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公共服務的範圍分析的優秀論文

行政公共服務的範圍分析的優秀論文

  摘要:隨著以服務理論為支撐的現代行政價值理念的逐漸形成和完善,現代行政的重心已開始偏重於服務與授益。文章以服務理論為支撐的現代行政價值理念的確立為切入點,從政府與市場的維度闡述現代行政公共服務的範圍。

  關鍵詞:政府與市場;行政公共服務;服務型政府

  1現代服務行政理念的內涵

  目前,服務論被認為是行政法學界關於行政法的基本觀念之一。服務論認為行政法理論應以“服務”為宗旨,現代行政法實質上是服務行政法。在筆者看來,現代服務行政是以公共服務理論為其理論基石的,其基本內涵應當包含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行政價值理念的轉變。即從傳統的以控權為主轉向現代的以服務和授益為主。依照傳統的行政價值理念,行政權是全部行政法理論的基點與中心範疇,法律要解決的也正是行政權執行產生的後果,即保證行政權依照法律規範的要求去行使。監督控制行政權是否依法行使是行政法的主要功能。因此,傳統行政是政府本位的行政。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行政權也隨著社會事務的不斷增多而與日擴張,政府的職能範圍也越來越廣,社會公眾對政府的期待也與日劇增。可以說現代行政是社會本位、公民本位的行政。因此服務作為行政行為的新理念,並不是將這一理念輸入原行政行為及其理念中,而是行政行為及其理念的根本性和實質性嬗變。

  其次,是行政行為模式的轉變。即由公私衝突轉向公私合作。傳統行政法學認為政府職能限於統治職能和管理職能。時至今日,公私衝突依然經常發生,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被侵害現象也屢見不鮮。服務行政則將將政府的主要職責不僅僅定位於維護秩序和實施管治,更強調向社會和公眾提供公共產品和提供優質服務,以滿足人民大眾的社會需求。政府亦開始尋求與公民的合作以更好的推行自己的政策,在合作的過程中帶來的則是雙方的共贏。服務行政中政府公共部門與公眾之間的關係由治理者與被治理者之間的關係變為了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與消費者、顧客之間的關係。

  就現代行政公共服務的範圍而言,目前在行政法學界並沒有一個權威的通說。本文著重從政府與市場的角度來界定現代行政公共服務的範圍,以明確政府的相應職責。

  2從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角度界定

  從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來看:就是“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的關係。市場機制是“看不見的手”,政府幹預是“看得見的手”。通常,我們多是從它們各自的缺陷與失靈的角度來揭示它們之間的互補關係,即從市場缺陷的角度看政府的作用,從政府失靈的角度看市場的功效。因此政府相應於市場的職責就在於兩個方面:

  第一,市場規制。市場規制是國家或政府權力直接干預市場,調節市場結構,規範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保護和促進公平競爭。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是政府進行市場干預的重要內容,因此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就成為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必然內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迫切要求政府從"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補位",而所謂的退位和補位正是圍繞如何使市場規制達到最優這個核心任務來說的。

  第二,宏觀調控,進而為各種市場主體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平等競爭的條件。現代市場經濟的執行,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政府宏觀調控的有機結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客觀要求;也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單純的市場機制調節存在著自身的弱點和消極作用,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後性等明顯的缺陷,它往往既不能從整體上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也不能達到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所要求的共同富裕。現階段要把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可以說,這四個目標的設定同時也就是對行政公共服務在市場經濟中的範圍設定。

  3結語

  改革開放以來,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了明顯改善,我國基本公共服務的範圍不斷擴大、公共服務的投入和公共產品的供給不斷增加、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在公共服務領域中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問題,主要表現為公共服務發展滯後、總量供應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要逐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按照均等化的原則,讓公共服務惠澤每一位公民。

  參考文獻:

  [1]翁嶽生.行政法[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

  [2]陳泉生.論現代行政法學的理論基礎[J].法制與社會發展,1995,(5).

  [3]沈福俊,鄒榮.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4]陳貴民.現代行政法的基本理念[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5]崔運武,高建華.服務行政:理念及其基本內涵[J].學術探索,2004,(8).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