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天一閣導遊詞參考

寧波天一閣導遊詞參考

  位於浙江省寧波市天一街10號的天一閣,是我國最大的私人藏書樓。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寧波天一閣導遊詞,希望大家喜歡。

  雄踞大門兩側是一對清代石獅。這些木結構的大門,是清道光年間造的。“南國書城”這四個字由著名國畫大師潘天壽所書,而“古閣藏英”則是由大書法家沙孟海親題。現在所看到的大門兩旁對聯是鐘鼎文,讀作“天一遺形源長垂遠,南雷深意藏久尤難”,對聯說明了天一閣藏書樓歷史悠久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黃宗羲登上天一閣藏書樓以後的感嘆心情。黃宗羲號南雷,他曾賞嘆“讀書難,藏書尤難。藏之久而不散,則難之難矣”。

  進入天一閣,首先映入咱們眼簾的是照壁上氣勢宏大的“溪山逸馬圖”,當年柬埔寨國家元首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曾在這裡拍照留念。這幅八駿圖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間老藝人胡善成。天一閣的堆塑,絕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參觀完這塊照壁後,從右邊的直門“春隨人意”中進去(左面是1980年新建的書庫和閱覽室)。能看見天一閣的又一塊照壁,大家知道它叫什麼嗎?它統稱為“麒麟”。但細分下來,這是一個龍角、牛嘴的“獬豸”,是正義的象徵。

  天一閣藏書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咱們現在看到的這幢藏書樓就是幾經修繕後儲存下來的天一閣遺址,它是晚清時期的建築遺物。天一閣的主人名叫範欽,字堯卿,號東明。明嘉靖十一年(範欽27歲時)進士,做過湖廣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廣西參政、福建按察使、雲南右布正使以及陝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後來又巡撫南贛汀漳諸郡,宦跡遍佈半個中國,直至官升兵部侍郎。範欽生性耿直,不畏權貴,曾頂撞過權傾朝野的武定侯郭勳,因此蒙受冤獄。後在袁州知府任內,因秉公執法又得罪了權臣嚴世藩,為了避禍,辭官還鄉。回到寧波後,就建造了藏書樓。範欽愛書成癖,在做地方官時,每到一處總是留心蒐集當地的公私刻本,對無法買到的書就僱人抄錄。經史百家之書,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較重視當代著作和文獻的收藏。在他的藏書中,明代地方誌、政書實錄、明人詩文集及歷代科試士錄,佔了很大的比重。此外,還彙集了許多有價值的碑貼,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

  範欽的藏書樓原名叫“東明草堂”,樓前開鑿一池與月湖溝通,蓄水備用。當時寧波有許多藏書樓,但先後遭受兵火破壞,範欽想,兵災無法避免,火災能防止。為了防止火災,範欽費盡苦心,查閱了許多書本,最後在《易經》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這句話而受到啟發,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將藏書樓改名“天一閣”。藏書樓上為一大通間,樓下六間,象徵:“天一地六”。範欽不但將藏書樓改了名,還規定抽菸喝酒後切忌登樓,不準擅領親朋好友開門入閣及留宿閣內,更不準擅自將藏書借出外房及他姓者,凡違者處以不能參加祭祀祖宗的大典的懲罰。天一閣的主人連取名時都考慮到了防火的重要,可見其用心良苦。

  範欽一直活到80歲。臨終時把大兒子大沖和二媳婦(次子大潛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遺產分成兩份,一是白銀萬兩,二是全部藏書。大沖體察老父心情,決定“代不分手,書不出閣”。範欽的後代對天一閣藏書的保護制訂了許多嚴格的禁約。據記載嘉慶年間,寧波知府邱鐵卿的內侄女錢繡雲是一個酷愛讀書的聰明才女,為求得登閣讀書的機會,託邱太守為媒與範氏後裔範邦柱秀才結為夫妻,婚後的繡雲滿懷希望,以為這下能如願以償了,但萬萬沒想到,已成了范家媳婦的她還是不能登樓看書,因為族規不準婦女登閣,竟使之鬱郁含恨而終,遺命夫君將她葬於閣邊,願以芳魂與書作伴,了卻她另一種“青燈黃卷”的夙願……這一悲劇足以說明禁約的嚴格。

  原來藏書樓四周都是花園,以防附近一旦發生火災不會遭受其害。到了清初時,範欽的`曾孫範文光請來名匠壘起玲瓏假山“九獅一象”、“福祿壽”等。由名匠大師堆砌造就的玲瓏剔透、形象逼真的假山中有許多動物,大家不妨數一數共有幾隻?

  主人為了保護藏書樓而制定了極為森嚴的規定,同時作為一份私人財富,藏書樓也是外人不可染指的。然而世代規約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第一個破例登上天一閣藏書樓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黃宗羲。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黃宗羲由於他的道德、文章、學識、氣節在當時普遍受到人們的敬佩。在範氏族中曾做過嘉興府學訓導的範友仲幫助下,很快取得了範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閣。原來範欽後代為防止藏書失散,還議定藏書由子孫共同管理,閣門和書櫥鑰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齊集,任何人不得擅開。黃宗羲不僅閱讀了天一閣的全部藏書,還為天一閣藏書整理編目作出了貢獻。

  天一閣是一座古代藏書樓,各類藏書豐富齊全。而藏書樓歷經430多年,飽經了歲月的風風雨雨,其本身就是一部史書。天一閣原有藏書七萬卷,在歷史上飽經了滄桑。首次浩劫是在清朝乾隆年間,當時乾隆皇帝決定編寫《四庫全書》,為此下旨各省加意採訪遺書進呈備用,乾隆還頗知屬下的弊端,再三警告經手者不準扣留私索地方藏書者進呈的書籍,凡是進呈的書抄錄後務必認真發還,然而範欽第八世孫範懋柱進呈的638種珍貴的古籍真正得到歸還的寥寥無幾,侵吞這些書籍的正是過手的翰林學士地方官員。這次進呈對於修《四庫全書》來說是巨大的貢獻,因為這600多種都是稀有的藏本,其中被收錄在《四庫全書》中的有96種,列入存目的有377種,居於全國各家藏書之冠。乾隆皇帝對於範氏進呈的藏書之功倒是念念不忘,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4年)六月特頒旨嘉獎天一閣武英殿銅活字印本《古今圖書整合》一部,計一萬卷。後又賜給《平定回部得勝圖》、《平定金川圖》各一套。《古今圖書整合》今在天一閣內還儲存8300多卷。《平定圖》的16幅畫的作者為義大利籍的畫家郎世寧,每幅畫上都有乾隆題詩,並蓋有御印,此圖至今仍完好地儲存在天一閣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