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大二學年論文

心理學大二學年論文

  心理學大二學年論文要怎麼寫呢?寫些什麼內容呢?下面隨小編一起看看心理學大二學年論文範文,僅供參考~

  心理學領域任何一種有影響力思潮的出現,必然會引起與之緊密相聯的心理健康教育發生相應的變化。近年來,在西方心理學學術界出現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積極心理學”是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MartinE.Seligman於1998年出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倡議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於2000年在《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中正式提出來的[1]。積極心理學是致力於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2],諸如健康的人格、積極的情緒、自我實現、愛的能力、自尊、意志、善良等。積極心理學將心理學研究視域轉移到關注人性、社會和生活的積極方面,是一門促進人們幸福的科學[3]。Seligman指出,積極心理學是探究人類適應複雜社會的美好行為,是關注構建人類性格力量和美德的科學[4]。他認為積極心理學彰顯的力量,是引導人們發現自身存在的原有的、實際的、潛在的內在既有資源,可透過對這些資源的有效利用提升個人心理素質和生活品質,以幫助更多的人最大限度挖掘自身潛力,並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

  一、積極心理學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聯

  積極心理學的誕生對整個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為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的視角。

  (一)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取向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積極的觀念。積極心理學研究人的潛力與美德,相信人類具有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成長潛力,不像傳統的心理學只看到心理消極的一面。即使是人生境遇中遭遇的挫折,積極心理學也將其視為正常的,是完整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逆境經歷的挫折與障礙是對心理的檢查和考驗,人生的美好包括在逆境中經歷成長。心理學的研究發現,經歷過重大挫折事件後調整適應過來的人對生活的評價往往更趨於積極與穩定。其實,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是立足於現實的,它既關注快樂與美好,也重視挫折與危機,幸福美好的生活並非沒有壓力、挫折與困難,而是在面對這些困難時能以積極的方式進行處理。[5]積極心理學的積極理念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是:其一,積極看待學生,相信他們本身具有可挖掘的積極心理特質,這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其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應放在挖掘和培養學生的積極力量上,這樣才能使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既錘鍊了心理品質又增強了面對逆境的韌性,進而獲得幸福美好人生的“金鑰匙”。

  第二,聯絡的觀點。人的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它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外界環境交織成網,互相影響。積極心理學不僅研究個體心理,還研究個體在組織與系統中的心理狀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由各種要素組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系統中有序執行。因此,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需要進行系統處理與統籌規劃,注重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同環節的聯結和整合,在設計和執行心理健康教育各個環節時運用上下聯絡與左右兼顧的做法。與此同時,對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載體、模式、目標等都應堅持體系化與系統化的設計思路。

  第三,發展的觀點。積極心理學要求心理工作者用更加開放和欣賞的眼光積極看待人類心理與行為,研究人的積極特質,同時關注人的生存和發展,重視人的價值,致力於使人們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要實現這個願景,其假設的前提是相信人具有發展的潛能,心理諮詢的實踐已經證明,人類心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可塑性。積極心理學所持的發展的觀點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啟示,一是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有自我成長的動力與需求,有巨大的可塑性;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取得新的成功,需要循序漸進,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實踐,在提升教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時,要堅持增加學生心理體驗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親身實踐中獲得領悟和成長,並注意從平時工作做起,重視每一個教育環節的質量,不急於求成,也不拔苗助長。

  (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積極心理學最重要的原理是運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與測量手段探究人類的積極心理特質和品質,主要包括:第一,研究個體積極的情緒體驗和人格特質。積極的情緒體驗主要包括個體對待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積極情緒體驗,包括滿意度、幸福感、快樂、滿足、希望等。積極的人格特質,包括樂觀、熱情、勇敢、包容、毅力等。積極的情緒體驗與人格特質是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觀測指標,這就要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透過有效的調查測量手段對大學生的情緒體驗情況與積極人格特質進行調查,以此來設計並制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和目標、工作模式和方法、工作工具和載體等。第二,積極心理學研究積極的組織系統,即研究有助於個體成長的外在社會環境,例如健康的家庭、和諧的班級、良好的宿舍人際關係等。這就為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採取的組織形式提供了選擇的路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視與學生的生活、學習、交際等有關的組織聯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以團隊的方式開展,最好是以學生班級、宿舍、樓棟等為單位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此同時,運用心理手段挖掘學生所處系統的積極心理資源,再將這些隱形資源顯性化,這樣,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與自身經歷密切相關,能極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這一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與環境的過程,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成長,從而有效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目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需要吸取不同心理學流派與思潮的養分作為教育的內容資源,積極心理學的使命是使普通人的生活更快樂,更具創造力,作為培養人積極思維方式和心理品質的科學,積極心理學理應進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視域之中,成為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排頭兵。一是積極心理學包含了積極心理學與消極心理學的完整知識體系,從這個角度考慮,積極心理學應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視域,豐富和充實原有教育內容。二是積極心理學包含了心理素質與能力提升的內容與方法資源,從這個角度考慮,積極心理學也應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體系,從而不斷擴大和豐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場景。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現狀與問題

  (一)單一軌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與取向影響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主要表現在:其一,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對心理健康教育積極功能與價值認識不足,沒把積極心理學知識內容納人其中,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對其涉及的教育內容、目標、模式、載體等的積極方面考慮不足,致使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侷限於消極心理學領域;其二,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對大學生身心成長與發展規律考慮瞭解較少,同時沒能很好地研究國家、社會與職業對高校人才心理培養的需求,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不足,在教育內容、目標體系、模式與方式等方面科學性欠缺;其三,高校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沒能對心理健康教育主、客、環、載體等關鍵要素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對這些要素涉及的不同環節統籌設計不夠,致使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執行的生態化不足;其四,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涉及的心理素質教育價值取向不足,主要體現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沒能將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精神很好地融入其中。

  (二)從課程的地位和內容目標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附屬於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影響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構成,顯得空洞乏力

  主要體現在:從地位上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內容、目標的設計沒有形成獨立體系;從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構成與目標體系的設計上看,一定程度上沒有很好的將心理現象、心理理論、心理實踐和心理方法等進行科學有效的融合,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單一,停留在心理理論層面的居多。

  (三)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與方法視角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單一化執行,影響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心理健康教育選修課和心理諮詢為主,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消極心理問題,這就導致:其一,只有選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主動走進學校心理諮詢室接受諮詢的學生才有機會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影響面窄,影響的群體數量較少,也就是說,只有少數學生有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機會;其二,由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間的限制,且偏重理論講授為主,學生僅能學到有限的理論知識,由於缺少體驗環節,他們不能習得對自身心理的覺察和反思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心理獲得成長的關鍵所在;其三,由於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只侷限於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囿於消極心理學視域,側重於心理問題的探究與解決,忽視了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與潛力的挖掘與培養。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載體,是以課堂為載體的理論傳授和以諮詢為載體的個別心理諮詢為主,影響了其它載體作用的發揮

  表現在:其一,心理健康教育載體大多是以傳統課堂授課和個別心理諮詢為主,對整個校園的大教育載體功能與作用認識和開發不足,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載體開發有待加強。主要表現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課堂主陣地不能很好發揮作用,不能很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它學科的教育體系中,不能很好地調動全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二,各教育載體的互相整合不夠。主要體現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不能很好地整合與挖掘課堂教育、宣傳平臺、網路平臺、環境平臺、生活平臺等教育空間。因此,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載體,推動相互融合與促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五)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評價體系角度看,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考核督促不夠,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在驅動力不強

  體現在:其一,從評價內容看,從國家到學校還沒有形成一套既科學又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致使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問題、心理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幫助引導不夠;其二,從評價主體看,主要是以學校評價為主,主要體現在心理健康教育評價主體單一化,致使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與行為認知不足,不利於大學生心理素質與能力的培養。

  (六)從高校師生的心理素養角度看,大學師生心理素養普遍不高,影響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得力推進

  主要體現在:一是高校教師心理素養整體不高,心理健康教育自育自查意識不強。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教師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水平不高,缺乏對自我心理狀況的自省自查,心理素養不佳等。二是當代大學生心理素養存在很多不足,體現在這一群體顯露的各種心理問題、心理衝突、心理行為異常等現象,這些既是心理健康教育要著手解決的問題,也是影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障礙。

  (七)從教學資源上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資源嚴重不足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還處在探索初期,缺少規範的教材,而已有教材又是以社會本位或學科本位價值取向為主,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學生本位的價值取向較弱,這樣就很難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和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目標。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很是薄弱,表現在心理教師數量少,專業化水平不高,缺少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與技術,甚至有的教師思想觀念落後,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存在不足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推行的質量。

  三、積極心理學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啟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彰顯了需要變革與創新的方向,面對這些不足,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有益的變革視角,同時也增強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頂層設計的科學指導。第一,注重積極心理學全新教育理念引領,重構心理健康教育價值取向,有力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生態執行。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將積極心理學工作理念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個環節,將積極心理學價值取向、內容和目標、模式和方式、教育評價、教育主體等要素的作用發揮納入科學發展軌道;與此同時,全面分析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主體、客體、環體和載體等各環節聯絡,力求使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統籌規劃,整體執行,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開展構建優質“生態”環境。第二,結合積極心理學理念,科學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目標體系,紮實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校在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與目標時,要根據積極心理學理念與內容建構一套科學的內容與目標體系,並將國家、社會、職業、大學生心理現狀等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要求同時納入其中。具體舉措有,定期調查瞭解國家、社會與職業對大學生素質的要求,定期對大學生心理狀況展開調查,及時瞭解學生心理狀況與需求,並根據學生成長規律,設計目標與內容,諸如培養大學生積極的認知品質、積極的情感品質、積極的意志品質和積極的心態等[6]。透過這樣的變革,讓心理健康教育不再是一門考試科目,而是成為提高學生心理素質與能力的得力途徑。第三,推動多元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開展,同時注重模式的選擇與整合。這就要求高校在創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根據國家、社會、職業與在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積極探索適應社會與個人發展需要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方式,在開展共性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拓展個性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第四,注重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環境的建設和運用,不斷調動各教育載體的積極性,增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吸引力。高校在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根據積極心理學特點,充分利用好各類載體,促其發揮作用。同時,重視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的整體建設,建立優質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生態環境,為高校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推進創造一個良好的心育育人環境。第五,不斷提升高校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素養水平,充分發揮他們在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體作用。高校在推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想辦法調動教師和學生的能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要想辦法透過各種途徑和手段提升師生的心理素養水平,充分激發在校大學生認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積極主動性。

  參考文獻:

  [1]周嵌,石國興.積極心理學紹[J].中國心理衛生雜誌,2OO6(2):129.

  [3]王賀,陳健芷.對當代大學生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簡論[J].教育探索,2011(3):131.

  [5]謝盈盈.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挫折教育探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174.

  [6]王希永.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6(4):53-54.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