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課堂教學論文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課堂教學論文

  一、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

  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改革,需圍繞職業導向的專業建設來實施,企業行業職業崗位所需的相關知識、技能、職業素養等構築了專業建設的方向、目標;在組成專業建設的課程體系下,具體課程課堂教學的改革,還需要根據課程本身的特點進行,一門課程及至一個專業要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必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形成自己的特色。

  (一)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

  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課程內容廣泛,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實踐性、應用性極強,課程的教學需從高職院校的學生實際出發,本著“理論夠用突出實踐”的原則精選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突出實踐的環節,結合與企業行業職業崗位相關的工作內容及案例進行教學。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學習過程中需要增加實習實踐課的比重。其次,從學生個人角度出發,應重點突出個性化教學。進行個性的培養是我國教育急待進行的改革。第三,各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學實踐證明,現場教學、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合作教學等是本課程最實用的教學形式。課堂教學之外,充分利郵箱、QQ等網路聯絡方式,以及班級相關活動等及時反饋資訊,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做到與學生充分交流,瞭解學生現狀,對授課內容及方法進行調整,在後續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斷豐富完善課堂教學。

  (三)注重實踐課及技術技能的訓練

  應用類課程要貫徹“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指導思想,這就需要在實習實訓中注重做到知識的活學活用,針對不同區域、不同專業的要求,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前提下,增強實用性。如在雲南區域,在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工作中,根據專家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第四紀沉積物應注重沉積“相”的學習,即不同型別第四紀沉積物的'識別,而沉積時代對其工程地質意義的影響往往不大。反之,有的沉積物如黃土,幾大類型黃土的工程性質相差明顯,往往與形成時代、地層序列密切相關,這就需要緊密聯絡形成時代學習相關沉積物的性質。在技能培養方面,做到基本技能的反覆訓練,如沉積物巖性、沉積型別的判別,地層產狀的測定、沉積環境的初步分析等,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四)重視職業素養教育,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

  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同時承擔著高素質及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任務,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在課堂教學。在教學中要有效滲透思想教育內容,培養健康的職業理念,做到循序漸進、不斷積累,加強職業素養的養成。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也是現代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知識、理論的學習方面,高職院校多強調理論夠用,不追求知識內容的系統、完整,但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發現知識、理論的系統、完整畢竟是學生今後較高層次的發展目標,針對職業導向的高職教育而言,可以圍繞具體的職業需求構建課程體系,進行相應的課堂教學,但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應該在個別教學、拓展課程等提高的環節,適當兼顧學科知識的框架、體系,因材施教,開放式教學,並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學習、發展理念。教學不僅是為了教會學生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獨立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分析處理資訊的能力,從“學會”轉向“會學”。學生只有具備了終生學習能力,學到應用性的知識和技能,才會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更新知識,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學生往往活潑好動,具有創業的內在優勢與動力,創業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針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積極生存的能力。

  二、第四紀地質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改革,要求切實抓好社會需求導向。著眼於高職院校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本課程在實踐教學中力求做到:

  (一)立足現實,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突出實踐

  現實條件是進行課程教學的客觀基礎。限於多方面的因素,如職業院校的總投入不足而帶來的硬體、軟體條件的落差,但最突出的是地學進行工作的場所是廣闊的大自然,其中的諸多工程地質現場條件多難於室內或學校內部進行模擬,但職業導向的教學改革又對相應的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資源,周密科學安排相對集中統一的教學實習,並利用現代科技裝置創造條件加深實踐性課程的相關內容,是進行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學課程課堂教學的現實途徑。

  (二)加強專業課程間的聯絡與溝通

  課堂教學主要圍繞專業建設進行,如何發揮專業相關課程的作用,並且做到協同進行,也是進行高職教學改革的關鍵。現在適合高職專業教學的教材還相對較少,各專業課程選用的教材協調性差,往往具有理論內容過多、重複,職業技術技能表現不強,與實際施教條件差異較大等現實情況,並且各專業教師構成也較複雜,有工科、理科教師,有企業行業來源,也有校外兼職、退休返聘來源,建立相關教學制度,充分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討論、協商,並進行相應的教材建設,明確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方能增強實效,真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第四紀地質在專業課程設定裡處於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內容多而廣泛,與前期、後續課程聯絡密切,在專業教學中易於產生專業導向性不強及過多涉及後續課程的相關專業知識等較片面的問題,這都需要著力聯絡相關課程的教學,明確具體的教學內容、任務,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三)進行開放式教學改革

  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充分聯絡行業企業,共同進行課程建設。課程教學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須及時、充分了解行業企業的崗位要求及變化,適時調整課堂教學的相關內容,拓展服務領域,並在行業企業充分參與下,加強職業技術技能的實習實訓,並促進知識的領會與掌握。當前雖然存在企業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難度大現實問題,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的轉型與提高,企業行業的提升及與職業教育的協同發展已成為必然。及時瞭解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特別是對於所需人才的具體要求及期望,進行有效溝通,在課堂教學中方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堂教學及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前瞻性。高職院校要在校企合作中真正發揮主導作用,還需要在第二個方面著力實施:經常聯絡高水平的職業院校,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創新;在專業上,聯絡相關的科研院所,瞭解學習最新的科技動態及其向實際應用的轉化,從而在區域行業企業的發展中,真正起到引領作用。這些都需要課堂教學前瞻性地進行相關工作。

  三、結語

  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課堂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形式,是組成高等職業教育的“細胞”。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決定了人才培養質量是否能有效提高,事關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成敗。本文全面總結分析了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提出與課程特點相融合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並著眼於專業的職業崗位需要,提出進一步的改革目標、實現途徑。只有進行課程課堂教學的不斷創新,提高專業課程的培養培訓效果,形成自己的課程乃至專業培養特色,方能真正做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水平,從而服務於區域經濟社會的需要,搭建高職院校通向未來發展的橋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