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機制最佳化的幾個問題論文

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機制最佳化的幾個問題論文

  論文摘要:期刊管理機制的最佳化對於開發利用文獻資源、提高圖書館社會地位等方面有著深遠的意義。但目前期刊管理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製約期刊管理機制功能的發揮,很有必要對這些問題加以剖析,並提出相應解決的對策。

  論文關鍵詞:期刊管理機制,最佳化,對策

  期刊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資訊載體,它具有傳遞資訊“快、新、精”的特點。期刊管理機制是由期刊管理中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軟體、硬體以及管理人員素質等構成。在當今資訊時代,最佳化期刊管理機制對於開發文獻情報資源有獨特的作用。但是由於傳統管理機制內部某些方面存在著結構性缺陷和一些薄弱環節,這些問題制約著期刊管理機制功能的充分發揮,抑制著廣大師生對文獻情報資源卓有成效的利用,影響了人才的培養教育,因而採取相應的對策解決存在的問題,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1.期刊管理機制最佳化的意義

  1.1期刊管理機制的最佳化可以促進資訊業的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資訊業得到迅猛的發展。資訊產業是與世界資訊高速公路浪潮的湧現緊密相關的。以資訊科技為核心的這場技術革命,把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到關鍵的地位。顯然,期刊資源管理是資訊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新技術革命越深入發展,對資訊服務的要求就越高,資訊業也越加發展,這對於高校期刊管理機制最佳化工作十分有利。

  1.2最佳化期刊管理機制是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參與競爭的突破口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高校圖書館除了為教學、科研服務外,還須走出校門參與市場競爭。高校圖書館發展到今天,館藏期刊已有了一定的規模,不僅能滿足本校師生的需要,而且還可以向社會開放。但當前,高校期刊管理與開發工作比較薄弱,僅停留在一般的文獻服務上,處於封閉式的資訊服務狀態,還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高校圖書館要參與市場競爭,必須選擇最佳化期刊管理機制作為突破口。

  1.3最佳化期刊管理機制是提高期刊工作人員素質、提高圖書館地位的有力措施

  多年來,高校圖書館界都認為圖書館的社會地位低,這種現象總是得不到改變。原因何存?筆者認為,這與學校的管理體制有很大的關係。圖書館期刊工作人員長年累月在閱覽室默默地工作著,進行的是封閉式服務,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得不到認可,工作人員的地位得不到相應的提高。因此,只有透過期刊管理機制的最佳化,把期刊資源加工成社會需要的資訊產品,服務於廣大的社會,這樣才能提高期刊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增強圖書館的總體服務能力,最終達到提高圖書館的社會地位之目的。

  2.期刊管理機制最佳化的問題及對策

  最佳化期刊管理機制既是一個系統性強、並且複雜的軟科學工程,涉及到期刊管理中許多環節的協調與加強,同時在許多方面又與我國的科學技術狀況密切相關。為了能最佳化期刊管理機制,我們對管理上暴露出的某些薄弱環節及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2.1期刊管理與圖書情報一體化的問題及對策

  圖書館的圖書情報一體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已開展多年,但在高校圖書館系統的效果並不顯著。目前圖書館雖然擺脫了單純的“藉藉還還”的簡單管理方式,但由於機構設定、人員配備不合理,裝置落後等原因,絕大多數圖書情報工作或是開展甚少,或是文獻題錄檢索等粗放式管理階段,這與圖書情報一體化的要求有著很大的差距。

  圖書館情一體化的宗旨,就是在搞好圖書館的日常工作外,充分利用圖書、期刊中蘊藏情報資訊的優勢,為廣大讀者積極開展紮實、高效的情報服務工作。圖書情報一體化不只是書刊管理體制中的權宜之計,而是一項為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的影響深遠的戰略性工程。

  從圖書情報一體化的要求可以清晰看出,要解決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從專業人才培養上,要培養複合型人才,除了精通圖書館管理的基本知識外,還須掌握一至兩門其它相關學科的知識;從組織上加以完善,設立相應的情報服務機構;在人員編制上加以落實,配置相當水平的專業人員;在服務手段上,要突破期刊工作治表不治本的格局,不能滿足於做一般性文獻題錄和檢索工作,還應做二、三次文獻,撰寫綜述及評述。

  2.2期刊經費短缺與情報資訊量增加的問題與對策

  近年來,我國圖書出版部門由於宏觀上受商品經濟的制約,期刊價格呈普遍上漲的趨勢,但讀者並未因期刊價格上漲而減少對情報資訊量的需求。相反,隨著邊緣學科、新興學科、新技術發展速度的加快,他們對科技知識的需求量更大。高校圖書館由於受學校專業設定和科研專案的制約,很難削減期刊品種,這就是一個很突出的問題,也是期刊管理機制迫切需要最佳化的一個環節。針對這種情況應採取以下對策:

  1精心選購。期刊的訂購質量與期刊管理機制最佳化密切相關。期刊採購應根據本校的性質、任務及科研實際,立足本館現實,確定明確的收集範圍,重點滿足教學、科研的需要。

  2建立協作互借網。高校圖書館憑自身的力量是難以充分發揮優勢的。因為在現今期刊品種繁多、數量劇增而各館購期刊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任何館都不可能也不必要訂購全部期刊。所以,只有走協作之路,才能做到優勢互補,收到相得益彰之效。其方式有二:一是同本地區高校館之間協調期刊訂購、開展館際互借,實現資源共享,充分發揮高校館期刊的整體優勢;二是同國內一些與本校專業、科研選題相關的學校、研究所、科研開發部門的圖書館建立協作關係,從其館藏中開發挖掘為己所用的情報資訊,以解決校內期刊讀者的供需矛盾。期刊分類排架看起來是很一般的技術問題,可是其實質則是如何使廣大讀者卓有成效地充分利用期刊資源的一個重要問題——藏書建設問題。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有很明確的目的,查詢期刊資料的針對性強,他們總希望花最少的時間,查閱自己所需的資料。而如今圖書館普遍採用分類“宜粗不宜細”的辦法,幾乎形成了一種傳統習慣。這樣做的結果是,讀者歸架方便了,管理容易了,但讀者有目的地查詢某一期刊比較因難,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解決的辦法是:首先糾正期刊分類排架“宜粗不宜細”的觀念,把期刊管理的側重點放在如何使讀者閱覽方便上。其次應該按照圖書館館藏期刊種類和服務物件的特點,選擇一種較為理想的排架方式。如,有的館按大類的標準分類方法排架,有的館在大類後依首字漢語拼音第一字母排架,還有的館針對專業及讀者的需求設專架等。這些方式實施後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開架管理與期刊撕損的問題及對策

  現在高校圖書館期刊管理方式基本是開架,這對簡化借閱手續,節省讀者時間提高期刊利用率均有好處。但實行開架式管理,必須有廣大讀者的密切配合與支援,開架式閱覽效果很好,但是也不能迴避一個突出尖銳的矛盾,就是期刊被人撕損問題,有的甚至是從期刊的'中間撕毀。因為存在著危及期刊的這一公害,嚴重干擾了期刊正常的管理工作,影響了期刊的利用率,阻礙了期刊管理機制最佳化的程序。

  如何使期刊既得到保護,又能使廣大讀者閱覽方便,筆者認為,除了積極對讀者進行文明閱覽的宣傳外,還應採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如採取了“安全開架”,即將閱覽區和期刊陳列區分開,讀者進期刊區要交閱覽證,選好期刊要把期刊分類號和閱覽證號一併填寫在閱覽統計表上,方可拿到閱覽區閱覽,讀者閱完交管理人員檢查、登出。這樣,讀者可自由選擇所需的期刊,管理人員認真檢查,起到了保護期刊和監督違紀者的作用。這一方式運用到期刊管理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2.5期刊利用率低及目錄工作的問題與對策

  社會的發展,需要人們不斷汲取有關學科領域的最新資訊,更新知識,而要獲得最新的科學技術知識,閱覽期刊是重要的途徑之一。由於我國現代檢索工具在圖書館應用還不夠廣泛,查閱期刊文獻大多隻能靠耗時費力的手工,這樣容易使讀者產生為難心理。目前,儘管高校圖書館在訂購期刊時,有意識地為教學、科研選購一部分專業性強、學術水平高的期刊,但利用率很低,不少價格昂貴的外文期刊長期無人問津。要解決期刊利用率低的問題,辦法有二:改進目錄工作,提供多途徑檢索;採用現代檢索手段。

  期刊目錄是期刊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建立完善的期刊目錄體系,不僅是期刊業務工作的基礎建設,而且是讀者開啟藏期刊寶庫的鑰匙,更是提高期刊利用率的直接途徑。為此我們不僅要建立完善的館藏期刊目錄體系,而且要編制期刊索引、文摘和綜述等,對期刊進行深層次的揭示,向讀者提供多種檢索途徑,使我們的期刊服務向高層次發展。第一,建立完善的期刊目錄體系要按照既便於內部管理,又便於讀者使用的原則。第二,編制期刊專題索引。索引對期刊的開發比期刊目錄要深入的多,現有的《全國報刊索引》內容雖然廣泛,但只是一種橫向索引,我們要進一步編制縱向的專題篇名索引,把不同期刊中的同一專題的文獻編排在一起,使讀者省時省力,剋制盲目性和試探性。第三,編制期刊論文文摘,應該圍繞本校專業、學科的核心期刊以及讀者所關注的“熱點”,編制期刊論文摘要,使讀者透過文摘迅速地縱觀某一學科或專業領域研究的現狀或趨勢,為讀者提供更大的方便。第四,編制期刊文獻課題綜述。綜述是期刊開發的更深層次,它對藏刊的相關文獻進行集中融匯、分析鑑別、綜合歸納,加以總結和評價,概括出各學科領域或專題研究的大致面貌,預測該學科理論與技術的發展趨勢。

  採用現代檢索手段是期刊管理機制最佳化的重要標誌之一。期刊文獻發展的特點是數量大、文種多、內容豐富,於是教學、科研人員如果用傳統的手工檢索,太浪費時間了,若利用計算機檢索,可在一分鐘檢索很多篇文章,準確率也很高。使他們用更多的精力去思考教學、科研課題中的問題,進行創造思維活動。因此採用計算機檢索可以提高期刊的利用率,為廣大讀者提供高層次、高質量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錢小榮 趙莉.高校館藏外文期刊利用率的實證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 2010, (1)

  2 劉曄 吳帥.網路環境下高職院校圖書館期刊管理[J].河南農業, 2011,(16)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