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系統的發展趨勢論文

城市交通系統的發展趨勢論文

  讀了許多關於城市交通系統的發展趨勢的論文、報告,我總結今後城市交通的發展趨勢是:發展大運量軌道交通、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發展智慧交通、在城市交通建設方面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以下是“城市交通系統的發展趨勢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一、軌道交通

  在國際上,人口在1000萬以上的大都市都曾為交通問題所困擾。實踐證明,城市軌道交通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案。城市軌道交通可分為地鐵、輕軌、有軌電車和磁懸浮列車等,其優勢非常明顯,速度快、運量大、汙染小、安全性高,是緩解交通堵塞的利器。例如北京市,2000年的客運輸送量為:地面公交車是76.45%,計程車是14.12%,地鐵只佔9.43%。由此可見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提高其覆蓋率是非常必要。

  1、 軌道交通的優勢

  目前中國正經歷著迅猛的城市化程序,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人口數量將達到50%。現莊城市交通需求正在持續增長,而經濟增長和收入增加將對未來的城市交通需求起到—種刺激作用,從而導致環境汙染惡化和土地消耗增加以及城市交通阻塞。

  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潔、經濟的城市交通運輸系統;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適、,快捷、低價的公共交通服務;城市環境的改善需要有利於環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軌道交通為基礎的運輸系統與其競爭的模式相比具有較大技術優勢:較大的運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公里較低的能量消耗和環境汙染。此外,軌道交通的發展軸作用可引導城市形態的變化,有助於實現商貿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發展的必然選擇。

  透過對軌道交通與其他幾種常見的出行方式的比較分析,我們發現,快速軌道交通相對於公共汽車、私人汽車、腳踏車等大眾交通工具而言,具有運量大、低汙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佔地少、舒適、全天候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交通方式無法替代的。在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我們應當構築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一體化綜合城市運輸體系,才能解決城市的交通擁擠問題,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證。

  軌道交通不僅提供高效、優質的公交出行服務,而且是一種集約化的交通方式,節約能源和土地資源。大城市機動化程序加快,簡單的拓寬道路的方法已無法解決城市交通問題,公交專用道的利用能力畢竟有限,中心商業區土地資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給正逐漸耗盡,利用開發寶貴的地下空間資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給,以緩解地面空間資源緊張狀況、支撐城市的'發展。

  地鐵、輕軌和市郊鐵路等軌道交通方式在單通道寬度、容量、運送速度、單位動態佔地面積等指標上,都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顯優勢。

  環境是現代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由於城市軌道交通一般採用電力牽引和大運量、集中化運輸方因此,每運送一位乘客所產生的汙染大大低於其他交通方式。

  2、 軌道交通系統給城市帶來的利益

  由於軌道交通系統快捷、準時、舒適,乘客將更加願意乘坐,並將吸引原先乘用轎車和腳踏車以及步行者,從而提高客運量。尤其如能爭取乘坐私家車的乘客,將可緩解道路交通給環境所造成的壓力如噪音、廢氣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損害人員流動的情況下有助於減少市中心的交通壓力。

  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對於提升城市結構,解決城市發展中面臨的經濟與社會矛盾,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本站論文由中國論文聯盟收集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中國論文聯盟http://www.lwlm.com]

  軌道交通系統與交通方式比較,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改善城市環境。用軌道交通替代公共電汽車成為大眾通勤工具的首選,由於減少在市中心執行的轎車和公交汽車的數量,將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城區汽車尾氣的排放,改善空氣質量。國外研究表明,軌道交通單位運輸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為小汽車的10%和公共汽車的25%;

  (2)大大地緩解交通擁擠。軌道交通還是一種運量大的交通工具,國外許多大城市軌道交通承擔的客運量佔全部客運量的—半甚至80%以上。地鐵每小時單向運送能力為3~6萬人次,輕軌為2~2.5萬人次,而公共電汽車為2 000~5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軌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轎車和公交汽車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軌道交通系統,將提高市民的流動性和機動性;

  (5)交通可達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線城市地價上漲,提高沿線物業及房地產開發價值;

  (6)帶動軌道交通沿線的舊城改造和新城區的開發。由於軌道交通可以為中長距離的通勤問題,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區居民將沿軌道線向城郊擴散;

  (7)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運營與維護,將拉動內需,創造新的就業崗位;

  (8)軌道交通的發展軸作用有助於實現商貿的聚集效應,使城市形態發生變化,資源分配降更加趨向合理化,助於推動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升級。

  3、軌道交通系統的社會效益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效益,主要反應在其產生的巨大的社會效益,可以從直接和間接兩方面進行估算。

  (1)直接效益。直接效益可透過時間價值這一因子進行測算,市民由於乘坐快速、準時的城市軌道交通車輛而節約了時間,時間是有價值的,節約時間等於增加了收入;其直接經濟效益為:∑(利用人數·收入·節約時間/標準勞動時間)

  (2)間接效益。這是軌道交通產生的社會效益比較難計算的部分,由於軌道交通具有便捷、客流量大和環保的特點,例如在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車站和沿線周圍地區的房地產必然增值,應該把房地產增值的相當比例,例如1/4,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間接效益;又如由於軌道交通系統的環保特點而減少的環保費用也應作為軌道交通系統的間接經濟效應。

  二、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問題是困擾現代大城市的世界性難題。當前, 中國汽車工業迅猛發展,汽車化浪潮洶湧澎湃,城市交通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矛盾,社會各屆強烈呼籲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建設暢通、高效的現代交通系統已成為城市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

  許多城市主城區的面積迅速發展,城市交通流在一個高度集約化的地區高度聚集,加之,近幾年城市機動車擁有量保持著約20%的增長率,而道路建設缺乏系統而科學的規劃。這些問題都使得城區交通的結構矛盾日益突出,中心區的交通擁堵狀況嚴重。上下班高峰期,城市中心區主幹道近80%的交叉路口擁堵,行車時速只有10公里左右。

  1、發展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城市永遠不能提供滿足小汽車交通需求的道路空間,過度的小汽車交通,不僅導致交通擁擠,而且侵佔人行道、腳踏車道乃至公共空間,嚴重影響環境和人居質量。

  城市交通的總體目標是以人為本,以最小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實現人和物的流動。與此同時,使交通運輸所產生的貴社會環境和公眾健康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小,所以,應該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專家學者的建議與昆明市交通規劃“以人為本、公交優先”的基本原則不謀而合。

  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重要性:稀缺的城市交通時空資源得以更合理和公正的分配;公共交通運輸效率和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公交營運成本降低;削減了專用道沿線的車交通量,交通汙染降低;改善了公眾特別是低收入者的交通出行質量,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關懷;政府的公交優先政策得到各方面的廣泛接受。

  多數發達國家走過的路都證明了這一點,道路增長的速度不可能跟上小汽車增長的速度。美國是典型的“車輪上的城市”,而現在的紐約也是走過這段彎路後改以公交為主(60%乘公交車)。

  城市交通已經進入快速機動化時期,經歷過和正在經歷這一過程的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為我們展示了它們的經驗和教訓、失敗和成功,也對交通發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議,這對處於困惑的城市交通,無疑是值得認真思考和借鑑的。

  公共交通是一種集約化運輸模式,能以最少的空間資源提供最大的有效運輸效率,同一尺度的空間,若採用BRT(城市快速交通系統)或軌道交通,其運送效率是小汽車道的10—50倍。換言之,建設BRT或軌道交通,相當於建10—50條機動車道。另一方面,隨著公交技術的發展,現代公交交通的品質已能滿足現代生活水平,而且大容量公交站點周邊往往成為地產開發的熱點,聚集著豐富多彩和高品質的城市活動。

  2、發展快速公交系統

  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統)是一種介於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之間的新型運營系統,它利用現代公交技術配合智慧交通的運營管理,使傳統的公交系統基本達到軌道交通的服務水平,其投資及運營成本又較軌道交通低,與常規公交接近。

  BRT作為當今世界上有效解決城市交通矛盾的先進技術,擁有優於軌道交通的經濟合理性,又有足夠的容量和效率,特別適合於發展中國家的大城市。規劃了公交專用道路網,它可為城市中心區75%以上地區提供公共交通服務。

  我國在混合交通環境下,實現公交優先的技術和手段,創造中國特色的公交專用道模式。然而,對照國際上先進的BRT系統,而現代BRT的其它構成要素,如網路結構、車輛品質及選型、站點與場站、營運排程、公交票制、乘客服務系統等方面還處於較低的技術水平。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我國的公交專用道的服務水平、效率和在城市交通系統中所發揮的作用並未達到政府和公眾的預期目標,加之近年來快速汽車化對城市交通的巨大壓力,部分社會群體開始質疑政府的“公交優先”戰略。因此,能否建成真正意義上的BRT,將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和出行比例提升到社會認可的水平,將對昆明城市交通發展產生戰略性的影響。

  三、智慧交通

  1、ITS的概念及其意義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以資訊通訊技術將人、車、路三者緊密協調、和諧統一,而建立起的大範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運輸管理系統。

  ITS將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汙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並以推動社會資訊化及形成新產業受到各國的重視。目前已形成世界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方向。

  2、發展我國智慧交通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中國是一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與汽車化發展十分迅猛。改革開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經發展到超過30%,預測2010年將接近50%;機動車擁有量目前已達6000萬輛,並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2010年達到1.3億多輛;

  (2)中國城市交通的特點是混合交通,目前腳踏車擁有量超過1.8億輛,如果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結構不改善,腳踏車擁有量將會有增無減;

  (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道路交通設施及管理設施雖然有較大改觀,但跟不上機動車增長速度。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隻是實現了監視功能,而遠沒有發揮控制功能的效應。總體水平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特別是大多數城市路網結構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統不健全。

  (4)中國城市的大氣質量惡化,已逐步由無煙煤汙染轉變為機動車尾氣汙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擁堵、車速下降以及車況差、車輛技術性能低等,致使在世界十大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我國就據之有七。同時,車輛狀況差也直接影響到城市交通,並已成為制約我國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以車況較好的北京市為例,平均日故障次數達500次以上,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壓力。

  3、中國發展ITS的目標及基本框架

  中國ITS的發展框架應逐步實現以下三個階段目標:

  (1)前期階段

  ·目標

  緩解交通需求矛盾,提高交通通行能力,減少中心區交通負荷。

  ·措施

  1)完善道路網系統功能,實施主幹道(含快速路)的交通監控;

  2)加強交通需求管理(TDM),實施中心主要道路的收費管理,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

  3)減少路口非機動車干擾,實施機動車—非機動車時空分離及對腳踏車實行IC卡管理;

  4)路口渠化。實施訊號燈最佳化配時及多相位訊號控制;

  5)提高公交服務水平。吸引一部分交通量,實施公交優先道路及優先訊號;

  6)公交線路網智慧排程系統及資訊服務系統。該系統運用GPS和計算機技術、資訊網路技術實施執行起訖點的排程,執行期間的控制、突發事件的處理,並向乘客提供實時的車輛運營情況,車輛間隔時間等服務資訊;

  7)建立城市機動車緊急救援系統。機動車突發故障是目前造成我國城市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及時、有效地處理故障將大幅度減輕交通堵塞的發生。依靠成熟的GPS定位技術、通訊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並利用城市現有廠、站、救援車輛資源,再加以適當擴充,可以很快形成生產力;

  8)嚴格執法,加強違章處理,實施電子抓拍和電視監視等科技手段;

  9)開展動態交通分配理論方法研究,實施集中式交通控制系統軟體的開發。

  ·目的

  該階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主要解決中心區交通擁堵,有目的地改進交通控制中心監控系統,改善交通結構,減少交通需求,為ITS創造必要的技術條件和交通環境。

  ·階段任務

  1)ITS標準化的制定;

  2)ITS相關部門完成本行業ITS發展規劃及資訊化建設目標;

  3)加強宣傳、教育,發動有關企業開展ITS開發;

  4)加強國際交流,瞭解國際ITS的動態,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研發我國ITS技術及產品;

  5)進行ITS示範工程建設,推廣應用ITS技術;

  (2)發展階段

  ·目標

  在綜合資訊網路平臺下,形成資訊管理、資訊通訊、資訊服務子系統,實現交通訊息雙向互動;實施交通指揮、控制,達到減少堵塞時間、降低交通事故、出行便捷及保護環境的目的。

  ·措施

  初步建設以下各系統:

  1)城市資訊管理系統

  該系統按城市GIS資料庫、資訊網路、車輛管理資訊等分步建設,不僅為ITS系統提供直接相關的動、靜態資訊,同時也為未來城市發展提供各項資訊服務。

  2)道路交通訊息通訊系統

  該系統由資訊採集、資訊處理及資訊釋出三部分組成。

  資訊採集:實時採集交通擁擠、事故發生、道路施工、氣候變化及停車泊位等資訊。

  資訊處理、分析:採集的各項資訊經交通訊息中心進行處理和分析。

  資訊釋出:將經過整理的實時資訊及分析後的預測資訊透過無線通訊、有線廣播、電子顯示屏、net網,車載器向出行者及駕駛員釋出。

  3)微波接入網系統

  該系統與交通管理監控系統及交通管理資訊系統聯網,提供開放式聯網支援,透過車載單元(微波標識卡)和路邊單元(微波天線及其控制器)有效地採集交通資料,提供資訊及交通控制。

  4)網路下的電子收費系統

  該系統是車路間資訊通訊系統,透過微波通訊技術實行不停車收費。該系統將在全區域內實現收費路網“一卡通”。

  5)多式聯運管理服務系統

  該系統採取計算機網路技術將各交通方式的運費、服務系統聯網,為客、貨運輸提供聯運服務,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

  ·目的

  該階段的目的是資訊通訊網路化,建立資訊通訊平臺,實行人、車、路之間相互傳遞實時、準確資訊。

  ·階段任務

  該階段需要同時完成以下任務:

  1)ITS相關部門在資訊平臺建設中,要統一規劃,聯合攻關;

  2)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推進資訊產業的開發和產品研製;

  3)加快智慧車輛的研製生產,以適應ITS發展對汽車技術提出的要求;

  4)有指導性地抓好示範工程;

  5)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

  (3)成熟階段

  ·目標

  以ITS的發展推動資訊化社會的程序,創立新產業,開拓新市場。

  ·措施

  1)完善交通基礎設施,並達到世界發達國家現有水平;

  2)在城市綜合交通實現規劃、運營智慧化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國各交通方式的綜合運輸規劃、管理運營智慧化;

  3)城市交通結構趨於合理,公交運量佔較大比重;

  4)完成車間通訊系統;

  5)成批生產電動汽車、環保車輛及智慧車輛;

  6)建立社會化資訊服務系統;

  7)形成ITS新產業。

  ·目的

  1)建立一種大範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智慧化運輸綜合管理系統;

  2)實現科教興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3)推動人類邁進資訊化社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