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論文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論文

  在當今社會,由於激烈的生存競爭,大多數家庭中的父親忙於工作,在職場上全力打拼,照顧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致使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逐漸被弱化,甚至漸漸淡出,出現了“親情關係向母性群體傾斜”的現象。這不僅有礙於良好家庭關係的建立,更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因而,近幾年來,在家庭教育研究領域,“父性教育” 越來越受重視。父性教育即對孩子提供充滿父親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親來實施體現父親人格特徵的家庭教育。專家呼籲,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結合起來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不可缺失的父愛

  父親在孩子眼裡代表著無窮的力量與強大的依靠。父親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果父親淡出對子女成長的關心和指導,不注意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知識,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極大的。

  田梅,母親,32歲,女兒6歲

  孩子5歲那年,孩子的爸爸被派到外地去工作,一去就是3年。開始我沒有太在意:爸爸不在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有一次,我家請了個木工師傅做傢俱。一向不同陌生男子說話的女兒卻纏著這位木工師傅說個沒完,還可憐兮兮地對人家說:“你抱抱我好嗎?”我感到十分納悶。待木工師傅走後,我問女兒為什麼跟這位叔叔這樣親近?女兒歪著頭說:“我覺得他長得像爸爸。”女兒是如此需要父愛。從那以後,丈夫寫信時也給女兒單獨寫上幾句,讓女兒感受到父親對她的關懷。可是我知道,父親的關愛又豈是幾封書信能替代的?

  鄂玉芬,母親,45歲,雙胞胎 兒子22歲

  我29歲時愛人因車禍去世,一直沒有再找,我一個人把兩個孩子拉扯大。由於家裡沒有男人,我凡事都謹小慎微,從不讓孩子拋頭露面,唯恐惹是生非。忙於工作的我也很少帶孩子出去玩。兩個孩子幾乎都是在我的翅膀下摟著、護著長大的。結果由於從小缺乏父愛,也缺乏男人勇敢、剛毅、豁達性格的感染,這兩個孩子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女性化的特點:膽小怕事,見到生人就躲,上課從不敢發言,也從不願獨立外出辦事兒。現在到了成家立業的年齡,交友、擇業都成了問題。看來,在沒有父親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確實容易造成不可彌補的性格缺憾。

  谷琴,母親,35歲,兒子11歲

  我兒子最近出現了很多問題:學習不夠用功,成績中等,對父母越來越沒有禮貌,很少主動叫爸爸、媽媽,很少說話。我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他跟心理醫生說了很多很多。後來心理醫生解釋說,問題主要出在孩子爸爸的身上。孩子說,在學校常有同學欺負他,他不知該怎麼辦。這種時候我怕孩子出事,往往讓他忍耐。孩子很想聽爸爸怎麼說,可孩子他爸從來沒有耐心地聽孩子講學校裡的事兒。孩子還說我經常給他增加作業,強迫他做好多數學題和作文。並說:“如果是爸爸輔導我,學習效果會更好,可是他總說工作忙,總加班。是不是他很笨,工作效率不高?星期天他也不領我出去玩兒,晚上他總是在電腦前工作。是不是電腦是他的兒子?工作比兒子更重要嗎?我對爸媽有意見,他們又不愛聽我說話,還讓我叫他們。我才不叫呢!”心理醫生對我說:“父親是成人社會的`典範,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所以父親不僅僅要給予孩子物質生活的保障,更要給予孩子寶貴的精神財富。”——田淑琴[北京]

  父親帶孩子的好處

  一、父親是孩子最重要的遊戲夥伴,也是兒童積極情感的滿足者。父親會更多地與孩子玩興奮、刺激、變化多樣的遊戲,而不像母親那樣與孩子做一些傳統、安靜、缺少變化的遊戲。所以,孩子更喜歡與父親玩。研究表明,有自由選擇遊戲物件時,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親作為第一遊戲夥伴來選擇。

  二、父愛有助於兒童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自主、堅毅、勇敢、果斷、堅強、敢於冒險、勇於克服困難、富有進取心、合作、熱情、外向、開朗、大方、寬厚等個性特徵。孩子在與父親的不斷交往中,一方面潛移默化地感受著父愛,模仿、學習父親的言談舉止;另一方面,父親也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個性特徵,尤其是對男孩要求更為嚴格。

  三、正常的父愛能促進兒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別角色。男孩能模仿、學習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從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認同。如果男孩缺乏“父愛”或與父親交往過少,容易導致“女性化”傾向。對女孩來說,透過對父母性格特徵的識別,會更加強化自己的性別意識,掌握性別角色標準。國外一些研究發現,在隨單親母親長大的女孩中,成年後往往拒絕做母親或妻子,在取得滿意的兩性關係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四、父愛更易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觀察和研究證明,母愛與父愛對兒童的智力影響是有差異的。孩子從母親那裡可以更多地接受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藝術性等方面的知識。而父親會給予孩子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父親透過與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種形式的活動、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促進孩子求知慾、好奇心的發展。一項追蹤研究發現,凡與父親在一起交往機會多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由此可見,“親情關係向母性群體傾斜”是一種不利於兒童健康發展的現象,應引起我們家長的警惕。父親不要輕易放棄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多給孩子一些父愛。當然,對於單親家庭來說,應儘可能地消除“沒有父親”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母親儘可能地要“母代父職”,與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動。但最重要的還是要請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爺爺、叔叔、外公或舅舅等盡一份“男子影響”的責任,給孩子一些“父愛”,防止教育可能出現的片面性。 ——張國玉 [中國兒童教育研究協會研究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