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研究性教學法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論文

關於研究性教學法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論文

  關於研究性教學法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論文關鍵詞: 研究性教學法 高校專業課程教學 應用

  論文摘要: 研究性教學方法是相對於傳統接受性教學方法而言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是借鑑科學研究的方法,與學校課堂教學的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推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具有學生學習的創造性、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活動的實踐性等特點。本文探討了其在高校專業課程—財政學教學中的四種應用模式,對提高專業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財政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今知識經濟時代,要求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採用研究性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對新知識進行探索研究,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造思維,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因此,研究性教學方法成為高等教育教學中主要的教學方法,在專業課程——財政學教學中探討其應用,對於培養與提升財政領域高階人才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

  1.研究性教學法的內涵和特點

  1.1研究性教學法的內涵

  研究性教學法是相對於傳統接受性教學法而言的一種現代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將課內講授與課外實踐、教師引導與學生自學、教材與課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並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對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是創造性地推出的一種新的教學法。 1.2.1學生學習的創造性

  研究性教學法是對人的主動性學習的高度評價,有助於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使用研究性教學方法,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研究性的學習活動,獨立地進行專題研究,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在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思維,提高創造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研究性教學法實行開放式的教學,研究專題公開,學生自己選擇並承擔研究課題,或是自己擬訂專題並經老師同意進行研究。在組織形式上,可以是小組合作研究,也可以是個人獨立研究,還可以是個人與集體討論相結合。在教學時空上,不侷限於課堂,可根據需要到圖書館、實驗室、教研室等場所,或者深入企業、社會進行調研。完成研究任務後,可採用“開放式長作業”的形式,根據具體情況,可用幾周、幾個月到一個學期的時間完成研究性作業,整個過程開放性強。 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授方式不再以一本講義、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站在三尺講臺上向學生灌輸某一課程的系統知識,可以自主地對教材章節進行取捨,選擇學生感興趣、對未來發展有用的專題,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或辯論,或帶領學生深入企業、社會做實際調研;學生學習的方式也不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自願地確定研究課題,自覺地發現問題,自發地提出問題,主動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探求結論。" 研究性教學是從問題出發,教學的內容通常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它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目光不能只盯住書中的一章一節,或單純的某一種知識,而是要超越一些章節、一些學科的內容,涉及多章節、多學科的內容。教學內容就是某一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或者以某學科為主,兼有一些邊緣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因而突出地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研究性的教學中,有的專題有多個子題目,要由多人組成的專題小組承擔,需要眾人協作來完成專題研究任務。在研究性教學中,學生面臨著複雜的綜合性問題,需要群體合作,集思廣益,需要學習夥伴的集體智慧和分工協作。在這裡,合作既是學習的手段,又是學習的目的。透過合作學習與研究,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取得高質量的學習成果,並且使自己的合作意識與能力得到提高。 研究性教學的問題經常是自發地產生於學生中間,經常是生活化、社會化的。這樣的好處在於能促使學生養成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的習慣,並將學習的知識運用於生活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利於改善教育與生活相脫離的現象。研究性教學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聯絡,強調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已有的經驗的綜合運用,強調培養學生獲取與歸納整理資訊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展示成果與表述觀點的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實踐探索能力與創新能力。

  2.研究性教學方法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模式

  我們以高校專業教學課程——財政學教學為例,探討研究性教學法的應用模式。財政學作為宏觀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抽象性,也有著很強的應用性和政策性,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相結合的課程。對這門課程的教學,應以財政理論為基礎,將財政理論融於社會實踐,結合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問題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並與國際情況做比較,培養學生的實踐及操作能力。因此,財政學課程的教學要改變“滿堂灌式”的傳統教學為以“啟發式”為主的研究性教學,利用案例分析、討論和論文寫作,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其應用模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案例教學模式

  案例教學就是利用典型事例進行教學。在財政學課程中國家稅收部分,各稅的相關制度規定很難記憶理解,可以利用案例進行教學,先介紹稅收違法案件,透過分析指出其違法之處,再講與稅收相關的制度規定;或者先講稅收制度,再讓學生對相關案例進行分析,這樣會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進而自覺地融於教學活動中。

  2.2小組討論模式

  財政學整個課程的學習過程都能利用小組討論模式。在開課之初對班級進行分組或自願結組,在教學過程中,選擇一些有意義的真實性的問題,讓學生組織課下談論,合作解決問題。在實施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針對實際的問題進行小組工作,透過查閱相關資料設計及制定工作計劃,組織討論會,最後以書面報告和口頭報告的形式完成工作任務。在完成小組討論、報告的寫作等過程中,學生很好地鍛鍊了組織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

  2.3演講辯論模式

  演講辯論模式是將學習內容設計成正反兩方面的問題,例如財政補貼部分,正方問題是財政補貼利大於弊,反方問題是財政補貼弊大於利,雙方進行辯論,最終使學生對財政補貼有全面系統的瞭解。學生透過課堂演講辯論來解決問題,不同於課堂上的問題解答,也不同於以設問來組織課堂教學,或那種教師帶領學生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須對辯論主題準備演講稿,要演講,還要提出問題,可以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總結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

  2.4社會調研模式

  對於現實經濟生活中的熱點財經問題,如增值稅轉型對企業投資的影響,現階段財政收入增長減慢的原因,財政支農的力度和效應,擴大內需與積極財政政策的關係等,組織學生深入社會、企業、農村進行廣泛的社會調研。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要求學生設計調查問卷、聯絡調查地點、實地調研、調查資料分析整理、撰寫調研報告,鍛鍊了學生的協調溝通能力、計劃分析總結能力,更體現了財政學理論聯絡實踐的特點。"

  3.研究性教學法在高校專業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3.1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傳統接受性教學中,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學生處於被動的知識接受地位,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而研究性教學則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種寬鬆、民主的氛圍,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研究問題來源於財政實踐,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因此,學生會積極主動參與各種教學活動過程,這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2有利於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研究性教學法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具備身體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外,還必須應對各種挑戰。研究性教學是藉助於問題或案例進行的一種開放性的學習,不僅問題和案例對教師來說是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途徑也不是惟一的,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學習者,要應對新知、新問題和網路新技術等的挑戰,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人生觀,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質。

  3.3有利於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

  大學裡優秀的師資隊伍形成了較多的科研團隊,他們在教學的同時,還承擔了許多科研專案,這為研究性教學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雄厚的圖書資料和豐富的網路資源使學生的知識視野更加寬廣,為研究性教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研究領域。高校中高水平的學術講座與交流,不但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的思維,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3.4有利於建立靈活的考核方式

  在研究性教學的幾種模式中,案例教學要求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並寫分析報告,小組討論、演講辯論需要撰寫論文,社會調查要求學生設計調查問卷並撰寫社會調查報告,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學習成績的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相對於傳統的單一閉卷考核方式更人性化、更靈活,可以消除學生學習的恐懼感和消極行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財政學課程是經濟類和管理類各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教學顯得特別重要。在教學中應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財政學的理論,並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財政工作,達到教學目的。研究性教學法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的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成為高校專業課程的主要教學方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