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院校電腦輔助傳統聲樂教學的研究論文

師範院校電腦輔助傳統聲樂教學的研究論文

  隨著電腦的普及和運用,它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師範院校的聲樂課中,運用電腦輔助聲樂教學,效果良好。

  聲樂教學的特點,是教師透過多種練聲及訓練手段,使學生能夠建立正確的歌唱狀態和發聲方法。由於這種訓練看不見,摸不著,教師往往憑經驗努力使學生領會其技術要領。在這個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一個教學有經驗的教師,往往能培養出不少優秀的學生,而一名相對缺乏經驗的教師,往往帶給學生的是一些抽象概念,使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嗓音條件較差的學生,學習起來感到困難,教學效果不佳。

  透過電腦輔助教學,可以彌補傳統聲樂教學的不足,如: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演唱進行錄音錄影,直觀而形象地將上課的情況透過影片再現出來,教師可以對學生演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點評和指導,透過有關聲樂理論和聲樂鑑賞等內容,幫助學生領會聲樂中較難理解的一些抽象概念,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豐富教學內容。筆者透過一段時間的上課實踐,感覺效果不錯,學生比較歡迎,好處如下。

  一、利用電腦可以彌補傳統聲樂教學的不足

  傳統的聲樂教學中教師是主體,靠言傳身教,這也是最早的義大利學派的美聲唱法採用的教學方法,僅憑經驗,而無明顯的理論,只有教師教學生直接模仿。對於現在的師範院校的聲樂課,大都採用音樂院校的傳統教學模式,如:在一堂聲樂課上,教師往往透過反覆的聲樂練習曲,力求使學生達到一種教師要求的聲樂標準。然而,面對部分聲樂條件較差、水平較低、積極性不高的學生,單靠傳統的練聲環節起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這種單一而枯燥的練聲很容易產生疲勞,學生也感到枯燥;在唱歌處理的環節中,教師往往一邊指導,一邊又充當著鋼琴伴奏的角色,很難集中精力指導歌唱。以上的教學環節,可以利用電腦輔助完成,比如,就傳統教學來說,練聲是必不可少的,利用電腦的錄音功能,可以把已往的發聲練習錄下來,一方面,教師可以隨時調出學生歷時的練聲和歌唱音像資料,對其進行點評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可播放學生的實錄練聲曲,讓學生同步跟隨練聲,節省了教師的鋼琴伴奏環節,從而,教師可以集中精力指導學生的練聲。筆者認為,這個環節在上課開始時運用比較好,這一過程叫“開聲”過程。“開聲”的目的是讓歌唱狀態先活躍起來,這個過程很有必要,每一個歌唱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因為在“開聲”之前,良好的'歌唱狀態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找到的,這個過程中如果教師對學生要求過細,其效果往往不大,只能浪費有限的上課時間;而當“開聲”一段時間後,教師再去要求學生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練聲,做進一步的指導,效果比較好。另外,聲樂教師易受聲部的限制,給教學帶來不便,如:女教師往往帶男學生不如帶女生容易出成績,其主要原因是男生本來就難訓練,加上聲部不熟悉,就難上加難;男教師相對好一點,但在女聲部,特別是訓練花腔女高音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運用電腦就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教師可有針對性地把各種不同聲部的音響資料儲存起來,隨時讓學生了解這些不同聲部的聲音狀況,有效地解決了教師模仿聲部的難題。

  二、利用電腦的錄音功能可有效地對學生的聲音進行對比分析

  在以往教學中,教師感到最大的難題是學生的聲音不容易做到“集中”和“高的位置”,學生往往對聲音的判斷只是停留在主觀的判斷上,但通過錄音進行分析可以使學生聽到自己的真實聲音,他們的確感到“發悶”的聲音不好聽,透不出來……為了解釋聲音的特性,教師可以把他們“發悶”的聲音通過錄音軟體,將其進行提調,他們的聲音就會立刻變得尖銳、明亮,音色也發生了變化。這說明原來的聲音訊率達不到技術要求,需要在這方面進一步進行訓練和調整。針對這個環節最好可以單獨設立一門聲樂錄音分析課,透過反覆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聲音比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有助於學生客觀辨別自己聲音的能力。

  三、鍛鍊學生的歌唱機能,從而把握好演唱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過去聲樂教學,一般是聲樂教師自己來伴奏的,他們多半是即興式的,往往對歌曲速度、節奏、風格把握不準,而且曲目範圍也受限。常常看到聲樂教師不情願教自己不熟悉的歌曲,學生在這方面不能得到滿足,電腦就可以彌補這種缺陷。教師可以透過多種手段下載可供選擇的歌曲伴奏存入電腦,有條件的最好連線網路,隨時可以下載歌曲,一方面教師可以對教學的曲目加以瞭解,豐富曲目;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對學生要求唱的一些歌曲提供演唱示範。在處理歌曲的環節中,也可以透過播放歌曲的伴奏讓學生同步演唱,這對提高演唱水平和表演很有幫助。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演唱中存在的問題,如節奏、吐字、感情等問題進行處理,省去教師一邊伴奏,一邊指導的不便,可以更加集中精力,使學生更好地準確把握歌曲及演唱風格。

  透過電腦影片也可以將歌唱家及學生本人的演唱狀態客觀地再現出來,教師可以利用影片指導上課,從而對學生的發聲和演唱提供更客觀的評價。學生對此容易理解和接受,糾正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如:筆者有一個學生在唱《黃河怨》時總是把握不準歌曲的內容,特別是引子出現的那段唱,應是一個受日本侵略者蹂躪的婦女傾訴自己的苦難,音樂是淒涼而緩慢的。隨著人物的感情發展,音樂節奏開始加快,這時演唱要將全部的力量推上去,以表現主人公失掉兒女的悲憤心情和向侵略者報仇的決心。在事先對這首歌不熟悉的情況下,學生很難把握準確,然而,當把這首歌的演唱透過影片播放,加上筆者的講解,學生當時就被歌曲感染了,於是演唱有了內在的感受,演唱也打動了筆者,否則,要在此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

  在教學中,教師應重點對學生在演唱中存在的區域性問題做一些具體的指導,如:有的歌曲在結束前的高音普遍存在問題,教師可以反覆示範或講解如何解決這些高音的方法;但也有學生對歌曲的區域性能夠把握,對歌曲的演唱完整性不夠。筆者透過教學發現,在很多場合下,學生往往不能對一些大麴目把握好,單純就幾個高音演唱不存在多大困難,但完整地演唱往往感到吃力,唱不下來。其主要原因是跟隨伴奏演唱完整歌曲的機會少,他們多半是沒有一個好的伴奏,加之自己自彈自唱能力又不強,缺乏演唱完整歌曲的能力,這樣就影響了歌唱機能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適當加大學生的演唱環節是鍛鍊學生演唱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徑。筆者在開始上課時,將一些中小型的歌曲伴奏透過電腦的播放,讓學生跟隨演唱,一方面可以鍛鍊學生提高歌唱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對學生的演唱提出指導意見,或進行示範講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比原來過多的練聲要好得多。對一些較難的歌曲,教師可以透過分節處理或對歌曲演唱合理地分配力量,如《松花江上》這首歌不容易唱,特別是歌曲後面的連續高音不容易唱好,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歌曲開始時儘量省力,用訴說的感情去演唱,這樣到歌曲的高潮才有可能用上力。所以,讓學生多跟伴奏演唱,既鍛鍊學生的歌唱機能,同時加強對歌曲的完整性和準確性的把握都是很有幫助的。

  四、透過影片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歌唱藝術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藝術,在傳統教學中往往側重的是聽覺藝術,不注重形象和形體動作的表演,特別是有些帶表演性質的歌曲,如我國的一些民歌和歌劇,演唱者要有些表演的成分,如歌劇《小二黑結婚》中巧兒的獨唱《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在唱這首歌時要求演唱者儘量貼近角色,表現出巧兒的活潑性格和對甜蜜愛情的嚮往,要求演唱中要有些舞蹈動作和表演。現在是資訊化時代,能歌能舞的演唱已成為時尚,即使獨唱也要有點動作或找個伴舞;當然,我們的聲樂教學不能照搬這種形式,誇大表演的動作成分,這要根據具體的作品而定。

  為了提高學生的演唱動作和表情,教師可以透過電腦播放一些有關演唱的影片資料,學生可以透過欣賞這些資料提高演唱風格和表情;同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聲部的學生播放有關歌唱家的演出影片,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他們,比較他們。如筆者透過播放歌唱家演唱的《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的影片,讓學生直接地感受歌唱家的演唱表情和動作要求,這無疑對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推進和激勵。

  教師可以透過整理,將聲樂教材裡的一些歌曲及歌唱家的演唱蒐集在電腦裡,便於學生了解歌曲風格,提高了聲樂的鑑賞力和審美意識。

  總之,隨著電腦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多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開始接受,希望有關聲樂教學的軟體將來會出現,給教師上課帶來方便。當然,聲樂教學畢竟有它的特點。這些特點,主要是聲音的塑造方面,涵蓋著很多“隱形”的技術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往往要靠教師的豐富經驗來指導教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電腦的作用只是輔助性的,在一個課時中應占據一小部分時間,多數時間要靠教師在課上發揮主導作用。因此,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要熟悉電腦的基本功能,使其為教學服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