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還原學生出錯思維的教學探微的論文

關於還原學生出錯思維的教學探微的論文

  【摘 要】物理教學實踐中,尤其是習題教學時,學生出錯是正常現象,但是,面對學生的錯誤,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糾正的層面上,要有意識的把思維起點降格、倒退,回到學生思維的原始水平上,使師生的思維活動能夠做到起點同步,發展同頻,最終達成思維共振的最佳狀態,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還原;思維;習題教學;策略

  習題教學是課堂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把習題教學簡單的理解為得到正確答案的過程,而忽視學生出錯的原始思維過程。這樣的做法導致的結果是,教師講過的、學生做過的,還是照樣出錯,讓教師糾結不已。實際上,我們發現很多學生解題出錯的原因與教師原本的想法並非完全一樣,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繫統。而教師喜歡按照自己預設的意願去灌輸給學生,教師的`思維和學生的思維沒有達到共鳴。

  習題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提問、觀察、討論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軌跡和思維障礙自發或被誘發地暴露出來,教師及時善於發現捕捉這些資訊,有針對性的進行重點分析和難點突破,為此,教師有意識的把思維起點降格、倒退,回到學生思維的原始水平上,使師生的思維活動能夠做到起點同步,發展同頻,最終達成思維共振的最佳狀態。筆者在日常的習題教學中,通常採用以下三個環節。

  → →

  例1 如圖1所示,是運動員在鉛球比賽中的場景。鉛球離手後,在空中飛行過程中動能EK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最接近的是( )

  錯誤情形簡述:學生在初二年級學習時已經初步瞭解動能、勢能的知識,但到了初三年級學了機械能間的相互轉化後,很多學生在做這樣型別的選擇題時還是屢犯錯誤。筆者任教的兩個班82人中,選擇C項的有42人,選擇D項的有25人。

  出錯思維還原:鉛球離手後的上升過程中,速度減小,所以動能減小、重力勢能隨之增大。當鉛球到最高點動能減少到零,此時勢能最大,隨後的過程正好相反。選擇C項的學生之所以用這樣的的思維去解決問題,主要是受盪鞦韆、滾擺、豎直上拋運動等影響。而選擇D項的同學,受到鉛球運動軌跡的干擾,忽視了題目本身的內涵。

  糾錯策略嘗試:課堂教學中,筆者出示如下題目:(如圖2)如果將一小球豎直向上丟擲,小球離手後,在空中運動過程中動能EK隨時間t變化的曲線最接近的是( )

  筆者故意沿著學生錯誤的思維流程開展教學,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的原因,用上題突破錯誤的思維,投擲鉛球時,鉛球在最高點時速度並不為零,讓學生透過兩個類似題目的對比發現上一題思維中的漏洞,學生頓時豁然開朗。

  例2 有一架直升飛機重1.5×105N,停在空中時,螺旋槳產生向上的舉力,這個力為___N;當它勻速下降時,舉力將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錯誤情形描述:初學“力與運動的關係”時,很多學生第二空選填“變小”,而且反覆出錯,屢犯相同錯誤,而經過一段的時間學習矯正後,本題的正確率明顯提高。但在初三下學期的總複習初期,同樣的錯誤,學生出錯的又機率大大增加。

  出錯思維還原:飛機由靜止到下降必須減少舉力,原來舉力與重力相等,現在舉力小於重力。學生考慮的是飛機從靜止到勻速下降的中間過程,是加速下降的過程,學生把該過程與勻速下降混為一團。

  糾錯策略嘗試:教學過程中,筆者沿著學生錯誤的思維走,讓學生自己發現錯誤的原因,在分析時將整個過程還原:靜止時,舉力等於重力,飛機要下降,怎麼辦?減小舉力,重力大於舉力,飛機開始下降,而且速度越來越快。怎樣才能勻速下降呢?增大舉力,使舉力再次與重力平衡。飛機下降瞬間舉力確實小於重力,但勻速後大小又變為相等。學生的錯誤認識與正確答案之間找準了對接點,順利完成知識的順應。

  例3 如圖3所示物塊從光滑曲面上的P點自由滑下,透過粗糙的靜止水平傳送帶後落到地面上的Q,若傳送帶的皮帶輪沿逆時針方向勻速轉動,如圖所示,物塊仍從P點自由滑下,則( )

  A.落不到地面 B.仍在Q點

  C.在Q點右邊 D.在Q點左邊

  錯誤情形描述:課堂測試中,筆者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學生中,52位學生選D,8位同學選B。

  出錯思維還原:物塊從光滑曲面上的P點自由滑下以後,由於慣性,在粗糙的靜止水平傳送帶後繼續滑動到最右邊仍然有初速度,所以落到地面上的Q點。如果傳送帶的皮帶輪逆時針的情況下,皮帶輪在原有的摩擦基礎上又增加了一個水平向左的摩擦,導致物體受到的阻力增大,物體運動的速度變慢,所以,離開皮帶輪時的水平速度比原來小,落地時比Q點近。

  糾錯策略嘗試:運動物塊的速度是否會減小,取決於物塊受到的摩擦阻力是否改變,而摩擦阻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在傳送帶的範圍內,物塊對傳送帶的壓力沒有變化,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也沒有改變,所以阻力沒變,同時摩擦力方向也不變,物塊的速度就不會改變,傳送靜止或者不動對物塊落點都沒有影響,除非皮帶運動時摩擦力發生變化或者皮帶以快於物塊的速度順時針運動。

  例4 一個人用同樣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著木箱,分別在光滑和粗糙兩種水平地面上前進相同的距離,關於拉力所做的( )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較多

  C.兩次做功一樣多

  D.條件不足,無法計算。

  錯誤情形描述:初學“功”時,很多學生選填“A”,而且屢犯相同錯誤(反覆出錯),而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學生正確率明顯提高,但理解還。

  出錯思維還原:粗糙表面,物體受到摩擦力,所以拉力比較大。根據W=FS功就比較大。他們考慮的是同一個物體在粗糙表面拉動,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在光滑表面拉動,不需要克服摩擦力。所以在粗糙表面所需拉力大於光滑表面所需拉力。

  糾錯策略嘗試:教師講解時,一般直接由條件入手:因為用同樣的拉力,移動相同的距離,所以做功相等。筆者沿著學生錯誤的思維走,將整個過程還原:拉動物體運動時,物體做什麼運動。當物體由靜止變為運動時,拉力和阻力什麼關係?當拉力大於等於阻力時物體由靜止變為運動。也就是說,只要大於等於阻力就行。所以在兩種表面上讓物體由靜止變為運動拉力可以相等。這樣,學生的錯誤認識與正確答案之間找準了對接點。

  解答問題時出錯,有時並不是學生自身的錯,有思維定勢引起,有前概念導致,有教師講解不到位,有實驗誤導等等諸多因素,教師可以把每次作業中的普遍錯例和典型錯例記載在作業記錄本上,或直接寫在配套作業本上,慢慢地,每個教師都積累了大量研究素材,逐漸形成“錯例題庫”。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要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分析原因,規避下次遇到類似問題重複出現錯誤,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了發展,物理素養得到了提升,這也是物理教師追求的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