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大學生就業規劃觀念誤區的重要性論文

論大學生就業規劃觀念誤區的重要性論文

  摘要: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是很長時間以來的社會熱點問題,其原因從大的方面來說有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對於每一個大學生個體來說,經濟因素與社會因素都屬於外部因素,短期內也很難得到很大的改觀。因此,想要應對目前就業困難的局勢,只能先從自身出發,針對目前就業困局,改變自己的就業觀念、就業策略。從這個角度而言,職業生涯規劃就凸顯出其重要性了。本文擬針對目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主要誤區,充分發掘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內容,進行積極的主觀應對,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就業觀念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我國是一個新生的學科,是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伴隨就業指導而生的一門課程。實際上,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認識自我、尊重個性的基礎上的,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從這個角度而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起點是就業主體本身,因此對於解決因為大學生本身就業觀念誤區造成的就業困難有其根源性意義。

  一.目前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初次就業質量差雖然很多高校官方公佈的就業率全線飄紅,但初次就業率仍然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秘密。每年統計初次就業率期間,是大學班主任和輔導員最頭疼的時候,要去一個一個追畢業生及時就業。可想而知,一定會存在部分學生為了完成老師任務隨便先找一個工作應付了事,這也隨之造成了另外一個問題———離職率高。

  2.“人找崗位”和“崗位找人”現象並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到了每年的秋季或年後,就會有很多學生到處尋求招聘資訊,請求老師同學提供就業資訊、介紹工作。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就業單位釋出招聘資訊,甚至託自己認識的老師推薦、找人。看起來好像沒問題呀,人需要工作,工作就來了。事實卻是需要工作的人和需要人的工作並不能一一對應。這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是:崗位對人的要求與求職者對工作的期望不相適應,二者的對口性存在偏差。

  3.離職率高很多學生剛走出校門,基本上處於一種懵懂、茫然的狀態,完全對社會和自己的未來一頭霧水,搞不清狀況。有的是迫於學校壓力隨便就業,有的呢則是出於“自己長大了,不能再靠父母養著”的樸素觀念先隨便找一份工打著;在校期間老師出於就業率的考慮一般也會強調“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總而言之,他們對於所謂“職業生涯”不說一無所知,也是一知半解,大多數人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

  二.就業困難背後凸顯的大學生就業觀念誤區

  1.專業選擇盲從,隨大流大學生高考填報志願時,並未仔細考慮自己的性格、志趣,只要找到能錄取的學校、科系,便草草地簽下了自己的一生。這種方法省時省力,不用花費太多心神,在短時期內的效率很好。缺點是無法根據個人的能力、特性作長遠的規劃。這種以進入能錄取自己的學校、科系為目標的自然發生法,能暫時解除煩惱,但是在完全沒有考慮自己的性向、能力、個性與就業條件等因素之下,將來所面對的職業風險就比較高。許多大學生進入二、三年級後,要求改專業或者完全沒有學習積極性,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因為沒有進行自我分析和科學規劃,大學生在專業選擇、未來的職業導向、崗位要求等方面都沒有深刻的認識和準備。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有些學生完全無心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稍作了解就會表露出對專業不感興趣,只是按照家長意願做出的選擇;有一些學生要求要轉專業,但讓他談談對兩個專業的認識,卻不知所云,甚至僅僅因為專業名稱聽著順耳就要轉過去,更遑論進一步對專業未來職業要求的瞭解了。2.就業主觀性強,盲目隨意(1)盲目跟風引發頻跳槽正因為在專業選擇上的隨意性,進入專業後又沒有端正態度,根據崗位需求進行學習和規劃,認為畢業後自然應該有工作在等著自己,就會造成到雖然畢業但是並不能成為有效的“產品”,不符合行業要求,自然找不到工作。勉強進入工作崗位以後因為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喜歡怨天尤人,對將要遭遇的種種困難沒有心理準備,工作流動性大,這對個人和企業的長遠發展都十分不利,對社會的教育投資也是一種浪費。(2)追求高薪四處碰壁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機會”和“選擇”的時代,大學生如果沒有周全考慮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好規劃,定好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找工作時就會比較隨意,目的性不強,哪兒熱鬧往哪兒擠,有一種隨波逐流的趨勢,沒有緊迫感。甚至把“工作報酬”作為就業時最重要的引數。而沒有認真思考自己到底能為企業、單位提供什麼,自己到底值不值自己期望的那個薪酬標準。在四處碰壁中也很少進行自我反省,長此以往,還會對人生失去信心,甚至對社會產生消極不良情緒。3.職業期待和定位過高或過低(1)盲目自信、胃口高吊導致巨大落差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不是從自身的特點、自身的能力和社會需要出發,盲目地追求大的自我發展空問、高的薪酬、好的工作地點等,其功利性明顯,對就業抱有很高的期望值,這使得很多大學生擇業都集中到經濟發達地區及前景看好的行業,而艱苦行業和邊遠地區則少有人問津,人為造成僧多粥少,就業困難。(2)自卑畏怯、信心不足帶來的心理障礙信心不足產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環境的、家庭的或社會的等原因,但主要還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有的同學大學四年順利地走過來了,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和優勢,面對激烈的競爭,夢寐以求的企業對自己的簡歷一點兒迴音都沒有,也許是發了無數份簡歷都沒有下文,開始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如別人,如果從更深一層來講,就是不敢面對機遇、迎接挑戰。歸根結底也是沒有深刻的認識和分析自己,不知道自己其實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從業能力。總而言之,正是因為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念,直接導致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低,就算在外力因素下勉強就業,也會有較高的離職率。

  三.怎樣透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解決上述問題

  1.正確把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時間按照人才培養的規律,職業觀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以職業教育應該從小抓起,貫穿整個職業生涯。也就是說,在小學、中學階段就應該安排職業教育課,讓孩子瞭解一些職業的.內容、特點;另一方面,當面臨升學和就業的時候,輔以多種心理測驗,幫助他們進一步瞭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人格特徵等,為他們選擇大學志願和職業提供參考意見。但是我國小學、初中階段現行的教育體系幾乎完全沒有考慮職業規劃教育。如果大學生在他們走向工作崗位的最後一個學習階段,還沒有形成一個明確的擇業目標,非得臨近畢業時才做準備,畢業生一定會感到很茫然,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這就需要高校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在校學生進行全程職業指導。首先,進校後馬上開展入學教育、專業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補上“認識自己”的重要一課,在此基礎上再次進行專業選擇;其次,選定專業後,要對自己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所對應的職業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明確專業學習的方向,目標明確才能提高專業學習的積極性。與此同時,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終身學習”的職業生涯概念,讓學生能從“職業生涯”全程的高度去規劃自己的初次就業和就業取向,避免盲目和衝動。2.加強師資培訓,科學構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為了科學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準備,學校必須重視師資培養。目前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雖然已進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但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很多情況下是由專業負責人、學生輔導員、專業課老師組成的課程團隊,雖說這些老師對於本專業就業和崗位要求有一定了解,但受過專業、系統“職業指導”培訓並獲取中級以上資格證書的老師不多。這就導致老師上課質量參差不齊,或者難免偏重個人愛好或優長,對學生的指導難以達到科學有效的目標。因此,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分階段分批地培養“職業指導”專業師資,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專業課程團隊。有了專業的師資隊伍,有助於構建科學有效的課程體系。除了上述所言“認識自我、職業認知(包括職業能力和職業興趣)、自我測評、職業生涯規劃文字制定所構成的理論體系之外,還需要有一個相對應、相配合的實踐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側重於學生的實際操作,包括獲取並使用各種測評軟體或系統全面客觀認識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職業能力,從而透過二者交叉得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範圍,進而確定自己適合的專業和職業目標;通過了解目標職業和自身實際,確定自己的最終職業目標、實現階段以及短期、中期目標;對照職業目標找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與短期目標相對照,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最後形成規範的職業生涯規範文字。除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外,課程團隊還應該設立固定辦公場所,隨時接受學生的諮詢,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全程跟蹤和指導,並做好記錄和總結。在師資充足的情況下,最好把學生分成小組,一個老師負責對本組的學生進行全程跟蹤指導,這樣更加切實有效。3.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制定計劃、執行計劃的習慣和能力;選擇性地追蹤指導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執行情況。職業生涯規劃中本身包括了短期目標和規劃,可根據實際情況按照學期制定短期目標和計劃。指導老師負責檢查本小組學生目標、計劃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並指導其作出修訂。學生根據學期初制定的計劃嚴格執行。執行過程中要隨時作出修正,注意階段性小結和期末總結。對執行計劃有效、目標實現率高的學生提出表揚和鼓勵,相對實現程度不高的學生要作出原因分析和針對性指導。經過幾個學期的訓練,使學生養成圍繞目標制定計劃執行計劃的行為習慣,為其真正實現職業生涯最終目標提供堅實的保障和基礎。為了檢測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是否切實有效,我們還需要在離校前根據一定比例和不同層次,確定出全程跟蹤的學生名單,制定出可操作性追蹤計劃和實施方案。跟蹤得到的典型案例反過來可以成為今後課程教學的重要資料和分析物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