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結合治療山羊疥癬病效果好論文

中西結合治療山羊疥癬病效果好論文

  論文摘要:中西結合治療山羊疥癬病效果好-

  論文關鍵詞:中西,結合,治療,山羊,疥癬

  山羊疥癬病又叫蟎病、疥蟲病、疥瘡等,是由疥蟎寄生在山羊體表而引起的寄生蟲性皮膚病,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往往在短期內可引起羊群嚴重感染,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直接影響到養殖戶的收入和經濟效益。筆者於2009年10月採用中西結合治療診治一起病例,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將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1發病情況

  2009年7月至9月,餘慶縣敖溪鎮大坪村陳某從銅仁地區德江縣引進山羊156只,飼養8天后,發現有26只山羊經常在砬石、樹木、牆壁、棚欄等物體上磨蹭,自身以蹄搔彈及用嘴啃咬;15天后,有78只山羊患上此病,患羊被毛松亂脫落,終日不安,不能安靜採食,體質消瘦。由於畜主沒有及時採取隔離治療措施,整個羊群受到疾病威脅。

  2臨床症狀

  患病山羊先從絨毛稀疏的腋窩、乳房、陰囊及尾根等部位開始,向腹下、四肢、頸、頭及軀幹等部位發展,病初因蟲體小刺、剛毛和分泌的毒素刺激神經末梢,引起劇癢,可見羊不斷在圈牆、欄杆等處摩擦。繼而皮膚潮紅,出現丘疹、結節、水皰,甚至膿瘡,嚴重的形成痂皮和龜裂。有的患病山羊因終日啃咬和摩擦患部而煩躁不安,影響正常的採食和休息,日漸消瘦。

  3實驗室檢查

  根據羊的症狀表現及疾病流行情況,刮取皮膚組織查詢病原,方法為:用經過火焰消毒的凸刃小刀,塗上50%甘油水溶液,在皮膚的患部與健康部交界處刮取皮屑,要求一直刮到皮膚輕微出血為止。將刮取的皮屑置入10%KOH中煮沸,待大部分皮屑溶解後,經沉澱取其沉渣鏡檢,發現體錶帶有大量小刺、足上帶有吸盤或長毛的雌雄疥蟎病原體。

  4診斷

  根據發病山羊臨床症狀,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分析,診斷為山羊疥癬病。

  5防治措施

  5.1隔離將78只發病羊分離出羊群,關入小圈治療,以免造成大量羊只感染。

  5.2藥物治療①對78只患病嚴重的山羊採取首先剪去患部的毛,除掉痂皮和汙垢,用2%來蘇兒刷洗患部,保持乾淨。然後用伊維菌素皮下注射,劑量按每公斤體重300毫克使用,7天后再補註1次。②對患部用自制藥膏(狼毒500g,鍛硫磺90g,炒白胡椒45g,共為細末,每30g加入燒開的植物油500g中,混合均勻待用)塗抹,隔3~5天一次,連用2~3次。③對所有羊只用伊維菌素進行皮下注射,劑量按每公斤體重300毫克使用,7天后再補註1次。

  5.3藥浴療法①藥浴工具。由於羊舍分散,修建永久固定水泥藥浴池有困難。自制了移動式鐵皮藥浴箱(長1.5m、寬lm、高lm),每次可藥浴成年羊3~4只。②藥液的配製濃度。用濃度為0.025%巴胺磷1kg(內蒙古牙無石獸藥廠生產),兌水599kg,攪拌均勻藥液,使其充分溶解。③藥浴治療。於10月5號、10月25號天氣睛朗的中午對所有羊只進行藥浴,浸浴時間為1~2分鐘。浴前將羊只停食12小時以上,飲足水,以防羊只飲食藥液,羊只的體表必須與藥液充分接觸,羊頭按入藥液中2~3次。浴後將羊群圈在陰涼處,藥液幹後放牧。

  5.4圈舍消毒為了徹底滅絕蚧蟎,在藥浴的當日徹底清除羊舍的墊草和糞便,將浴過羊的藥水刷洗牆壁及用具,撒上石灰粉。

  6治療效果

  筆者採用以上方法對感染此病的'156只山羊進行綜合治療,於第二次浴後5~7天對重症患病羊,刮取病料顯微鏡下檢查蟲體,結果無蟎蟲,殺蟲率為100%,均全部治癒。於2010年2月回訪畜主,均全部治癒,達到預期效果。

  小結與體會

  7.1山羊疥癬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皮膚寄生蟲病,一隻羊患病,很快傳染全群,呈群發性或地方性流行,病情頑固,死亡率高。區域性治療,不論採用何種藥物均難以達到根治目的。而全身性藥浴是最徹底、最有效、最經濟、最實用的防治方法,只要認真堅持上述治療方法,完全可以達到根除的目的。

  7.2自制藥膏配方簡單,成本低,見效快,使用方便,起到殺蟲止癢生肌作用。

  7.3巴胺磷是高效殺蟎劑,對山羊疥癬病療效確切,可做為本病的首選藥物。巴胺磷毒性低,使用安全,藥浴山羊,無中毒死亡的事故發生,使用方便,對水質無特殊要求,可就地取水。

  7.4預防措施①加強引種及飼養管理,保持圈舍清潔衛生,乾燥通風,發現患病羊只,及時隔離治療。②每年於6月中旬和12月份進行2次預防性投藥,做到只只餵食,一隻不漏。首選藥物為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製劑等高效廣譜驅蟲藥物。③每年在9月~10月進行1次殺蟲藥浴,要求每隻羊在藥浴前飲足水,藥液溫度要保持在37℃~38℃,每隻羊必須保證在藥液中停留1分鐘時間,並要把羊頭按入藥液中,以確保殺死羊體上蟎蟲體。④每年進行3次環境滅蟎,清理併發酵圈舍內羊糞,在圈舍內及周圍噴灑殺蟎藥液。

最近訪問