程。向學生介紹一些創業基本常識,如市場動向的分析、創業目標的制定、創業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創業團隊的組建等,使學生掌握創業所需要的基本知識,為他們日後創業奠定基礎。第二,開設專業類課程。針對創業活動中所需的專業知識設定課程內容,如生產經營、市場銷售、日常管理、創業相關法律法規、方針、政策等,透過開展系統的專業化的創業教育,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第三,開設特色類課程。應結合高等農業院校的專業特點,開設一些具有特色的農業類創業技能課。

  (2)結合高等農業院校的特點選用精品教材

  在創業教材的選擇上可以使用國外教材,或國家級和省級精品教材。同時,應將農業科學上的最新成果補充進去,編寫具有本校特色的教材。創業教育與生活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生活的變化必然引起創業教育內容的變化,教材內容自然也要相應發生變化,以便使創業教育課程能夠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認識到創業教育課程的重要價值,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業素質。

  (3)在專業課程中滲透創業教育內容

  應結合專業課教學,採取滲透、強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在各學科教學中應滲透創業教育的內容,包括創業意識的樹立、創業能力的培養、創業品質的培育等。對於高等農業類院校而言,專業教師應在現有課程基礎上,緊密結合現代農業發展和生產的實際,挖掘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總結創新創業教育的方法,為學生今後的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2.改革教育方法,豐富實踐活動

  (1)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讓學生能在大學這段有限的時間裡高效地學到更多的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方法和教學模式。首先,理論知識的講解應結合農業相關科研課題、專案等進行,並與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實現師生間的互動。其次,轉變教育的方式。由以前只針對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培訓向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系統正規的創業教育轉變,由短期某階段的教育向長期的全程式教育轉變,由簡單的培訓、選修課向開設公共必修課轉變。第三,改變教育的方法。可以組織開展專業人士講座、成功案例研究、模擬創業、創業話題辯論等研究型學習討論活動。 "

  (2)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創業綜合素質的培養,必須與具體的創業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檢驗理論知識,強化技能培訓,提高綜合創業素質,而且還可以在實踐中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地總結經驗,從而更好地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創業綜合素質。應支援學生組建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團體,設立創業指導中心,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各種服務,開展創業競賽、模擬創辦公司等多種形式的創業實踐活動。應與地方、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利用暑期深入企業參與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習更多的創業知識、創業技能,使學生在成為認識主體的同時,真正成為實踐和創造的主體。

  3.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第一,創業教育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為此應轉變教育觀念,進一步完善教師教育體系,改變傳統的培養模式,建立一隻高素質多元化的師資隊伍。第二,高等農業院校應注重打造高素質多元化的師資團隊。高素質的創業教育教師必須具備相關的創業理論知識、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等。除此之外,還應具備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識和技能對學生進行教育的能力。在注重選拔優秀的專業教師的同時,還應聘請一些創業成功人士擔任創業教育的兼職教師,由他們向學生介紹自己的創業經歷和成功經驗,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為學生指明創業的方向。第三,充分發揮專業課教師的作用,使其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創業教育。

  4.營造創業教育的環境氛圍

  (1)營造創業文化氛圍

  創新創業精神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中才能孕育而成,而我國恰恰缺乏這種鼓勵個人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高等農業院校應加強創業教育校園文化建設,透過電視、廣播、海報、校報、櫥窗、網路等多種渠道,廣泛開展創業文化、創業優惠政策等的宣傳,同時重點宣傳高等農業院校特別是本校的創業成功案例,營造勇於創新、敢於冒險、樂於創業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要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新、創業活動,如創業成功企業家的現身演說、創業文化論壇、創業主題競賽、農業創業專案分析預測評估等,讓學生認識到創業成功是可能的,使他們懂得創業對於個人、學校、社會的重要意義,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2)最佳化創業服務環境

  最佳化創業服務環境對大學生創業有著重要的作用。高等農業院校應設定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機構,系統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創新創業活動,為學生做好專業的創業指導,協調各方面關係為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服務。資金是制約學生創業的一大難題,高等農業院校可以制定一些創業優惠政策,聯合校友、愛心人士、企業、地方政府等共同設立創業風險投資基金,由大學生先提交合理的創業專案,經學校相關評審通過後,可申請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另外,還可以聯合企業建立創業孵化基地,作為學生創業的實驗平臺,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寶貴的實踐經驗。

  5.建立多角度的創業教育評價機制

  創業教育目標的確立為創業教育課程的設定及教學方式和內容的選擇提供了依據[5]。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評價機制的建立應該從多個角度入手,確保創業教育能夠正常、有序、合理的開展。在我國,創業教育尚處於起步階段,對創業教育的評價幾乎處於空白的狀態。所以,應從在校生、畢業生、教師、其他學校、企業家、專家、廣大群眾等多個角度對其進行評價,以促進創業教育的健康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