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國際收支結構性失衡的理解論文

對我國國際收支結構性失衡的理解論文

  摘要:我國的國際收支“雙順差”是由國內經濟的結構不平衡導致的,與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發展中的不平衡體現出高度一致性,高儲蓄是經常專案順差的主要原因,資本的流入與流出不協調使得金融與資本專案順差在增加,外貿結構長期調整滯後使得順差加劇,需要採取一系列措施調整我國國際收支結構性失衡。

  關鍵詞:國際收支;結構性失衡;產業結構

  一、我國的國際收支失衡現狀

  國際收支結構性失衡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指一國的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滯後使得商品輸出不能滿足世界市場的需求變化,導致經常專案順差或逆差較大,發生貿易收支和國際收支失衡。其二是指一國輸出的產品結構太過單一,收入變化引起產品的出口需求變化幅度低,或雖然出口需求變化隨價格變化的幅度高,但進口需求的變化隨價格變化的幅度低所引起的國際收支失衡。

  二、我國國際收支體現為結構性失衡的分析

  1.投資-儲蓄結構失衡對經常專案的影響

  由於國民儲蓄率持續高於國民投資率,使得儲蓄大於投資,我國形成了國內內部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的現狀。高儲蓄的深層原因是由我國長期的國內經濟環境決定的,企業擴大發展和居民購房、子女教育、看病養老支出需要長期的積累,從而儲蓄水平過高。政府主導的投資容易擠佔居民消費份額,使國內需求不足,同時政府主導的投資使得產能過剩,必然要依賴國外需求來消費過多的產品。這使得我國長期依賴出口這架馬車來拉動經濟增長,使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受到削弱。

  2.產業結構調整滯後的影響

  斯密的絕對優勢理論、李嘉圖的相對優勢理論、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理論都指出一國要憑藉國內有優勢的資源和產業參與國際分工以獲得更多收益。近十幾年來我國在出口方面的比較優勢仍較強,隨著資源稟賦結構的提升和技術差距的縮小,出口產品的競爭力加強,出現了嚴重的經常專案順差。我國出口創匯部門主要來自於第二產業中的製造與加工業,第三產業佔比不足,第二產業佔據了過多的資源和勞動力,但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大多是低附加值的低端產品,產品中資本和技術含量低,雖然低端產品的市場需求仍較強,但是容易受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產業結構失衡會導致我國東西部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可支配收入的差異使得消費-投資在地區上不協調,進一步形成“雙順差”。

  3.出口貿易的結構性失衡影響

  出口貿易曾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引擎,但出口貿易的結構性失衡卻開始制約經濟的增長。出口商品仍是服裝、鞋類和玩具等勞動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產品,高新技術產品佔比較低,使得出口商品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過度的加工貿易對一般貿易產生擠出作用,併產生資源浪費及環境汙染,加工貿易大多隻集中在沿海地區,對中西部的落後產業帶動作用不大,加工貿易技術含量較低,技術外溢效應嚴重不足。出口貿易主體結構來看,截至2013年底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分別佔我國外貿總額的46.1%和33.3%,對外資依賴過度,民營企業出口規模小。我國的外貿區域過度集中於發達國家,多元化能力不強,使得對外貿易的波動性增加。長期依靠靜態比較優勢,使得經常專案順差快速增加,累積了鉅額的外匯儲備,人民幣升值壓力和外貿經營風險不斷加劇。

  4.資本與金融專案失衡的國內原因

  三、結構性不平衡的調整對策

  1.降低儲蓄率,增加居民福利。高儲蓄率的根源在於我國的市場經濟增長模式未能從政府主導向民間主導轉變,因而必須轉變政府角色,政府部門要優先考慮市場力量,提高效率,在公共領域提升公平性。深化國有企業產權改革,大力扶持民營企業的發展。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政府財政向公共財政的轉型,一方面降低政府儲蓄率,另一方面透過消除居民未來收入或支出的'不確定性增加現時消費,提高居民當前的消費福利。

  2.對產業結構進行升級最佳化。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實施農業產業化發展戰略,集約經營,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加大現代服務業的投資力度,提高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和服務業科技含量。推進迴圈經濟、低碳經濟生產模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技術改造和創新能力,提升產業技術水平。最佳化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強化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主導地位。因此,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出口產品國際競爭力,才能長期而且有效地改善國際收支結構狀況。

  3.對出口貿易結構進行調整。取消出口退稅,降低出口產品數量,限制加工貿易中資源高消耗、高汙染產品的生產。透過降低關稅來促進進口,縮小進口與出口的差距。減少甚至限制資源類產品出口規模,積極培育和重點發展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大力發展綠色貿易和低碳貿易,提高加工貿易企業深加工的效率。貿易主體結構民營化,在政策上引導和扶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消除對民營企業外貿發展的各種隱性規制,鼓勵民營企業投資於高科技產業。不斷鞏固傳統市場,採取有效措施克服貿易壁壘,加強對新興市場的開發力度,使我國貿易區域層次多元化以降低市場和匯率風險。積極廣泛地融入區域性貿易組織,加強自由貿易合作。

  4.改善資金流入流出管理。引進外國直接投資能增加就業,降低資金缺口,增加稅收收入,所以外國直接投資仍是十分必要的。需要加強對FDI的引導,使得資金流向資金稀缺部門,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加強投機性熱錢的監控,建立完善的熱錢監測預警機制,完善國內的金融市場體系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熱錢數量。逐步擴大資本流出,企業和居民多餘的資金投資於國外金融產品以提高回報率。適當放鬆外匯管制,將增加企業和居民的外匯資產,藏匯於民不僅能提高儲備資產的收益率還能降低美元貶值帶來的損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