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胃管拔除因素分析及策略論文

小兒胃管拔除因素分析及策略論文

  非計劃性拔管目前在國內外對於機械通氣非計劃性拔管(UEX)的研究較為廣泛。國內外對於UEX的定義有不同的提法:①任何意外發生的或被病人有意造成的拔管。②指未經醫護人員同意患者將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醫護人員操作不當)造成的插管脫落,又稱意外拔管[4|。研究表明[51,非計劃性拔管的發生率順位是:胃管>氣管插管>靜脈插管>尿管>引7流管。鄭豔等蚓6對成人胃管非計劃性拔管有詳細的研究,而目前對於d,JL胃管非計劃性拔管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科對d'',JD''I-科患兒非計劃性拔除胃管情況進行了系統研究,分析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相關因素,對其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為提高護理質量提供理論依據。

  1資料與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共收治需留置胃管患兒243例,其中發生非計劃性拔管患兒32例,每次發生非計劃性拔管時需詳細、認真填寫{d,JL#F科發生非計劃性拔除胃管的相關因素表》,對其進行分析、總結。本科自行設計調查表,觀察2009年1月~2011年1月&JL#b科留置胃管患兒,詳2lttie錄發生非計劃性拔管患兒的性別、年齡、住院原因、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的時間、導管拔脫方式、患兒人群特徵、家長或陪護人特徵等資訊。

  2結果分析

  2.1年齡因素

  年齡越小越容易發生非計劃性拔管。因其自我約束能力較弱、情緒不穩定和缺乏適應性等,置管不適就自行拔管。特別是小嬰兒對異物刺激敏感性高,視、聽、感覺及運動協調能力尚不完善,隨時可將胃管拔出。

  2.2性別因素

  男孩較女孩發生率高。由於女孩的依從性較男孩高,特別是3歲以上患兒更明顯。

  2.3父母或陪護人因素

  其學歷的高低直接影響其拔管率的高低,其相關性呈反比。學歷較高的家長或陪護人對置管後的相關知識認知能力較好,能很好地看護好患兒的胃管。

  2.4自行滑脫/意外拔除

  非計劃性拔管中意外拔除所佔比例較高。自行滑脫的原因主要為膠布由於哭鬧、出汗鬆脫;翻身、活動時負壓吸引器滑至床下,特別是其內容物多時更易導致胃管被拉出;咳嗽或打噴嚏時由於強大的氣流帶動胃管活動,被強行衝出。

  2.5時間因素

  非計劃性拔管通常高發於夜間。由於此時護士人員少,患兒此時也通常處於睡覺狀態,加之家長睏乏,最終導致警惕性下降。

  2.6肢體約束因素

  由於小兒患病,家長或陪護人都比較心疼,不忍對其進行約束,總是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將胃管看護好,可當家長稍不在意時,就極易發生拔管。

  2.7留置時間因素

  分析結果顯示留置時間越長越容易導致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由於長時間的置管容易引起小兒的不適感增加,極易發生拔管。

  3護理對策

  3.1妥善固定

  依據周平波、黃愛微等[7-8]提出的“Y型”及“工”字形方法進行改進。一種“Y型”固定採用3M膠布,根據患兒的鼻翼的大小,取1條長5~10crn、寬2~3CTll的膠布,從一端中間撕開3~7C1TI,未撕開的貼於鼻翼上(靠近鼻尖),撕開的2條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方向交叉繞在胃管上;再取長5cm的膠布,從中間撕開成2條,將其中一條以“Q”法將胃管固定於一側面頰部,另一條固定於鼻翼膠布上端。另一種方法是“工字型”固定,採用3M膠布,取長3~5cm、寬2~3om的膠布,在上2/3cm、下1/3cm處兩邊分別向內剪去,留1cm,即成“工”字型,上貼於鼻翼上,下貼包繞於胃管上。再取一條形3M膠布約1cm×5cm,同樣以“Q”法將胃管固定於一側面頰部。負壓器用別針固定於枕頭或衣領上,及時傾倒負壓器內容物。

  3.2加強健康教育

  在留置胃管前詳細的給家長、陪護人員及>3歲的患兒講解留置胃管的目的、意義、重要性以及對疾病治療帶來的影響,爭取患兒及家長的支援、配合,也可以請治癒的患兒及家長進行例項講解,在講解過程中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患兒及家長充分了解非計劃拔除胃管帶來的嚴重影響。指導家長避免引流管摺疊、受壓、扭曲,以免影響引流效果;指導翻身、坐起及下床活動時動作宜緩慢,不要突然變換體位牽拉胃管。如有膠布貼上不牢固或胃管脫出等情況,及時通知護士,給予處理。

  3.3適當的`肢體約束

  對於哭鬧嚴重的小兒進行合理的保護性約束,以減少拔管的發生。如新生兒給予小手套;小嬰兒給予肘彎處約束,使其不能彎曲拉到胃管;較大患兒則給予約束帶約束。

  3.4合理安排護理人員

  由於非計劃性拔管較容易發生在夜間,此時護理人員少,護理工作繁忙、負荷較重,特別是夜間1人值班期間,無法及時巡視病房。因此,應根據科室實際情況,在採用彈性排班,並適當增加護理人員,加強病房巡視,白班責任護士應多到病房和患者交流,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防止非計劃性拔管發生。

  3.5加強巡視

  加強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及時巡視病房,對發生有膠布鬆動的、活動劇烈的、嚴重不耐管的患兒給予及時的處理,以降低拔管率。

  3.6及時處理患兒的感冒

  對於發現患兒有感冒時,及時通知醫生,遵醫囑給藥,減輕其咳嗽、打噴嚏症狀,以減少其非計劃性拔管率。

  3.7心理護理

  良好的心理干預可使患兒及家長獲得心理支援,提高留置胃管的耐受性。對>3歲患兒的積極配合給予鼓勵、表揚。對於接受能力較差的家長要反覆多次進行溝通,以達到理解並配合的要求。

  3.8合理使用鎮靜劑

  對於長期留置氣管插管的患者或躁動的患者可遵醫囑及時合理地使用有效鎮靜劑,同樣此法,可運用於兒童,以減少插管後的不適、心情緊張、煩躁等,從而減少拔管的發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