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學數理統計論文參考

課程教學數理統計論文參考

  1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因材施教

  1.1複雜概念簡單化學習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學生大多是非數學專業的,數學基礎相對薄弱,以專業水準去要求他們不現實也沒必要。因此教師在講授時應儘量化繁為簡。例如,在講授大數定律時,進行嚴格的數學證明,對非數學專業的學生來講並非易事。教師只需將這些定理的含義講清楚就可以了。大數定律主要是在理論上嚴格地驗證了“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合理性以及在實際問題中“,用事件的頻率近似替代機率”的合理性,即隨機變數的算術平均值依機率收斂於期望,頻率依機率收斂於機率。這樣既可減輕或消除部分學生的畏難心理與牴觸心理,又符合教學要求,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1.2適當佈置思考題當今是一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學生大多思維活躍,善於動腦,部分學生會覺得老師都是在照本宣科,毫無新意,學習沒有挑戰性。教師可以適當佈置一些相關的思考題,以便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例如,在講授幾何概型時,可以將著名的“貝特朗”奇論拋給學生。此問題有三種不同的解答。教師可以先與學生共同探討出一種解法,剩餘的解法留給學生思考。也可以鼓勵學生挖掘出新的解法,甚至新的結果,讓學生去思考貝特朗奇論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樣既滿足了部分學生的求知慾,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2注重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重要

  2.1體驗生活常識“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是應用性很強的一門數學學科,它在眾多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如果僅僅是這樣跟學生講,學生可能沒有任何感覺,甚至有些反感。事實上,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隨處可見的。如果在講授相關知識時,能夠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出發,相信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將給出幾個具體例項:例1:在講授古典機率或者數學期望時,可以路邊攤的“摸球遊戲”為例。袋子中裝有12個除顏色外,大小形狀均相同的6個紅球,6個白球,現從中不放回的摸取6個球,若所摸到的球為6紅則獎勵100元,5紅1白獎勵50元,4紅2白獎勵20元,3紅3白罰款100元,2紅4白獎勵20元,1紅5白獎勵50元,6白獎勵100元,你會心動嗎?這個遊戲貌似是穩賺不賠,但是利用古典機率計算會發現,3紅3白的機率遠遠大於其他情況的機率。類似的街邊中獎遊戲很多,如果我們學習了機率論的相關知識,就會大大減少上當的機會。

  例2:在講解古典機率中的“盒子模型”時,可以“生日問題”為例。比如,授課班級有50名學生,那麼可以讓學生猜一下至少有兩個人同一天生日的機率有多大。這個機率乍看很小,但是透過“盒子模型”計算出來的結果卻令人匪夷所思,當班級有50個人時,至少兩個人同一天生日的機率居然達到0.9704!在此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在大街上至少兩個人是老鄉的機率又會有多大呢?肯定也是相當大的,因此可藉此提醒學生在陌生場合一定要小心陌生人以“老鄉”“、有緣”之類的話搭訕,謹防上當受騙。除此以外,身邊還有很多的例子,比如在講授貝葉斯公式時可以寓言故事“狼來了”為例,讓學生分析一下為什麼狼真的來了之後卻沒人來救;在講授複雜的全機率公式時,可以“抽籤問題”為例。假設在10根籤中,1根有獎,現有10個人輪流抽籤,問這樣抽籤是否公平呢?這個問題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很多學生認為第一個抽籤的人中獎率一定是高於最後一個人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利用全機率公式得出的結果卻是第十個人與第一個人的中獎機率是一樣的,都是0.1。這些問題既生動有趣又貼近生活,從而能夠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嫻熟應用以往學過的各種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2.2感悟人生哲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大學的課堂上傳授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感悟人生。機率論與數理統計雖然是一門抽象的數學課程,其中也蘊含了很多人生哲理。教師在授課時若予以適當點撥,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更能夠體會一些為人處世之道。比如,在講授伯努利概型時,經常會舉下面的例題:某人進行射擊,設每次命中的機率是0.02,獨立射擊400次,試求至少命中兩次的機率。學生很容易列式求解出此機率為0.9972。在此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從這道題裡面你得到了什麼啟示?學生可能一頭霧水,這就是一道普通的數學題,怎麼還會有啟示?教師可進一步引導,這位射擊隊員的命中率很低,但是經過400次射擊,至少可以擊中兩次的機率就達到了0.9972。如果把擊中目標看成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只要堅持不懈,最終實現理想的機率也一定是很大的。“堅持就是勝利”絕不是一句空話,希望大家堅持不懈。

  再比如,在講授機率的加法公式時,可以“諸葛亮問題”為例。假設諸葛亮解出問題的機率為0.8,3個臭皮匠A、B、C獨立解出問題的機率分別為0.5、0.48、0.45,且每個臭皮匠能否解出問題是相互獨立的,並提示:3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問題,問題就被解決了。那麼三個臭皮匠是否真的能賽過諸葛亮呢?由此,大部分學生都會想到用機率的加法公式來解決此問題。並且可以很容易求出3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問題的機率是0.857>0.8,即3個並不聰明的臭皮匠確實可以賽過聰明的諸葛亮。更進一步,若不是3個臭皮匠,而是4個,5個,…,結論又是如何?以1O個臭皮匠為例,假設諸葛亮解出問題的機率仍為0.8,每個臭皮匠獨立解出問題的機率都為0.45,且假設每個臭皮匠能否解出問題是相互獨立的。則利用對立事件機率的計算公式,可方便地算得1O個臭皮匠中至少有一人解出問題的機率為:1-0.5510≈O.9975>0.8。也就是說,問題基本上都能解出,從而遠遠賽過聰明的諸葛亮。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團結合作,集思廣益,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經過這樣的適當點撥,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而且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結語

  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了以上幾種可以提高機率論與數理統計課程的教學質量的方法,也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教學效果。然而,教學如何適應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等,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需要我們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積極地探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