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論文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論文

  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問題研究有利於提升融資的成功度。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論文,相信能帶給大家幫助。

  第一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論文

  摘要:

  近些年國家對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有所提高,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是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成因可以詳細分為企業內部原因與產業供應鏈因素、資本市場原因、法律環境等。要解決該問題,需要企業與國家共同努力,比如企業應當加強內部建設,完善各項制度;國家應當在法律環境、銀行體系、等方面繼續完善。

  關鍵詞 :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成因;對策建議

  一、中小企業融資的基本情況

  中小企業極大地增進了我國經濟的成長,在擴大就業、活躍市場、增加收入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以2008 年為例。中小企業增速較快,2007 年中小型工業企業有334000家,2008年增長到423000家,同比增長26.7% ,並且佔2008年全部工業企業總數的99.3%。

  中小企業涵蓋領域廣泛,涉及39個行業。在提供就業方面,中小企業佔比餘約為77.7% 。資料如表1所示。

  二、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第一,直接融資邊緣化(查一查新三板及其他最新政策)。截至2013 年6 月,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有701家,創業板有355 家上市公司,而當年中小企業總數已超過八百萬家。與歐美相比,中國的債券市場還不成熟。債券市場中,政府債券占主導地位,例如央行債券和國庫券,公司債券較少;且多為中長期債券,不能與企業短期融資需求相契合。

  第二,銀行貸款困難。2011年的調查資料顯示,被調查中小企業當年共申請了687 次貸款,銀行滿足次數為359 次,滿足率為53.1%。其中有159家、佔比52.3%的企業認為“銀行條件更多,門檻增高,可貸資金減少”;有68 家、佔比22.9%的企業認為“銀行可貸資金減少,門檻沒有變化”。約為50%的企業表示,獲得貸款時間為“三週或超過三週”。

  第三,相比銀行同期借款利率,民間資本借貸利率較高。2011年6月對河南、雲南、福建、上海等民間資本調研點進行統計後發現,民間金融的利率在36%—60%之間,而中小企業的收益率多低於10%。因此如此高利率的民間資本只能用於短期應急。

  三、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原因剖析

  (一)企業經營管理不規範

  1.財務資訊缺乏。部分中小企業缺乏專業財務人員和最新財務知識,財務報表編寫不符合相關規定,有的甚至沒有定期編制。這樣導致銀行等金融機構難以瞭解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及償債能力。有的中小企業為了滿足銀行貸款的引數要求,修改財務資料,以致銀行對其信任度下降,降低貸款積極性。

  2.經營管理缺乏規劃。大多數中小企業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一味尋求短期利益最大化,持續經營能力不足,導致銀行有較高的放貸風險。

  3.信用較低。中小企業業主往往不夠重視自身或企業的信用情況。羅亮森等(2011)對濟寧市中小企業進行實證研究後發現,被調查企業中,“展期後償還”的有24家企業,“部分償還”的有11 家企業,17 家企業“未能了償”。總計比例為19%。

  4.抵押擔保不足。銀行放貸比較看重企業提供的擔保或抵押。為了節省資金,中小企業一般選擇租賃廠房用地,固定資產類可抵押物少,裝置陳舊。並且多數中小企業財務不透明,效益良好的企業不願為之擔保,效益一般的企業提供的擔保難以滿足銀行要求。

  (二)金融及中介機構尚不發達

  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具有“額小頻急”的特點,出於控制風險的原因,審批需要更多程式,放貸給中小企業需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銀行出於穩健性、盈利性以及抗風險的要求,不願意放貸給中小企業。

  信用評級所需的資料分散在不同銀行的資料庫中,沒有實現共享,不能全面地進行信用評價。中小企業信用評級行業秩序混亂,缺乏權威的評級標準。信用制度對失信行為懲戒不嚴,以致形成了不良的徵信環境。發行債券對企業淨資產規模有著較高的要求,發股上市則要滿足利潤增長率的要求。另外還需花費不菲的承銷費用、審計費用等,企業難以承受。

  (三)法律體系不健全

  關於中小企業的法律政策雖然很多,但是多為規範性檔案,立法層次較低。缺乏專門的中小企業主管機構的法律,以及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性和商業性融資機構的法律法規。

  現有的融資性擔保法律在實踐中操作性不強,如《擔保法》未能規範擔保機構,僅約束了擔保行為,對機構的資質、職能未加說明。並且在制度設計上注重不動產抵押,限制了應收賬款等流動性較好的動產的擔保使用。

  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建議

  (一)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

  企業應當不斷提高經營能力,最佳化企業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競爭力及創新能力,做大做強。加強財務制度建設,定期安排財務人員參加培訓和學習,邀請事務所定期審計財務報表,並定期公佈。建立企業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體系,改變家族式管理模式,實現所有者、管理者相互制約的現代化管理機制。

  業主增強信用意識,完善企業信用和經營者自身信用記錄。定期與銀行溝通企業經營狀況與長期規劃等問題,減少資訊不對稱。接受銀行監督,提供真實的財務資料,建立良好的銀企關係。

  (二)改善外部環境

  1.加大財政稅收扶持力度

  財政上,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擴大專項扶持中小企業的基金在國家財政支出中的規模。稅收上,細化稅收優惠政策,例如按照中小企業所在行業性質區分稅種稅率。

  2.完善法律環境

  在現有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出臺《中小企業法》,明確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地位和作用,細化扶持措施以及為實現這些優惠措施政府應承擔的義務。

  3.鼓勵直接融資

  新三板已經推出,中小企業應抓住此契機。政府可以從當地選擇一批有市場潛力、經營良好的企業,提供政策幫助及資訊支援,協助其上市。

  債券方面,如果選擇政府扶持中小企業打包發債,選擇信用良好、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區域集優,擴大發債規模,提升發債信用評級;政府財政撥款建立債務融資發展基金,和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以發行集合債。

  4.完善多層次間接融資機構體系

  國有銀行具有資金、政策上的優勢,國家應透過立法鼓勵國有銀行扶持中小企業,如建立損失補償機制。

  城市商業銀行有更好的區域資訊優勢,能有效解決資訊不對稱情況下的信貸配給狀況。因此城市商業銀行應當明確其定位與主要經營業務範圍,,儘量限制其他貸款種類的盲目發展。國家應給與其更多的政策支援,允許其不斷創新金融產品,根據客戶風險及貸款規模,在一定範圍內靈活的確定貸款利率,創造出更適合中小企業的貸款產品。民間借貸等非正規資金來源也是必不可少。央行出臺的《2008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民間資本的作用進行了肯定。政府今後對民間金融的運作管理辦法應具體化,使其規範化運營。

  5.發展信用擔保機構及信用體系

  建立全面的中小企業信貸資料庫。中小企業的信用情況包括其產品質量檢驗、工商年檢、合同履行情況、消費者反饋等,收集這些需要各部門的合作,如海關部門、工商局、稅務局等。省級或國家級層面可以要求各部門定時上報中小企業信用資料,尤其是中小企業業主的個人信用情況,以供放貸前查詢使用。

  建立科學的信用評價體系。中小企業信用評級辦法應基於評級預警系統,運用現代化的資訊科技和風險考量技術,定期匯入資料,進行標準化的評級,提高評級工作的自動化程度。並將數理統計模型加以使用,聯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保證結果客觀、科學③。

  不斷髮展基於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方式,如應收賬款融資、融通倉業務、保兌業務。銀行圍繞整個供應鏈進行動態交易風險評估,能夠透過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了解到更多資訊。

  創造良好的徵信環境,監督中小企業的信貸行為及償還情況。拉大誠信企業與背信企業的融資待遇。一旦發現企業有逃避償還銀行債務的行為,要依法運用法律手段嚴懲。

  結語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融資問題已然成為了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之一,該問題亟需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需要國家、銀行、中小企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第二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論文

  摘要:

  隨著企業的逐步發展,企業的.融資已然成為領導者經營和決策的重心。我國正處於市場化改革初級階段,現階段中經濟的重要成員便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走向,但是其融資上的問題一直是影響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雖然經融管理的不斷完善,融資特徵和影響因素便受到經濟學教的關注,本文將透過對中小企業上市板塊的研究,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從而促進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的解決。

  關鍵詞:

  融資問題;中小企業;內生因素;外生因素;對策

  因為社會文化歷史和價值觀,特別是各國企業生長在自己國家的社會制度上,各個國家都產生了自己特有的融資模式。我國正處於市場化改革初級階段,中小企業對促進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把握住改革開放這一契機,在幾十年裡取得了不小的發展成果,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的主力軍。但是,重中之重的中小企業目前卻面臨著不少的難題,融資困難就是其中之一,而這也是所有難題之中最為棘手的一個。目前,融資困難的問題已經成為了世界性難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這類企業的健康發展,甚至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受到了阻礙。

  一、降低直接融資門檻,擴大直接融資空間

  我國的資本市場佈局、功能定位存在不合理的情況,這是因為我國的資本市場過於單一,再加上國家採取了行政管制的措施,使得這些問題更為嚴重,也因此,中小企業對融資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融資問題難以得到解決。雖然中小板和倉lJ業板相繼推出,但經常而臨幾百家企業排隊等待審批的情形,IPO名額受限,因此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狹窄,市場矛盾突出。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完善我國資本市場的一些建議,以便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問題:

  1.有針對性地制定符合中小企業特點的發行審批制度。深圳交易所中的中小板在上市標準、發行條件以及監管水平等各方面都和主機板上市公司相同,不過由於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前身是各地的民營企業,因此他們的規模、還債能力等皆不比主機板上市公司,所以在制定發行審批制度時,要考慮到這些企業的特點,制定、實行差別化的制度。

  2.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的建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就業的主體,中小企業在我國總企業數中所佔的比例超過了99%,然而能夠在創業板或中小板上市的卻少之又少。2011年3月,我國證監會表明會在“十二五”的規劃期間積極進行場外的資本市場的建設工作,在全國範圍內擴大新三板的試點,放寬條件,讓屬於國家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並符合要求,且未上市的股份公司能夠進入證券公司,進而透過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對股份進行公開的轉讓。這樣一來,政府補助和銀行貸款不再是這些企業唯一的融資出路,因為新三板的保障讓主動投資的股權投資基金會不斷增多,他們在給予這些企業融資平臺的同時,還為私募股權基金(向新三板高新企業投資)留出後路。

  3.加強債券市場建設。重股票、輕債券的現象在建設資本市場時屢見不鮮,我國的債券發行相對股票市場而言更早,但發展卻較為滯後。債券的衍生產品十分豐富,作為多種融資工具中的一種,它還擁有抵稅的功能;債券對投資者來說風險相對較小,因為它不存在股權稀釋的問題,鑑於此,我國應當加強債券市場的發展力度。

  美國擁有發展時間長、規模龐大的公司債券發行市場,企業籌資按照公司債券、股票和銀行貸款的順序籌資,銀行融資的比例遠不及債券發行。這是因為美國在企業發行債券的問題上的原則相對自由,他們對於發行債券所造成的負債總額沒有法律上的限制,企業可發行多種債券,中小企業在發行無資信評估等級或等級較低的債券上具有優勢;企業只要和主承銷商協商好發行總額、條件等問題便可決定發行。而我國,國有的大型企業和政策性的金融機構才是發行債券的主體,國家對債券的發行規模和資金使用都加以嚴格規定,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國的債券市場難以獲得發展進步。因此,我們應當重視監管多於發行,讓投資者選擇債券的品種,使其監管作用得到發揮,促進市場的淘汰機制形成。

  二、對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市場進行完善,培育中小型金融機構

  目前,直接資本市場的建設、完善相當受重視,不過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我國的中小企業仍然主要依靠商業銀行體系獲取資金,為確保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同時避免它們對金融系統產生負面影響,需要在以下的方面努力:

  首先,將市場競爭機制引進。國有的商業銀行擁有壟斷地位,因此缺少競爭,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進而會動搖宏觀經濟穩定發展。所以要提高股份制銀行參與中小企業的信貸活動中,針對這些企業的貸款推出創新的金融產品,利用社會資源,為他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2001年,深圳的發展銀行首次針對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廣東地區試行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金融指由銀行為配套中小企業嫁接核心的企業信用,為其提供信貸上的支援,這次試行效果良好;2006年,這一品牌被正式在全國範圍內推行。

  其次,為中小企業建立並完善貸款擔保公司。中小企業的規模相對較小,缺少自有資金,且信譽和經營的透明度低,其信貸風險相對較大,所以銀行會謹慎投資,甚至存在“惜貸”的行為。所以有必要為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擔保,這項服務由專業的擔保公司來提供,自然更便於中小企業進行貸款融資。而且,貸款擔保公司既可以為中小企業增信,又能降低銀行信貸的風險,對中小企業融資難、發展銀行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