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高中德育發展的新策略論文參考

探微高中德育發展的新策略論文參考

  一、當代高中生的特點

  中國計劃生育提倡一家只生一個健康的孩子,現在90後的高中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備受寵愛,生理和心理發展接近成熟,呈現出複雜多變的特點。他們個性鮮明、充滿朝氣、思維敏捷,但片面性較強,容易偏激固執,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的自主意識進一步增強,但還缺乏對自我的全面瞭解,還不能對自我作出正確的評價;他們對待社會及生活有自己的見解,但看法仍然很幼稚片面。高中生的身心發展是不平衡的,正處在從幼稚的兒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過渡的時期,生理發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發展卻相對落後。他們的生理與心理是不同步的,具有較大的不平衡性。所以他們缺乏理智冷靜、易衝動,往往意氣用事,在情感方面,他們嚮往愛情,但很脆弱。由於中國社會改革的影響,現在社會強調自我展示,提倡勇敢挑戰和追求成功,作為90後的高中生,他們從小就要面對社會上的各種挑戰,要獨立地作出判斷和選擇,他們不像以往的孩子那樣慣於服從,而是更重視個人的權利,更注重自我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所以,完全服從學校管理的傳統教育方式已不符合當代德育教育的需求。

  二、高中德育的新策略

  針對以上特點,當代社會高中德育的關鍵是更新觀念,順應時代的變化,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按照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及社會發展的需要作出相應調整。

  1.積極建立學校德育與家庭的合作關係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往往對孩子過於溺愛,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養成了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唯我獨尊的行為心理,吃不了苦,經不起挫折,很多學生自我、任性、傲慢,不喜歡與父母或老師進行交流。因此,學校德育必須改變過去教育的單一模式,注重家庭教育,積極建立學校德育與家庭德育的合作關係。比如,在家長會上,學校領導、班主任應該給家長們多多講解高中生的特點,教育的規律和特點,更新家長們的思想觀念,使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站在統一戰線上,這樣更有利於學校德育的實施,有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

  2.自律、合作、責任感是德育的核心內容

  現在的學生普遍自私,缺乏自我約束能力,沒有擔當的意識和勇氣,所以德育應該注重學生自律、合作精神的培養,加強“責任感”意識。當然,學校應該以日常教育為主,尤其是從學生常規管理入手,避免高、空、大等不切實際地要求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調節能力。比如,在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健康使用等問題上,應該加強德育。

  3.實踐活動、主題班會等活動是德育的有效形式

  傳統的德育習慣“高談闊論”,大都是“一言堂說教式”教育,學生切身感受不強,現實針對性不足,收效甚微,落不到實處。現在的學生朝氣蓬勃,思維敏捷,富有創新意識,所以,學校可以開展符合學生特點的新穎的'活動,展開德育工作,讓學生在活動進行中不知不覺地健全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班級的主題班會,可以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或者社會的新鮮話題進行探討,如“手機是拉近人們的距離還是讓人們更疏遠”“小悅悅事件”等等。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組織談論、寫總結報告。這樣不僅鍛鍊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認識到任何事情的兩面性,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雖然社會上有負面影響,但只要學校德育以有效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不僅可以從日常行為規範方面一點一滴地影響學生,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意識。所以,高中德育工作要積極走出校園,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要積極開展與社會互動的德育活動。

  4“.以人為本”是高中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

  當代高中生自我意識強,要求獨立,希望獲得認可,他們對社會有自己的認識和見解,所以當代高中德育要本著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的工作態度去關心高中生。在資訊化時代,很多東西我們未必比高中生知道得多,所以高中德育要與時俱進,讓師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構築新時期良性的師生關係。

  三、結語

  總之,德育不是數理化的知識點,一學就會,學會就用。德育是需要個體親身去體驗,在體驗中獲得某些感悟、啟示,並自覺完成德育的內化。德育需要與時俱進,根據高中生的特點時時調整。高中生正值青春期,德育應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在家校合作的環境下,採用有效新穎的教育方式,著重培養當代高中生應有的自律、合作和責任感的意識,肩負起時代賦予我們德育的新使命。

  作者:何小麗單位:四川省自貢蜀光中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