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禮儀對社會交往功能的促進效能論文

關於禮儀對社會交往功能的促進效能論文

  摘 要:禮儀作為人際交往中表現律己敬人的過程,對於社會交往功能有巨大提升最佳化作用。從作用層次逐步加深來看,功用如下:第一,禮儀是社會交往活動順利實現的基本手段;第二,禮儀是交往內容的全面實現;第三,禮儀是最佳化社會交往的土壤。本文將根據以上三點來著重論述禮儀在社會交往中發揮的巨大促進作用。

  關鍵詞:禮儀;社會交往;效能促進

  社會交往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相互往來,進行物質、精神交流的社會活動。禮儀則是作為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道德規範,它是在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的。由這兩名詞的概念,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者的交集,禮儀是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並反作用於此。

  社會交往是人本質的內在要求,其基本要素便是交往的主體和客體--人的相互交往,其中不可避免地涉及社交禮儀,而且需要突出指出禮儀在社交中並非可有可無,而是對社交活動的順利實現起基礎作用。人大金正昆教授這樣講社交的概念:“社交就是資訊的交流和傳遞”,那麼在資訊傳遞的過程中,社交禮儀即人們在社交場合裡應當遵守的行為規範,顯得尤為重要。人作為社會性群體,生活在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中,渴望且必然與外界發生聯絡,但如果不按禮儀規範辦事,會失敬於人,顯得自己少教失養,最終無法順利實現社會交往。交往工具主要有語言、通訊手段、運輸工具和貨幣等四大類,其中無一不涉及禮儀的運用。社會交往離不開禮儀,沒有禮儀的社交活動無法開展,即使可以進行也無法順利完成,因而禮儀是社會交往活動順利實現的基本手段。

  很多人有這樣一個觀點,禮儀只是社會交往活動的表象,甚而言是華而不實的形式,其實不然。對於社會交往而言,禮儀不僅是外顯的形式,更是交往活動本身,在外在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所謂“言為心聲”“形為內現”.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與人見面打招呼,說一些寒暄用語,這顯然屬於社會交往的內容,我們同時也必須承認這是禮儀的一部分,這裡禮儀是社交的實際內容,我們無法將兩者進行區分,也無法簡單斷定其表裡。再如初次見面兩人互換名片,這裡存在我們強調的名片禮儀,而交換名片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方便雙方之後的聯絡,以衍生更為廣泛有效的社交活動,在這裡禮儀是社交的直接途徑。社會交往的重要性之一就是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且具有持續有效的後續效應,透過禮儀的正確運用得以使社交活動產生更為有益深遠的影響。社交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一般性社會交往,是廣泛存在於生活各處的泛交際,我們與路人形成公眾關係,與服務員形成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與上司形成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各色社交活動中,我們都需要遵守現代文明人的倫理道德規範的要求,禮儀就是這樣社交規範的表現形式。禮儀是社會交往的全面實現,可以從禮儀是社交的實際內容、直接途徑和表現形式三方面得到印證。

  禮儀是社交得以實現最佳化提升的土壤,針對社會交往而言的一個較高層次,.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在前兩個需求層次上人們可能會較少的涉及禮儀,或者說對禮儀的要求不必須;但在高階需要層次上我們則必須要求禮儀的存在,除了禮儀的基礎作用--交流資訊,在其上還有增進感情、建立關係、充實自我這樣更高階的重要作用,而禮儀則在這樣更高層次的目的上作用愈加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講,禮儀使社交活動不再僅著眼於表層交際,而使其深入情感交流;使社交不僅流於口頭語的禮貌,更生髮社交雙方內心的重視與尊重;社交活動由此也可自然得到最佳化,拓展了交往中社會我的存在,群體交往質量得以提升。禮儀是個體存在美的展示,社會交往中所說的美是基於客觀基礎上的一種主觀判斷,是自我潛在的審美意識與第一印象的有機結合,禮儀正是幫助我們進行印象管理以達到良好的目的,禮儀是美的規則,是有助於社會交往活動的`昇華,交往雙方更“美好”地展開交流。禮儀也是自我實現的載體,在一定意義上規定了自我存在的樣式和質量,即個體生活的品質。凡此種種,禮儀對社會交往的情感促進、美的展示和自我實現等意義都有重要促進其生髮的作用,是社會交往最佳化的土壤。

  首先,禮儀是社會交往活動順利實現的基礎手段,是構築社交活動的基礎形式;其次,禮儀是交往內容的全面實現,而不僅是外在形式;最後,禮儀是最佳化社會交往的土壤,透過禮儀提升社會交往內涵與效能。透過這三個遞進的作用層次,可以明顯看到禮儀在基礎與高階的不同層次都對社交活動效能的巨大促進作用。

  在走向全面小康的當今社會中,崇尚禮儀是社會對其成員的基本要求,也是精神要求。社會交往不滿足於簡單粗暴的行為方式,而要求功能性與藝術性的雙重滿足,注重禮儀,對促進社會交往最佳化、人際關係和諧、文明程度提高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由此觀之,社會對社交的最佳化迫切需要,對提升社交效能的禮儀同樣需要發展和強化。

  參考文獻:

  [1]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

  [2]戴維·英格利斯.文化與日常生活[M].北京:中國編譯出版社,2010.

  [3]朱光潛.談美書簡[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4]熊衛平.現代禮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金正昆.社交禮儀[M].北京: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2003.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